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育峰 李君霞 代小冬 秦 娜 王雁楠 朱灿灿 徐心志 王春义 杨晓平 杨国红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郑州 450002)
我国常年种植绿豆面积约80万hm2,总产量约100万t,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绿豆出口国,年出口量在20万t左右[1]。绿豆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营养价值,是广受欢迎的药食同源作物,还具有耐旱、耐瘠、固氮、适宜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等优点[2-6]。目前,生产上优良的绿豆品种较少,很多品种混杂、遗传基础狭窄、种性退化、产量低而不稳定,极大地限制了绿豆产量和品质的提高[7-8]。为选育适合河南省栽培的高产、优质、多抗绿豆品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进行了多年品种选育研究,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病的绿豆品种郑绿11号。该品种于2015年12月通过河南省种子管理站组织的河南省农作物新品种鉴定,鉴定编号:豫品鉴绿2015001。
郑绿11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07年以豫绿6号(博爱砦和×兰考灯台,原名郑绿5号)为母本、保865-18-3(容城绿豆×中绿2号)作父本有性杂交,从其杂交后代中经过8年的系统选育而成的绿豆品种,原品系代号为郑绿07-70。2010-2011年参加河南省绿豆区域试验,2012-2014年参加国家第六轮国家绿豆品种(夏播组)区域试验,2015年参加河南省绿豆新品种生产鉴定试验。
2010-2011年参加河南省绿豆区域试验,2年每hm2平均产量1768.65kg,较对照豫绿4号增产9.69%。在2012-2014年国家第六轮国家绿豆品种(夏播组)区域试验中,每hm2平均产量1851.3kg,比对照保绿942增产2.78%,在14个参试品种中居第4位,在江西吉安、江苏如皋、山东潍坊、河北石家庄、陕西岐山、河南郑州等试点表现较好。在2015年河南省绿豆新品种生产鉴定试验中,每hm2平均产量1740.45kg,比对照豫绿4号增产21.03%,居所有参试品种第1位。2016年和2017年先后在河南郑州、新乡、洛阳、南阳等地进行了较大面积示范,每hm2平均产量1880.4kg。
3.1 农艺性状平均生育日数63.83d,株型直立,平均株高51.53cm,平均主茎节数9.01节,平均主茎分枝数2.87个,叶绿色,花黄色。结荚集中,成熟荚皮黑色,平均单株荚数27.15个,荚长9.14cm,荚粒数10.91粒,千粒重55.80g。籽粒绿色、圆柱型、有光泽,商品性状好。
3.2 品质及抗性据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含蛋白质24.21%,粗纤维3.76%,粗脂肪0.74%。自2010年至今,经过多年田间鉴定,郑绿11号抗旱性、抗倒伏,对绿豆叶斑病、根腐病、白粉病、蚜虫、豆野螟、豆荚螟等绿豆主要病虫害表现良好的抗性。
4.1 适宜种植地区郑绿11号生育期短,株型直立,株高较低,适宜与甘薯、马铃薯、棉花、烟草、玉米等作物间作套种或接茬间隙种植。此外,该品种适应性广,稳产、丰产性好,适合在河南、江西、江苏、山东、河北、陕西等地适宜地区种植。
4.2 选地整地选择地势高、耕作层深厚、富含有机质、排灌方便且保肥保水能力较强的地块。不宜连作,最好与非豆科作物倒茬,一般采用2~3年轮作。播前深耕、精细整地、耙平土坷垃,使土壤疏松,蓄水保墒,防止土壤板结。施肥应按照“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施用”的原则。由于生育期短,要施足底肥,可将底肥一次性施入。
4.3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该品种适播期长,在河南一般从4月下旬至7月上旬均可播种,春播在无霜期后种植,夏播6月中旬为宜。密度应掌握“肥地宜密,薄地宜稀”的原则。种子播前要进行晾晒,每 hm2播量 20kg左右,播深 3~5cm,行距 50cm,株距10~15cm,基本苗16万株/hm2左右。一般在中等肥力地块种植密度为16万株/hm2左右,行距40~50cm,株距10~15cm。播种后可及时喷施适量乙草胺、都尔等除草剂防除杂草。
4.4 间、定苗及中耕要及时间、定苗,第1片复叶展开时进行间苗,第2片复叶展开时定苗,去弱、病苗,留壮苗。在使用封闭性除草剂效果好的地块,绿豆封垄后拔除田间大草即可。未使用除草剂或除草剂效果不好的地块,在绿豆封垄前分别于间苗、定苗后和现蕾前后及时进行中耕培土。
4.5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推广生物防治,关键时期合理使用药剂防治。一方面,通过采取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保护利用自然天敌等农业防治措施进行防治。另一方面,使用适量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及生物农药在2个关键时期进行防治,一是在播种期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进行药剂拌种,防治苗期病害;二是花荚期用吡虫啉、氯氰菊酯、啶虫脒、甲维盐等喷药,每隔7~10d喷1次,连续喷2~3次防治绿豆叶斑病、根腐病、白粉病、蚜虫、豆野螟、豆荚螟、蟋蟀、地老虎、盲蝽象等病虫害。
4.6 适时收获 在80%左右的荚果变色、豆角变干、豆粒圆鼓时及时收获,并根据成熟情况分次采收或集中收获。采收的豆荚经晾晒、脱粒、清选后入库贮藏于阴凉干燥处,并及时用粮虫净或磷化铝等进行熏蒸处理,防止绿豆象等虫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