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羊蹄甲属景观树种考源

2018-01-16 08:03魏丹曾超群李小川
广东园林 2017年6期

魏丹+曾超群+李小川

摘要:羊蹄甲属Bauhinia植物为华南地区代表性景观树种。本文通过属的命名来由、植物化石考古记录、现存古树资源调查结果、植物志考证、文艺作品五个方面对该属进行考源,意在辨析其名实并追溯观花历史文化。据可考资料,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于晚清时广泛种植;羊蹄甲B. purpurea为同时期应用的庭院树。红花羊蹄甲B.×blakeana从香港引进,嘉氏羊蹄甲B. galpinii和黄花羊蹄甲B. tomentosa为海外引进种,此三种最早出现在民国时期的中山大学康乐园。

关键词:资源考证;羊蹄甲属;景观树种

中图分类号:S6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7)06-0063-05

收稿日期:2017-10-23

修回日期:2017-11-15

Abstract: The genus Bauhinia are ornamental trees in south China.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ed the genus history in five aspects: the etymology of the genus name, fossil record, ancient trees floras and literary works. According to our literature survey, Bauhinia variegata was planted extensively in late Qing dynasty, and B. purpurea was cultivated during the same period. B.×blakeana was introduced from Hong Kong, while B. galpinii and B. tomentosa were introduced from abroad. The later three species were firstly cultivated in Sun Yat-sen university during the Minguo period.

Key words: History; Bauhinia; Landscape tree species

羊蹄甲属Bauhinia植物叶形奇特,叶片二裂,形如羊蹄或蝴蝶,具有明显的可识别性,在民间统称为羊蹄甲或紫荆,又因花色烂漫,整属全年花开不断,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近年来大量应用于公园、校园、广场、道路和近郊山地绿化,是优良的行道树和风景林树种,被誉为 “南国的乡愁”。

1 生物学特征

羊蹄甲属植物有300多种,泛热带洲际间断分布,我国有49种,其中,特有种23种[1~3]。华南地区常见的6种[4~5] (图1~6),其中园林乔木有4种:羊蹄甲B. purpurea、洋紫荆B. variegata、红花羊蹄甲B. ×blakeana及变种白花洋紫荆B. variegata var. candida;园林灌木有2种:嘉氏羊蹄甲B. galpinii和黄花羊蹄甲Bauhinia tomentosa。因花、叶形态相似,该属植物名称在世界各分布区均出现混淆现象,本文中采用Flora of China[1]中的中文名。

2溯源考证

近年来,羊蹄甲属观赏树种花期表现优良,赏花文化盛行,但该属的观花文化史料甚少,本文从羊蹄甲属的命名、植物化石记录、现存古树资源、地方文献(主要为植物志)、文艺作品五个角度进行羊蹄甲属植物历史的溯源考证,以求对羊蹄甲属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2.1羊蹄甲属的命名由来

1)学术命名。羊蹄甲属学名Bauhinia的命名源于瑞典的“植物学之父”林奈,他以16世纪的瑞士博物学家波安(Bauhin)兄弟的姓氏对该属植物进行命名,羊蹄甲属的两裂叶象征及深情地纪念这两位同样毕生钟爱植物和大自然的兄弟,纪念其对植物学所做的贡献永垂不朽[6]。1937年陈嵘先生编写《中国树木分类学》时,据B. variegata L.的广东地方名“羊蹄甲”,命中文属名为“羊蹄甲属”[7]。

