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杰 钟晖
摘 要:创造空间是景观设计的目的,植物作为景观设计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空间中最富变化的因子。古人云:“艺花可以邀蝶,垒石可以邀云,栽花可以邀风,植柳可以邀蝉。”植物可以将自然界中的万物纳入景观之中,景观因为有了植物而更加五彩缤纷,更加富有活力,所以植物造景一直在景观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植物本身就是一个三维实体,是景观设计空间的组成成分,它可以以独特的形态、习性、色彩对空间进行界定,将不同功能空间的连接或者独立构成空间的组织,从而形成不同的空间氛围。
关键词:植物;空间组织;景观设计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把园林植物的空間组织作用作为研究对象,是想创造出更多形式的植物空间,这对我们丰富生活环境空间的研究将有很大的意义。文章将研究植物空间组织在国内的发展历程,以及现代植物空间组织的发展趋势,讨论植物空间组织对景观设计产生的影响。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分析对园林植物空间的营造产生影响的因素,努力探讨植物空间组织的形式,全面说明空间理论在园林植物空间组织中具有的作用,从另一个立场分析园林植物空间组织的制造方式以及普遍规律。这能够为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具有重大且深远的理论意义。园林植物属于景观设计过程中的核心构成要素,在设计景观的过程中,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倡导以空间设计为主要内容的园林植物空间的组织方式,消除园林植物之前那种单一化、平面化的不足,真正从人的感受以及美学角度出发,建立舒适的园林植物空间,最大程度上使人们的功能需要以及审美需要得到满足。
二、基本概念界定
(一)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涉及到自然生长以及人工栽培的植物,其中包括花卉、灌木、木质、草本等等,这是组成园林植物空间的主要内容。著名的一位园林设计师曾经这样评价园林绿地植物:“一个日益失去自然本质的世界里,人们借以返璞归真的诗意的生命寄托物”。在设计景观的过程中,园林植物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它具有观赏功能、组织功能等特点。园林植物因为在色彩、大小与形态方面具有差别,可以形成种类不同的植物空间组织形式,使人们处在不同空间组织中时通常会有不同的认识感受,从而营造不一样的意境空间。
(二)本研究中的“空间”
因为园林植物具有生长变化的特点,还具有色彩方面的美学特征,因而在构成空间的过程中,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一样的空间变化特点。从这一角度来分析,绿地植物空间便从三维空间变成了四维空间。
三、园林植物空间组织研究发展
在国内,园林植物空间组织的发展,从整体上看经历了如下的几个阶段:
(一)绿化观念普遍流行的阶段
陈俊宇提出了“绿化”这一概念,这是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把园林景观和绿化结合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园林绿地植物空间的重要性。
(二)注重种植设计的画意和意境阶段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园林种植设计”的观点逐渐被认可。这个时期对园林绿地植物与空间组织的分析,主要表现在使用艺术表现方式,把园林绿地植物空间组织与美学结合在一起,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还处于我国古典园林中“生境、画境与意境”的时期。
(三)注重科学营造植物群落的阶段
有学者在1994年提出了“植物造景”这一概念。其中表示科学的园林绿地植物空间应该同时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的特点,不但要让环境和植物的生态条件的统一性得到满足,还应该利用艺术构图的原理表现出群体形式和植物个体之间的关系。
(四)生态园林与园林绿地植物空间营造的阶段
胡运弊等学者在2006年提出了“生态园林”这一概念。北京林业大学的一位教授在2004年对如今的景观设计进行了强调,其中指出应该利用植物构成的空间尺度表现出植物群落的整体景观与地域景观的特点。
我国勘察设计协会的园林设计分会在2004年出版了相关书籍,其中站在不同的立场来划分园林绿地植物空间。文中指出,从布局角度来分析,可以将园林绿地植物空间划分为内在空间、流动空间等,并对园林绿地植物空间设计过程中的园林植物给予了高度重视。
王小俊在2005年编写了一本书,即《风景园林设计》,其中认为“利用园林植物创造视线条件,可提高视觉和空间序列质量,增强园林绿地空间感,还可以增强尺度感,丰富过渡空间”。
四、园林植物空间组织的发展动态
近年来,由于绿色生态文明的诞生,随着新技术、新科学的出现,设计师对园林植物空间组织也有了更多的构思空间,不断丰富植物组织空间的形式,也促使园林植物空间营造方法发生改变。
(一)提倡绿色生态及可持续发展,改变园林植物空间营造方式
