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风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福建 厦门 361000)
近年来,骨科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呈缓慢增长趋势。从直接影响来看,院内感染的发生可导致患者的痛苦体验加剧,此外,感染的形成也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增加住院费用及时间。如何应对医院感染成为医院骨科护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将骨科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护理对策分析如下。
随着临床关于骨科患者院内感染研究的不断深入,年龄与骨科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关系逐渐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吴院学在研究中将4896例骨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年龄<60岁院内感染率(1.60%),≥60岁患者的院内感染率(5.13%)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年龄是骨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1]。事实上,高龄骨科患者院内感染率较高的原因可能为:高龄患者机能处于减退状态,免疫力较差,住院期间内,容易因病原菌侵入诱发感染,进而增加其院内感染发生率。
吴院学还指出,骨科患者的院内感染与侵入性操作有关,4896例骨科患者中,经侵入性操作后发生感染的患者占比4.45%,显著高于无侵入性操作患者的感染发生率1.10%(P<0.05)。因此,骨科患者临床护理中,还应加强对行侵入性操作患者的临床监护。
尹萍认为:住院时间(>14d)是骨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2]。住院时间导致骨科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可能为:骨科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造成其因侵入性操作、空气中致病菌侵入等形成感染的风险发生增加,进而影响其预后。
杨兆军在1060例高龄骨科患者的研究中指出:手术是导致高龄骨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3]。其原因可能为:手术治疗可引发患者的应激反应,增加机体负担,加之受到手术器械消毒质量这一潜在风险的影响,导致骨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
余芳等认为:如骨科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其院内发生风险将显著增长[4]。原因为: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加剧机体负担,导致免疫功能低下,为致病菌的侵袭提供机会。
胡颖等在研究中探讨了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患者院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根据骨科患者常见的院内感染类型,制定预见性护理方案,有效预防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的发生,结果显示:实施预见性护理的骨科患者院内感染率7.41%,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组27.78%(P<0.05)[5]。
罗盛珍等指出:护理管理可通过护理人员的针对性培训,促使护理人员对骨科患者感染原因(或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方法建立正确认知,持续改善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进而降低骨科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6]。这种护理对策有助于骨科临床持续性质量改进机制的建立,可减轻骨科患者的痛苦体验,并缩短其住院时间。
于伟将102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结果表明:经规范无菌技术、规范环境干预、规范废弃物管理等护理干预后,骨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0.98%)显著降低(常规护理组为7.84%)[7]。赵秀玲在研究中详细阐述了应对骨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流程:术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术前访视,运用定期培训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确保手术室护理的规范化,确保无菌操作,进而降低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8]。
综上所述,骨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含年龄(高龄)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手术、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等。骨科临床常用的应对院内感染的方法较多。本研究认为,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应参照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来确定,如骨科患者涉及相关危险因素,需将其纳入重点监护范畴,并利用有效的预防干预手段进行护理;从多途径入手,联合抑制感染源对骨科患者的侵袭及影响,有效降低骨科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骨科患者一旦发生院内感染,立即根据其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采取清创、使用辅料等方法进行纠正,减轻患者的痛苦体验,间接改善骨科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