2)“羊蹄仙踪”的民间传说。广州古时称羊城,来自仙人乘五羊至广州的传说,五羊踏过的足迹具有了灵气,长成叶子如羊蹄形状的植物,于是就有了羊蹄甲。

2.2生物地理学(化石记录和分子证据)考证

现在的生物都是过去生物的延续,因此化石是探索生命演化的重要证据。Chen & Zhang 在我国广西宁明盆地发现渐新世(距今28.4—37.3 百万年)的化石新种Bauhinia larsenii [8],是我国第一个本属的化石。此后,Wang et al.又描述了两个相同产地的羊蹄甲属化石,即B. ningmingensis和B. cheniae[9]。Meng et al. 在我国云南文山植物群发现了中新世(距今5.3—11.6百万年)羊蹄甲化石,描述为Bauhinia wenshanensis (图7)[10] 。本属的起源以及迁徙路线目前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Wang et al.的研究表明,我国华南热带地区可能是本属早期的一个分布中心;本属第一次出现在始新世—渐新世的中低海拔区域,由此暗示了可能是古特提斯海起源,但同时作者指出仍需更多的古植物学和分子系统学的研究[9]。Meng et al. 研究结果认为本属起源于古新世中期,很可能是亚洲,暗示了很可能是古特提斯海起源或者是“走出热带亚洲”[10]。北大西洋路桥很可能是本属从亚洲到美洲最可能的路径。本屬植物通过迁徙或者长距离传播从欧亚大陆传播到非洲和美洲大陆。Lin et al.利用化石以及现存物种结合分子系统学结果表明,羊蹄甲族可能起源于老第三纪的古特提斯海东部的低纬度地带,它们向南扩散至非洲,然后在中新世时经过巴拿马海峡扩散至南美,然后在新第三纪气候变冷时在北热带的中高海拔地区经历了区域性灭绝,因此形成了现在的分布局面[11]。endprint

2.3现存古树调查

通过书籍、论文以及对该属植物在分布区所在的12个省及地区(含港、澳、台地区)的林业和园林部门进行古树资料收集,获得广东、广西、福建和湖北共10株古树分布资料(表1,图8),而海南、湖南、江西、云南、贵州、香港、澳门、台湾,暂未发现该属古树分布记载。

调查显示,截止2016年,该属现存的乔木类古树,树种为:羊蹄甲和洋紫荆,零星分布在广东(私家园林、校区)、广西(寺庙)、福建(农村风水林)。最古老的洋紫荆在广东珠海会同村栖霞仙馆(图9)[12],树龄159岁,会同村建于1732年,至今284年历史,仙馆建于1918年,至今96年,洋紫荆推测为仙馆建设时原有场地保留的大树,推测洋紫荆很可能在清朝咸丰年间(1850—1861年)已经作为庭院绿化种植。最古老的羊蹄甲在广西贵港南山寺,寺庙始建于公园989年,距今1027年,羊蹄甲树龄129岁,推测羊蹄甲属观赏树种在清朝光绪年间(1871—1908年)已经作为庭院绿化种植。这与梁基永的结论一致:以目验形态去判断广州种植紫荆的起始时间,不会早于晚清(1840—1911年)[13]。

2.4植物志考证

1)“紫荆”名称的出现,文献最早记载见于《南方草木状》,该书是中国已知最早的地方植物志。书中记载:“宁浦(今广西南部的横县西南3.5 km)有三种:金荆可作枕,紫荆堪作床,白荆堪作履。与他处牡荆、蔓荆全异”[14] 。然而该书没有图片和形态特征描绘。李惠林在1979年编写的《南方草木状考补》,认为 “它们是生于华南的羊蹄甲。”认为紫荆是红色或紫色花的“洋紫荆”;白荆是“白花羊蹄甲”,金荆是开黄花的“毛羊蹄甲” [15]。徐详浩在《关于南方草木状植物名称的一些考证和讨论》[15]中认为“此荆可能包括热带、亚热带数个不同科属的树木,他们既可能是羊蹄甲属植物,也可能是牡荆属Vitex植物,还可能是紫荆属的其他种类”。笔者认为,《南方草木状》之后,未见其他文献以“紫荆”命名羊蹄甲属植物,也未见重视实用价值的岭南地区记载现存羊蹄甲属植物具有《考补》中所说的功能。另外,羊蹄甲属植物枝干曲折,材质软脆,仅用作薪柴,未见制作家具。根据《说文解字》中“荆”译为“楚木”[16],《广雅疏证》中“荆,棘也。”[17]可见古代的荆意为在楚地多见的枝条柔韧或带刺的灌木。《南方草木状》中的紫荆,不是指紫花,而是一种紫色荆条的植物。又《说文》:“床,安身之坐者” [16] 。在古代,床是供人坐卧的器具,晋朝的床,包括从普通的坐垫到接近现在床的形状的四角卧榻。因此有两种猜测,第一种猜测:文中的宁浦三荆并无科属联系,床为木质卧榻,推断紫荆是山榄科Sapotaceae适做家具的珍贵用材树种紫荆木Madhuca pasquieri,产于广东西南部、广西南部、云南东南部,“宁浦”恰处在分布区中间位置。第二种猜测:三种荆只是不同于北方灌木的南方藤本植物,是按照功能归类,分别用作编制枕头、藤榻和草鞋,与羊蹄甲属并无关系。

