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芊
在我的记忆中,外公是个守旧的人。除非有什么急事,否则,他是不会给子女打电话的。他喜欢用另一种更古老的通讯方式——写信。
从我记事起,家里每隔半月就会收到外公的来信。那些信都被装在鼓鼓囊囊的长方形牛皮纸信封里,打开来,纸是画有红格子的白色信纸,右上角印着一行小字“××年×月×日”。信的第一句永远是“展信佳,见字如晤”。这让我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展信佳”是妈妈的小名,而“见字如晤”是爸爸的小名。
我上小学后,外公还经常教我写信。再后来,爸妈给外公买了智能手机,教他用手机发短信和打电话,他却执意写信给我们。
“我写信写了这么多年,你叫我改用这个……你上大学那会儿我也是给你写信的,我常常给你寄剪报,你应当记得罢。你的回信,现在还放在书柜左起第三格。你叫我用手机,手机上的话能留到现在吗?”外公絮絮叨叨地说。“爸,这手机你就用着吧。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你要学会用高科技产品。镇上的邮局,不是几次把寄来的信弄丢了吗?而且写字费时间,打电话更快。”母亲一面劝他,一面把手机塞到他手里。“电话……电话哪有写信耐久?想家了,可以拿出来再读。若是电话普及得早,尽通电话了,哪儿来曾文正公的《曾国藩家书》?哪来父子情深的《傅雷家书》?”他只是摇摇头,微微地叹口气。
外公年纪大了,健康状况越来越差,手脚也不灵便了。这两年,微信风靡全国,妈妈为外公下载了微信,教他用微信发语音、视频聊天。外公竟很快喜欢上了这种跟子女、孙辈面对面聊天的感觉,不再给我写信了。说是聊天,其实外公说得很少,有时见他张了口却不发出声音,只是看着我们的脸,不似以往写信中那般善言。不用半个月去一趟邮局,我起初高兴得很,可是每天习惯性地去看一眼信箱,里面没有一个牛皮纸信封的信箱,心里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终于,一个空闲的周日下午,我鬼使神差地摸出纸笔,给外公写了一封信。第一次主动给外公写信,我不知该写些什么,只是胡乱说了些近况,又说自己对他想念得很。不过几日,信箱里就出现了熟悉的牛皮纸信封。我又惊又喜,连忙取出信,拆开来,依然是熟悉的字体。“展信佳,见字如晤。你给我寄信,我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写信比视频聊天要好。你上次信里说‘甚为想念这是不必的。写信,只用说一句‘展信佳即可……”
我捧着书信,感觉几十年的光阴在指尖如河水般淌过。薄而脆的信纸浸透了斜阳,透出几分暖意。我终于明白,在外公这个感情内敛的中国老人眼里,“想念”这个词过于露骨,“展信佳,见字如晤”七个字,包含了所有祝福与挂念。也许对于外公来说,写信不仅仅是交流信息的方式,更是一份浓缩的情感,一种随时光中沉淀下来联系着血液命脈的传承。
眼前景物不知不觉朦胧了。我决定,回家马上给外公写一封回信,开头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写下“展信佳,见字如晤”。
(广东深圳市育才二中九·6班)
心湖共鸣
小作者从信件开始,描写出时代的变迁和情感维系方式的变化,以小见大,将个人对爷爷的情感通过回忆爷爷写信的方式表达出来,真情实感令人动容。
——厦门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晓红
这篇作文聚焦于手写书信,情感细腻动人,字里行间,都是关切与希冀。一个人的心性与见地、感情与追求,往往在信件中,展现得更彻底,更亲切。
——凌性杰老师
后记
无论是古代的邮驿系统还是现代的邮政系统,书信从寄信人到收信人手中,需要经过一个时间、空间的旅行。它的特点是慢,而这种慢又塑造了人们的情感体验方式和书信体验方式。正是因为书信的迟滞、延缓、阻隔,才使古人的时空感知变得遥远而漫长,等待、盼望、忐忑、焦虑、极度的悲伤与狂喜、悠悠不尽的思念……这些情感的力量,让人深受感动。
最令你感动的信是怎样的呢?是哪本书中的哪篇文字?还是你亲手从信封中拆出过的一封家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