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25日,全国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稻、玉米和大豆6088万吨,同比增加43万吨。湖北、安徽等14个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籼稻2002万吨,同比增加183万吨。黑龙江等7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粳稻1421万吨,同比减少466万吨。黑龙江、山东等11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2504万吨,同比增加214万吨。黑龙江等7个主产区累计收购大豆161万吨,同比增加112万吨。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11月22日,全国秋粮已收获94.8%,进度同比基本持平。其中,中稻(一季稻)、玉米、大豆收获基本结束,双季晚稻收获超七成。预计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2万亿斤以上,小麦、稻谷产量略增,玉米继续减少,杂粮杂豆等增加。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8亿亩,新增耕地2400多万亩,整治后的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2个等级,农田产出率普遍提高10%—20%,新增粮食产能约440亿公斤。
今年东北大豆整体长势良好,单产较去年提升,品质普遍较好。从全国来看,预计今年大豆产量将比去年增加约10%。
据海关总署统计,中国10月出口大米90724.7吨,9月出口大米169455.6吨。1—10月大米出口总量为978599吨,去年同期累计为380331.9吨,同比增加157.3%。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广德福表示,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已连续5年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今年上半年合格率达到97.6%。
今年我国在稳定口粮品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无效供给减少了,籽粒玉米面积调减约2000万亩;有效供给增加了,市场紧缺的大豆面积增加约700万亩,杂粮杂豆增加约600万亩;高效供给拓展了,市场紧缺的优质强筋弱筋小麦面积占27.5%,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七年期间的援助成本增长了140%,即从2009年的22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53亿美元。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粮食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粮食智能机器人设备扶持项目,如粮食管理方使用智能机器人最高可奖50万元。
全国粮食系统安全工作会议透露,我国粮食生产正逐步向核心主产区集中,近两年跨省流通量均保持在3400亿斤左右。
我国粮食烘干机械化水平不足10%,是农业全程机械化的“短板”。在去年全国农机行业增速大幅下跌的形势下,粮食烘干产业逆势增长,全年粮食烘干机产量1.4万台,同比增长超过30%,成为农机行业重要增长点。
近日,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等联合发布“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单,五常大米品牌价值639.55亿元,位列地标产品全国第五、大米类全国第一。
《粮油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能耗下降1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以上。大米和小麦粉出品率提高2—3个百分点,食用植物油出品率提高0.5个百分点,玉米深加工原料利用率达到98%以上,每年节粮400万吨以上。
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在3年内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9亿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2.38亿亩,扣除复种、重叠面积,“两区”耕地面积10.4亿亩,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15.46亿亩的67.3%。
按照《农业部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2020年大豆五年的发展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达到1.4亿亩。按照规划预期,目前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与战略目标仍相差3300万亩,也就是说未来4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需要年平均增加82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