青岛市畜牧兽医局局长 张国华
近年来,青岛市畜牧业坚持高标定位,按照省、市委率先走在前列的要求,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畜牧业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上迈出坚实步伐。2017年,全市肉蛋奶产量稳定在100万吨,养殖环节产值约180亿元,全产业链总规模约800亿元,全省畜牧兽医工作现场观摩会议、全省生猪屠宰“撤点并厂定点配送”工作现场会议、全国动物防疫财政政策落实情况座谈会先后在该市召开,推广该市经验。
一是在规模化建设上,扭住“两区一场”不放松,大力发展规模高效养殖。全市规模养殖场2425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场45家、省级示范场91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41家,养殖小区98处,畜牧业规模化程度达到87%。
二是在产业化建设上,把产业化作为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转换发展动能的着力点,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一体化发展。全市拥有国家级畜牧业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13家,新希望、迎春乐、波尼亚、田瑞、环山等新兴龙头企业迅速成长,畜牧业龙头企业群体不断壮大,80%以上的畜产品纳入产业化经营链条。
三是在生态化建设上,深入开展攻坚行动。开了会,市政府在莱西市召开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场会,推广了适合全市实际的10种处理模式。发了文,起草的《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以青政办发﹝2017﹞38号文件印发实施。清了户,禁养区内1095家养殖场、专业户全部关闭搬迁,督导500多家养殖场配建了粪污处理设施,全市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已达94%,生态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四是在品牌化建设上,引入现代要素提升品牌价值,联合《青岛日报》开展了“给品牌讲个故事”活动,筛选出45个畜牧业品牌,加强宣传推介。全市拥有驰名商标12个,“三品一标”产品335个,里岔黑猪、琅琊鸡等一批地方名特优品牌产业化开发加快推进。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在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针对防疫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供给安全和安全生产“五大压力”,全面强监管、补短板、上水平。2017年部、省抽检全市畜产品1120批次,合格率99.7%,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做法在农业部《农业情况交流》2017年第12期刊发。
一是强化法治思维,坚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履职尽责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执政水平、破解工作难题的根本之道。无论是日常监管、执法办案,还是处置疫情、舆情事件,都坚持讲法治、讲程序、讲规范。凡出台政策、做出决策都坚持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保每项工作都经得起检验;所有监督检查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各类监测信息、案件查处、项目申报、招标采购等全面公开,使依法行政成为一种习惯和常态。
二是建立协管员队伍,健全监管体系。针对村级防疫员队伍年龄老化、技能弱化、责任心退化等问题,改革村级防疫员队伍设置,运用市场经济手段,采取购买公共服务方式,建立起一支470人的专业化、职业化、年轻化防疫安全协管员队伍,充实到工作一线,成为基层防疫、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有生力量。
三是落实岗位责任,密织监管网格。网格化监管是解决监管职责条块分割、责任不清问题,推动监管工作关口前置、重心下移的重要措施。在全市划定430个监管网格,将所有监管对象全部纳入网格监管,定职责、定人员,实行动态管理,把网格作为管理“元”单位,实行任务分解、压力传导、统计分析、督查检查、责任追究“五到网格”,努力消除监管死角和盲区。
四是依靠科技手段,提升监管能力。畜牧产业点多面广、链条长、风险多,必须依靠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监管能力。在初步建成畜牧业安全监管信息平台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平台功能,加强平台建管应用。2017年,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疫苗管理等3个监管模块和饲料兽药抽检等8个监管APP投入使用,信息化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线上线下一体监管的做法在全国畜牧业现代化推进会议上交流推广。
五是坚持问题导向,严打违法行为。聚焦问题易发、多发的关键领域和环节,组织开展了覆盖养殖、运输、屠宰,兽药饲料、生鲜乳等各方面、各环节的10余个专项整治行动,查办各类案件476起、罚款150万元,移送公安机关5起,联合公安、宣传部门对清缴的7吨假劣兽用生物制品进行了集中销毁,有力地震慑了违法犯罪行为。
六是借助第三方力量,提升监管水平。针对安全生产检查专业性强,很多技术规范我们不掌握,隐患难发现等情况,探索建立了第三方风险评估和检查制度,请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补齐自身短板,提高监管水平。2017年对兽药饲料生产、屠宰加工等45家重点企业开展了两次安全生产风险排查,查出安全隐患383项;借助第三方机构检测畜产品4000批次;邀请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对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两次风险评估,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一是抓境界促提升。工作干得好,必须思想上有追求、境界上有高度。我们立足率先发展,克服自我陶醉,勇于超越自我。2017年,在4月全省畜牧兽医工作现场观摩后,立即开展了“全省学青岛,我们怎么办?”大讨论活动,制定了加快发展的7项措施。10月又开展了“我向局长建言,我为发展献策”活动,收集意见建议28条,逐一分解落实抓好整改,进一步激发了干部职工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是抓制度促规范。持续推进机关规范化建设,修订了《党委会议事规则》和项目管理、监督检查等9项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工作行为。全面强化痕迹化管理,力求每项工作都有布置、有督查、有通报、有总结,建档留痕,自证有为。
三是抓作风促转变。8月以来,先后召开了3次党员干部、职工大会,推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12月,在即墨区召开了全市畜牧兽医系统机关建设座谈会,按照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的要求,对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专业化畜牧兽医干部队伍进行全面部署。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廉洁高效、勇争一流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