从20世纪开始,很多设计师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分析,各个国家的园林景观也随之慢慢转变和发展,园林植物空间的组织已经走出传统。日本的园林变得比较生活化、自然化,法国的园林突出了植物景观生机勃勃的景象。我国当今的园林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园林的设计经验,不但注重形式美,还讲究装饰性,从总体上看,植物景观中表现出自然式的特点。
(二)置入全新理念、科学技术,使园林植物空间组织形式突破创新
目前,植物组织形式中也出现了“功能主义”,其中对不同因素的解释与运用变成园林植物空间组织的依据。此外,“简洁化”可以说是园林设计过程中的一种新潮流,它比较重视设计过程中的复杂性与一定秩序的交换性,并非简单就是好的。20世纪20年代开始,生态学的理念也促使园林植物空间组织的形式有了新的发展。
曾经有学者分析了颐和园风景区面状植物经过,在分析植物群落过程中,主要使用定量研究的方式,其中对园林绿地植物营造空间的研究比较少。研究人员对园林植物空间的建立展开的研究,一般都是以空间形态与构成要素为基础,对园林绿地植物空间的组成方式进行研究,把园林植物依据不同的高度进行划分,然后对不一样的园林绿地植物空间展开研究,而且对不同空间的组合方式进行描述分析。因为空间理论在如今的建筑设计方面逐渐得到认可,但是还需要对园林绿地植物空间的建立进行系统的分析,所以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深入空间。
五、园林绿地植物空间类型及特征
一般来讲,植物对景观造景有几种不同的空间划分方式,其每一种划分都对空间的组织有不同的作用。
(一)开放性空间
所谓开放性空间,就是在某个特定区域范围内人的视线比周围植物景观高。 开放性空间是外向型的,限定性和私密性较少,强调空间的宽度和广度,注重空间环境的通透性,注重大自然与景的融合。例如,由大面积的草坪、低矮的落木构建的开敞空间在城市公园、开放性绿地比较常见,视线通透、视野辽阔的空间让环境更加美丽和谐,彰显大气,更具时代感,甚至容易让人心胸开阔,自由舒畅。
(二)半开放性空间
所谓半开放空间,就是在某个范围之内,附近的环境并没有彻底敞开,植物挡住了一部分视线。半开放性空间中的封闭面能够阻挡人们的视线,强调半遮蔽性。例如,在园区的主入口与其他功能区衔接的地方,植物借助地形或者搭配山石等阻挡人们的视线,丰富了空间的画面感,增加了空间结构的层次,使得整个空间更加有趣,而且会给人们一种豁然开朗的心情。最重要的是它区别于其他空间组织形式,是植物造景的常见手法。
(三)封闭空间
封闭空间是指人停留的区域范围内,四周用植物封闭,这时人的视距缩短,视线和听觉受到刺激,视线和听觉受到制约,近景历历在目,容易在空间组织中营造一种领域感、私密感。小庭院的植物配植宜采用这种封闭的造景手法来分割空间,而在一般的绿地中也可以营造独处空间和安静休憩的场地。通过植物树干分支点的高低和浓密程度形成封闭的空间 ,使整个空间氛围更具神秘感,更具有私密性。我们常看到封闭空间大多以低矮的灌木来围合,与之相配置的是一些高大的乔木,两者共同组成另一组空间,这样的组合会给我们带来一举两得的空间效果。例如,在公园我们会在一些相对安静的地方用低矮灌木做一个围合配以座椅等,用乔木作为屏障,常常会吸引一些情侣或学习的人在此地,这样的的实例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不同的组合会带来别具风格的效果和作用。
(四)动态空间
动态空间也称流动空间,具有空间的开敞性和视觉的导向性。通过植物连续和有节奏的搭配,使空间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充满动力和活力,可以使视线从这一点到另一点。植物处于变动的时间轴中,也变换着自己的形态特征,变化幅度比较大的就是植物的姿态,进而对相关的空间组织方式产生影响。我们以苏州园林里面的“可亭”为例,它的两边长了两棵银杏树,之前矗立在土山包上建立了垂直空間,可是植物在数百年的时间里,树干越来越粗,树冠也变得更加茂盛,最后形成了一个空间,两棵银杏呼应着较小的“可亭”,与“可亭”形成鲜明的对比。
通过植物开展景观的设计,在注重构图等艺术标准与文化内涵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人和植物群落配置的科学性,形成合理的复层混合结构。植物作为营造景观的主要材料,其本身就具独特的姿态、色彩和风韵。不同种类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点,其中表现出了植物的美,可以结合一定的构图对植物的群体之美进行合理配置;还能够结合各自的生态特点来科学安排,合理搭配,营造出乔、灌、草、藤相结合的群落景观空间;还可以根据各自的生活习性进行合理的安排,巧妙搭配,从更加专业的角度来丰富空间组织形式……
六、结语
通过上述我们对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空间组织的分析,可以看到植物并不是简单的一个个体,它更需要我们在设计过程中灵活应用和充分表达,这样才可以形成比较丰富的空间组织形式。植物在空间的组织上有无限的可能性,这就要求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植物,以充分突出它们在空间组织上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理查德·L·奥斯汀.植物景观设计元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蔡茹,韦松林.植物景观设计[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