2)对羊蹄甲属植物形态特征的清晰描述,最早出现在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该书记录了两个种[18]:“玲甲花,番种也。花如杜鹃,叶作两歧。树高丈余,浓阴茂密,经冬不凋。夷人喜植之。”插图显示雄蕊5个(图10),可确定为洋紫荆,为当时泛种的外来树种。同样记载于该书中的田螺虎树,“小树生田塍上。叶似金刚叶,上分两叉。土人薪之。” 参照插图(图11),可确认为该属藤本龙须藤[19]。《广州植物志》[2],记述洋紫荆是“在广州极常见的栽培观赏植物,尚有一种变种,花白色”,即为白花洋紫荆。

3)1880年,法国神父在港岛海边发现一株羊蹄甲,花色比一般羊蹄甲更殷红浓艳,因其不结籽,遂用插枝的方式移植。1908年,它被正式认定为新品种,港人称为“洋紫荆”。1967年引入台湾。研究证实,它是羊蹄甲与洋紫荆的自然杂交种[20]。该种传到华南地区,常称之为“红花羊蹄甲”。《广州植物志》[2]记述:红花羊蹄甲(即港称洋紫荆)“在康乐中山大学(成立于1952年)栽培极多,其他地方不多见。”嘉氏羊蹄甲和黄花羊蹄甲“只见于康乐中山大学校园。”[2,21],“据说,从海外带新的植物品种到校园种植,是老一辈岭南大学(1904—1952年在康乐园)学者的传统之一??有数十种外来植物是全国最先引种的。”[22] 可见羊蹄甲属大量引种是从民国时期的广州地区开始的。

2.5文艺作品

古诗中未见“羊蹄甲”或“玲甲花”,而关于“荆” “紫荆” “红荆”的记录较多。

2.5.1典故、寓意

传播最广的典故,是南朝梁吴均[23]记载的京兆“田氏三荆”,寓意兄弟和睦,团结齐心。根据田氏兄弟三人的所在地,京兆位于秦岭以北,所辖范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24],该地区没有羊蹄甲属植物分布,推测故事起源之“荆”为豆科Leguminosae的紫荆Cercis chinensis [25~26]。但羊蹄甲属因叶裂成两片,整体呈心形,分布区也有“兄弟同心、家庭和睦”的寓意。如《百花诗》中《紫荆花》(作者年代不详,推测为当代)“游子思归夜不眠,紫荆故里共婵娟。家庭和美亲情志,蹄甲花红别样嫣”[27];香港统一时,我国送香港紫荆花(红花羊蹄甲)雕塑,皆寓意国和家团结统一。

2.5.2诗词考证

古代常见“紫荆”“红荆”的诗词,通过对作者所在地点,诗词中紫荆的形态等考证,是在荆条上开紫色花或者红色花的灌木,多指北方的豆科紫荆。较有争议的是唐朝著名诗人元稹( 779—831)的《红荆》[28]:“庭中栽得红荆树,十月花开不待春。直到孩提尽惊怪,一家同是北来人”,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根据史料推测,此诗为元稹在蜀地达州所做。豆科紫荊春季开花;柽柳科Tamaricaceae的红荆条Tamarix chinensis花期4~9月;羊蹄甲花期为农历10月,因此高明乾等认为诗中红荆树者就是羊蹄甲[28~29],但古代的荆指灌木,羊蹄甲为观花型乔木,与“红荆”外形不符,经调查,近年来达州地区出现的羊蹄甲园林绿化树种,均来引自广州,《四川植物志》亦未有该属植物在四川分布的记载。endprint

2.5.3绘画作品

可查阅到的早期的绘画作品,分别是居廉(1828—1904)的紫荆团扇(图12)[13] ,以及同时期可园主人张崇光(1860—1918)的 “好鸟枝头图”(图13)[30]。因工笔画清晰的细节表达,确认是洋紫荆,可见清同治年间此树已作为庭院观赏花木种植在广州附近。梁基永在《难画的紫荆》中指出:民国初年广州富豪家的窗花装饰多有紫荆花题材,“可见当时这种花已经作为一种本土化的标志了。”[13]

