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之前可尝新米?日前,位于奉贤区四团镇3.33 hm2基地的水稻正式开镰,与此同步,来自奉贤区金汇镇的2.67 hm2基地也正在收割。今年的“沪郊第一镰”相比去年提早了半个多月,且连续三年出自这两个基地。据悉,今年8月约有1.75×104kg新米集中上市;9月初,第二轮水稻收割,预计产出新米5×104kg。由于抢占了新米市场,最高售价卖到56元/kg。售价虽高,却颇受市场欢迎,目前,已有六成被订购。
缘何收割时间能这么早?据介绍,这与选种、天气和茬口管理等因素相关。在奉贤区农技中心支持下,该基地作为新米品种大田试验,首次扩大试种了选自东北地区的一款水稻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较短,在东北地区通常于5月底种植、10月底收割。米质表现较好,米粒长,透明度较高。今年在奉贤试种,选择了与东北地区相对接近的条件,于4月29日机插种植。受今年天气因素影响,水稻生长前期气温较高,积温条件相对成熟,这批水稻陆续于8月上中旬成熟。本次试种坚持生态种植,采用虾、蟹、泥鳅与水稻种养结合的方式,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施以蚯蚓有机肥。
8月收割,为再生稻生长提供了空间。此时,温度、光照条件相对较好,再生稻的口感相比第一季更有嚼劲、糯性偏低,管理上省工省时,农药、肥料用量可以减免。根据近两年奉贤种植经验,随天气情况不同,再生稻可略施有机肥。情况好时,每667 m2再生稻产量约100 kg。据悉,在我国南方地区,再生稻多为籼稻,像江南地区以粳稻为主的再生稻种植还不多见。
(信息来源于东方城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