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君
摘 要:色彩是人的一种内在感知本能,也是人体视觉诸元素中反应最快的视觉信息符号。认识色彩种类、理解色彩含义、培养色彩感知能力是幼儿开发视觉内在潜能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品行、行为能力及精神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对色彩的喜爱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在学前教育这个平台上,幼儿老师要很好的把握住幼儿对色彩感知的特性,运用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来帮助幼儿实现全面均衡发展。
关键词:幼儿;色彩;色彩感知能力
人类主要通过视觉来感知色彩的差异。在幼儿的眼中,这个世界是五颜六色的。如绿色的树、灰色的马路、蓝色的天空及颜色各异的花朵等等。可见,色彩不仅是生活中的点缀,而且也成为幼儿简单的识物“代码”。大多数幼儿在两岁多时就有了一定的色彩感知能力,他们会特别偏爱红黄蓝绿几种颜色,但对于其他明度低或者纯度高的颜色则辨识不了。“已有的心理学研究证明,色彩环境对人的情绪、智力、个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1]所以良好的色彩感知能力有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和提高视觉敏感度,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学前教育中,采用多种且有效的方式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儿童认识客观世界是从感知觉开始的”。 [2]每个不同生长环境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对色彩的感知觉方面有差异。探究幼儿在接触色彩学习时的普遍性原因,首先我们了解到幼儿在接触色彩学习时会因为先天性的不足、智力未成熟等其他各方面的原因而受到限制,这是大多数幼儿的共性特征。其次幼儿在认识颜色时一般具有规律性,刚开始对对比鲜明的颜色掌握得要快且好一些,如红、黑、白、绿、黄、蓝几种颜色,在建立了最基础的色彩感觉之后逐步过渡到接受辨识度较复杂的颜色,如紫、褐、灰等。再次,大部分幼儿对世界充满了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强烈,喜欢接触美好的新鲜事物,就比如绚丽多彩的颜色;这就需要老师耐心引导,逐步增强幼儿的观察力和辨识能力,并强化幼儿的记忆力。最后,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年龄一般处于3-6岁之间,他们在心理、智力、思维、行为等各方面都处于萌芽稚嫩阶段,而“幼儿时期是塑造性格品行、个性能力和精神意志的关键时期”。 [3]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色彩感知能力也就成为了幼儿本身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
色彩的种类一般分为有彩色系(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和无彩色系(黑、白、灰)。而根据幼儿的特性,有彩色系的颜色往往更能吸引幼儿的眼球,刺激幼儿大脑的感受器,形成一定的色彩信息记忆,即幼儿内在的色彩感知能力的体现。对于如何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可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一、课堂集中教学
在学前班级中,老师面对的不只是一个学生,而是一群很难掌控的孩子。以课堂集中组织的形式开展的幼儿教学活动必须是生动的、有趣的。在上课前,老师可以准备一些颜色各异且色彩纯度高的有意思的实物,如气球,准备红、黄、蓝、绿、紫几种颜色即可。基于幼儿对气球本能的喜爱,课堂上一下子就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集中注意力,这时老师需要引导幼兒观察,锻炼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并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奖励的方式让孩子们认识颜色,要把气球以各种理由奖给每个幼儿,不能厚此薄彼,区别对待。当孩子们自己拿到气球之后,为了强化幼儿的色彩感知记忆,可让幼儿说出自己所拿气球的颜色及其他幼儿的,并组织个小游戏,比如说让幼儿找到和自己拿相同颜色气球的同伴组成一队,而老师在一旁起到协助的作用。经过对颜色的多次强调之后,有利于幼儿对色彩感知能力的提高。
二、组织游戏
幼儿游戏是学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最常见的活动。高尔基曾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途径。说明了游戏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而且3-6岁的幼儿已经开始具备了一定的逻辑能力,可以通过对事物的表象理解进行简单的发散性思维,喜欢具体化的游戏活动,所以我们在组织幼儿游戏时必须以幼儿的兴趣爱好为前提,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
