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丽
(青海省贵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 811799)
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产品管理体系对于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都至关重要。通过高效的农产品质量监测系统可加快现代化农业进程,促进农业进出口质量提升。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首当其冲,本研究将从多个角度对此问题展开论述,以期对有关部门的政策决策起到参考作用。
质量是内在属性满足性能要求标准的程度属性。而组织是由多个主体为了实现某个统一有机目标而结成的利益同盟,质量管理体系是指质量管理和指挥机构之间的协调和规划。质量管理要遵循八个原则:客户导向,科学规划,全员参与,流程导向,制度管理,持续改进,以及基于事实依据决策,互惠互利供应关系等。这八条原则是质量管理最重要的核心领导思想。检测农产品质量可为政府和公众提供高效准确的农业质量安全服务。检验报告数据的准确性能够切实反应产品质量特征。实验室是由环境条件,检测设备和人员管理组成,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前提是建立规范的管理检测体系和科学化的技术文件,进而进行质量管理流程规划。质量文件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规范、程序文件、行为准则和报告、质量方针目标、工作组织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注册表格和执行情况报告等系统文件。该文件系统主要目的是规范操作行为,保证数据准确性。此外,也应通过以下措施,创建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如:1)了解相关标准文件;2)定义质量标准和目标;3)设计管理体系;4)确定责任和权力;5)编制质量管理操作文件;6)出版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文件;7)组织质量管理体系人员学习;8)质量管理体系运作;9)内部审计;10)管理概述。
逐步建立标准化农产品监测体系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完善国家监督措施的重要基础。自1993年以来,农业部已经发布了12个批次,近3 500个农业标准项目,组织制定了1 236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并指示各级地方政府制定了近1.5万多个省市级农业产品标准。在农业标准体系框架以及地方标准和农业公司标准的协调下,已基本建立起了与国家系统和行业标准相辅相成的制度。目前,全国已有1 637个示范区组建了多种农业示范,在全国建设了4 739个省级农产品示范点。目前农业系统由国家级质检中心,省级质检中心,市级农产品质检机构,以及1 936个县乡及农产品监测站形成了四级有效网络,已覆盖全国各大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等。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在目前呈现快速发展,农业系统形成了“三品一达”的统筹发展模式,并初具规模。截至2017年底,无公害农业产品认证数量达到历年峰值,经认证的农产品基地数量超过4 399个。有4 859家企业可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签,获得超过26 637个认证产品,超过1.06亿亩的监测区域。农业系统(企业)认证的有机农业基地(企业)2 583个,近6 000个产品,有375个产品通过国家农业地理标志协会进行注册和保护。粮食,油料,蔬菜等农产品的认证量占全国同类产品总量的16.9%以上。对农产品出口已进行污染度和农药残留以及各类激素等属性的鉴定,使出口农业产品基本保证了环保绿色,无公害食品出口量平均每年增长29.4%以上,已被60多个贸易国家认可。
中国发布了针对农业种子,畜牧养殖,饲料制造,兽医防治,农药含量检测等的法律法规,同时增加对农业检测的财政投入,并最大化的利用生态环境,对各大农产品产地进行严格质量管控,采取多样化管理,从源头上对农业产品进行治理。2015年7月,综合执法机构由13个省级,316个地市级和1 258个县级行政部门组成,并且对农业产品如何采取高效化监测进行了课题研究,使所有农产品都受到法律监督和政府管控。
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出农产品的产前、产中、后期以及本土深加工等生产过程中的标准生产体系。标准生产体系其规模不成熟,技术和制度实施也较为复杂,不符合国际标准。具体表现为:农业标准更新太慢。现今外国农产品标准每3年审查一次;其次,缺乏农业标准类型。目前我国对于农业农药残留,农产品激素含量,系统无公害运输,市场进入标准等一体化定制程度都较少,有些地区甚至根本没有相关规划;三是因农村是中国农产品生产的主要基地,但由于农民科学化水平较低,同时也不能进行规模化生产,对于农产品生产污染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使得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差异很大,品牌难以塑造,这对政府的统一规划管理是不利的,而农业监管对中国农业的健康高效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四是可靠性低,对部分农业准则标注不明确,导致技术规定出现重复现象,在具体执行时使得定义不明。对于初级农产品,不仅有卫生部门制定的标准,还有质量管理机构制定的标准以及农业部门制定的标准。虽然以上这些都是国家标准,但质量控制部门提供了多达22个蔬菜卫生指标,这为卫生部门的统一管控增加了难度。
尽管中国自1993年就开始建立农产品质量控制和检测体系,但质量管理机构目前的质量检测能力远不能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在我国某些特殊地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的建设还没有完成,当地不能完成对农产品的独立监测;其次,投资结构比较简单。我们现有的农业检验检测机构大多是非营利性福利机构,绝大多数投资来自国家的金融工程,包括建造实验室,购买设备,引进技术等,然而第三方农业产品控制和检测机构很少,特别是能够进入市场进行交易的机构更是少之又少,这种情况不利于农产品检测体系的完善;第三是农产品的检测范围,多样性和参数比较少。农业部对非法药物的监测现在远不及农业的生产和发展速度。在部级监测站中,平均每年能检测2.5.0万t蔬菜,6 275t肉制品和2.36万t水产品。世界最大的水产养殖业现在中国,但检测费用仅占先进国家1/400,监测结果也不够准确。一般来说,认证是一个标准规范化的操作,但是在标识使用中,产品的质量和市场适应仍然存在一些风险,主要表现为:经过少数认证的民族企业大多能够诚实守信,责任自律,但存在极个别企业在生产管理中的质量监督方面相对薄弱;经过抽样检查后的产品质量控制力度减小,产品包装认证标识不规范,导致市场鱼龙混杂,不利于市场管理。
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化的农业认证体系,保证重点产品(农业经济作物,畜牧养殖,水产类)的认证(基于GRP,GPP和HACP)系统的正常运转。坚持产品检测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尊重检测结果,达到标准化和开放性的要求,同时建立政府认可的统一认证制度,推动认证农产品批次规范运作,提高社会声誉,并按照国际规则和法规,努力迈向国际质量认证和相互认可的国际合作。促进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促进GSP(良好性农业规范)认证公司(合作社)的良性发展,农户积极推进GPP(良好操作方案)、HACP(危机控制)、ISO91367系列标准及ISO80368等农业质量体系的切实实施。有关部门可通过制定某些优惠政策,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步伐,鼓励龙头企业或大型农业生产者开展国家农业安全生产大检查。与此同时,为了创建基本文件库,应对农村生产基本情况进行详细深入的了解,以及时方便的解决问题,促进检测工作进程。通过将互联网技术与现代农业相结合,打造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利用数据库技术将农业生产资料进行实时输入;通过软件系统进行自动化分析计算,为农业生产规划出最佳方案;通过可视化技术从原产地进行作物生产的监督利用,实行专人专责,明确划分责任,以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本研究从农业质量检测体系的构成、设立、作用、影响和意义等多角度进行了论述,说明农业质量检测体系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时刻注意农产品检测体系在基层的落实和农产品检测时的规范化操作,同时也应注重外国高新技术的引入,保证农产品监督检测体系的时效性以及农产品安全生产的规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