通过化石记录考证,我国南部为羊蹄甲属植物的发源地。根据史料和现有古树调查情况推测,晚清时期(1840年—1911年),洋紫荆在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已成为常见的私家园林绿化树种,并出现在植物志、绘画作品和装饰艺术中,名为“玲甲花”。羊蹄甲也在同时期作为庭院树进行种植。红花羊蹄甲起源于香港,1880年被发现并扦插扩繁后,在香港大面积种植,民国时期引种到广州康乐园,同时期海外引入广州的还有黄花羊蹄甲和嘉氏羊蹄甲。

注:图1~6为作者拍摄;图7来源于参考文献[10];图8为作者自绘;图9来源于参考文献[12];图10~11来源于参考文献[18];图12来源于参考文献[13];图13来源于参考文献[30]。

参考文献:

[1] 陈德,张奠湘,Kai Larser,等. 羊蹄甲属[M]//吴征镒. P. Raven Flora of China:第10卷.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6-21.

[2] 侯宽昭. 广州植物志[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312-315.

[3] 陈焕镛. 海南植物志(第二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215-222.

[4] 覃海宁,刘演. 广西植物名录[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88-190.

[5] 卫兆芬,陈邦余,文香英,等. 广东植物志(第三卷)[M]. 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187-197.

[6] 刘夙. 植物名字的故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83-84.

[7] 陈嵘. 中国树木分类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37:519-521.

[8] Chen Y.F.,Zhang D.X. Bauhinia larsenii, a fossil legume from Guangxi, China[J].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2015,147(4):437-440.

[9] Wang, Q.,Song, Z.,Chen, Y.,et al. Leaves and fruits of Bauhinia(Leguminosae, Caesalpinioideae, Cercideae) from the Oligocene Ningming Formation of Guangxi, South China and their biogeographic implications[J].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2014,14(1):1-17.

[10] Meng, H.H.,Jacques F.,Su T.,et al. New Biogeographic insight into Bauhinia s.l. (Leguminosae): integration from fossil records and molecular analyses[J].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2014,14(1):181.

[11] Lin, Y.,Wong, W.O.,Shi, G.,et al. Bilobate leaves of Bauhinia (Leguminosae, Caesalpinioideae, Cercideae) from the middle Miocene of Fujian Province, southeastern China and their biogeographic implications[J].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2015,15(1):1-18.

[12] 珠海市绿化委员会,珠海市林业局,珠江晚报社,等. 树说珠海[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121-122.

[13] 梁基永. 天下至艳[M]. 广州:花城出版社,2014:25-28.

[14]嵇含. 南方草木状[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65.

[15] 李惠林. 南方草木状考补[M].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249-256.

[16]许慎. 说文解字[M]. 北京:中华书局,1963:21.

[17] 王念孙. 广雅疏证[M]. 北京:中华书局,1985.

[18] 吴其濬. 植物名实图考校释[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518-641.[19] 祁振声. 《植物名实图考》中的Bauhinia L.属植物考证[J]. 河北林果研究,1998,13(2):191-193.

[20] 沈胜文. 且循羊蹄踏青去[N]. 深圳晚报,2015-3-21.

[21] 沈胜衣. 港粵才人有多钟爱市花“羊蹄甲”[N]. 南方都市报,2015-04-17.

[22] 陈春声. 序:玉在山而草木润[M]//齐璨,洪素珍,周杰. 康乐芳草:中山大学校园植物图谱.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

[23]吴均. 续齐谐记[M] //王谟. 增订广汉魏丛书:红杏山房刻本. [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1816.

[24] 李兴. 两汉京兆尹探析[M]//梁安和,徐卫民. 秦汉研究第五辑.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238-253.

[25] 顾学仁. 田氏紫荆并非港徽紫荆[J].大自然,2015(6):22-23.

[26] 胡一民. 香港市花紫荆花考[J]. 园林,1997(2):12-13.

[27] 佚名. 百花诗:紫荆花[Z/OL].[2017.07.25]. http://gushici.suinikan.com/ show-21-12938-1.html.

[28] 高明乾. 植物古汉名图考[M]. 郑州:大象出版社,2016:255.

[29] 王凤产,高明乾. 海漆等几种植物的古汉名考证[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4):139-141.

[30] 东莞市政协,东莞市可园博物馆,东莞市博物馆. 东莞可园张氏家族书画选[M].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