游戏的形式分为户内游戏和户外游戏,户内游戏可采用猜谜语、捉迷藏、讲故事等方式。猜谜语时谜题要简单明确,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如:圆圆的身子,红彤彤,咬一口,酸酸甜甜真好吃。一些孩子马上就会想到是苹果,但有些幼儿会说是“葡萄”、“橘子”等,这时只要老师引导幼儿联想所猜水果的颜色,答案也就清楚明了了。以往捉迷藏的游戏都是藏人,但在学前教育的课堂上可改为藏纸。游戏分小组进行,例如6人一组,并选出一名“捉纸”的孩子或者由老师担任,再将一张张有颜色的纸藏于小孩子的背后,最后让“捉纸”人按规定找出其中一种颜色就算成功。讲故事的游戏要选取含有颜色特征的童话故事,并配备图片;如《小红帽》、《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等,这样能让幼儿在故事的潜移默化中接收到了色彩知识,也能激发幼儿的思维想象力。户外游戏可多利用五颜六色的儿童游乐设施,幼儿总是对色彩丰富且明亮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是玩具。这样既让幼儿在游玩中发挥了天性,又感受到色彩带给他们的绚丽视觉。
三、科学小实验
画家颜文梁先生曾说“色彩属于感觉,任何人可以辨别,非画家所独能,但画家所见有与普通人所观察者不同。”由此可见,通过学习的3-6岁幼儿具备了一定的辨别色彩的能力,只是强弱的问题。在组织科学实验的前,必须保证所传授事实的准确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特别是对于幼儿来说,因为他们本身对各种色彩的分辨能力不强,如果接受了不正确的引导,将影响他们以后的成长学习,同时老师也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上理解他们对色彩的不同想法。
对于如何开展关于色彩的科学小实验,从最基本的三原色开始。先准备好实验用的道具,如红黄蓝三原色颜料、纯净水瓶(有水的)、水杯、毛笔、纸,将红黄蓝颜料三种颜色分别置于三个水瓶盖里,再让幼儿选择任一个水瓶进行上下摇晃,相信水变色之后会更加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老师在之后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认识三原色,继而将三原色进行两两调合,将会出现三间色:橙色(红与黄)、绿色(黄与蓝)、紫色(红与蓝)。将颜色调制完之后,剩下的由幼儿自由发挥,因为他们还沉浸在奇妙的色彩世界里。笔和纸是给幼儿用来记录颜色的,将自己调制出来的颜色画在纸上,相信会让他们更加难以忘记这次的色彩科学之旅的体验。
四、创设色彩情境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环境有利于老师对幼儿开展色彩情境教育活动。情境教育是一种充满趣味、有效的教学方式,对于何种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适用的。色彩主要通过人的视觉来理解、辨识,且“研究表明,那些‘好看的颜色会使人感到舒适,均衡情绪,使行动变得灵活和协调”。 [4]因此在学前教育中,给幼儿设计一个舒适、积极向上的色彩环境对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及促进人格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如何合理的运用色彩搭配来创设出一个满意的情境效果,从而提高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能力。从整体布局来说,分为物质创设和精神文化创设。在物质创设上,指的就是提供给幼儿玩耍的娱乐设施和使用的生活设施,这个方面幼儿园基本上都能做到,即使是经济条件不好的幼儿园也是不会吝啬的。基本的娱乐和生活的硬件设施,如滑滑梯、钻乐洞、摇摇鱼、各类玩具、跷跷板、桌椅床、储物柜等。这些设施因为“好看”的色彩外表及好玩的功能,对幼儿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和直接的视觉冲击力。在色彩分明的环境下,幼儿长期接触之后,久而久之就会自动形成对简单色彩的区分能力和记忆能力。所以实物环境对幼儿色彩感知能力的培養不容小觑。
精神文化是幼儿园的灵魂,对幼儿的生活方式、思想价值观和行为举止具有导向作用。在精神文化设施上,我们根据幼儿对色彩感知的特点,可以选择建筑的墙面、地面贴上或画上“好看”的色彩图案,以此来传播美好的知识,甚至传递情感。在这种色彩情感浓郁的环境中,对培养幼儿的色彩感知能力无疑是起到了强化作用,同时加强了幼儿自主学习和感受事物差别的能力。
对于如何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其方法不拘一格。老师在选择了合理可行的方式之后,无论是集体教学,还是组织游戏等,在这个过程中对全班幼儿既要整体兼顾,又要能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特性因材施教。最终目标是为了幼儿能够通过良好的色彩感均衡情绪、培养观察力、开发思维及协调行为,而我们每个幼儿老师就是担任着培养思维、人格健全的祖国下一代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碚贝,黄静.基于儿童心理学的幼儿园建筑色彩设计研究[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出版,2009.
[2]金湄.走进彩色的世界——幼儿色彩感知觉的特点与培养[M].幼儿教育,1995.
[3]花荣蓉.提高幼儿感知能力 促进幼儿快乐成长[J].新课程下,2013,201312.
[4]尤永智.环境色彩与儿童智力发育[J].中国医药报,2002,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