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波斩浪 圆梦通江达海
—— 改革开放40年黔西南州水运建设纪实

2018-01-16 21:38:53郭连军匡奇燃
中国水运 2018年11期
关键词:黔西南州两江水运

郭连军,匡奇燃

泊船在岸 希图出海

两岸青山挺拔青翠,岩架大桥飞架南北。桥下,北盘江一汪净水奔流不息。

在江的两岸,整齐地停靠着数艘船舶。贵州金州港船舶运输有限公司经理杨国介绍,这里便是册亨岩架码头。

“嘟——嘟——”,随着悠长的汽笛声划破夏日的江面,一艘名为金州008号的千吨级货船缓缓驶离码头。

“我们公司的这艘船装运着散装水泥,运往黔南州罗甸县红水河镇,这个月已经运输两次了。雨季来临,下游用水泥的工程渐停,相对跑得少,雨季过后,运输量就会增大,每天至少要发一个航班。”杨国说。

成立于2010年10月的贵州金州港船舶运输有限公司,目前有9艘千吨级、1艘500吨级货船,主要运输水泥和石砂到下游的红水河镇。公司成立至今,已运输货物6.5万吨。“从岩架码头到红水河镇,船运货物每吨30元,而陆上运输则要160元,显然船运成本很低,并且,在时间上也要节省1个多小时。”不难看出,水运省时、快捷、成本低。

册亨岩架码头始建于“七五”时期,在“十一五”时期的2008年5月,由国家交通部补助1.5亿元,总投资4.29亿元的“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贵州段)航运扩建工程”在贞丰白层港开工建设。该项目在黔西南州境内投资约2.83亿元,建设工程为四级航道262公里和白层、八渡、蔗香、板坝等5座500吨级港口码头,岩架码头便是其中之一。

目前,岩架码头经营货运的除金州港公司外,还有黎阳天翔公司,该公司拥有6艘两千吨级货船,正在建造5艘两千吨级货船。

金州港公司曾经运输煤炭到200公里外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当下,从蔗香到岩架100多公里的沿湖路正在加快建设,还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水泥和石砂。另外,这条沿湖路是为了发展沿江经济而建,一旦沿江一带的芒果、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大量上市后,必将为水运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两江一河’内河上从事货运,我们非常有信心。新时代要有新作为,下一步,金州港公司将收购11艘黎阳天翔号,提升航运能力,不断加快发展步伐。”杨国话语铿锵。

在“两江一河”上劈波斩浪,岩架码头成为了黔西南州5座500吨级港口码头走向繁荣兴旺的有力见证。岩架码头自2013年12月投用以来,有力地促进了沿江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流经黔西南州属珠江水系上游的南北盘江、红水河,简称“两江一河”,其中,州境内南盘江流程270.3公里、北盘江流程308.41公里、红水河流程46.79公里,自古以来就是黔、滇两省南下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水上运输主通道。

改革开放前,“两江一河”的航道均为天然河道,只能通航5吨以下的船舶,且部分河段滩多浪险,事故频发。1978年改革开放犹如一声春雷,为黔西南州的内河航运带来了勃勃生机。改革开放40年来,水运条件不断改善,黔西南水运正在圆梦通江达海。

水运建设 成果丰硕

改革开放40年,黔西南州水运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航道条件极大改善。经过多年努力,全州建成航道1017.33公里,其中,四级航道358公里、五级航道415.5公里、六级航道117.22公里、七级航道65.6公里,等外级航道63公里。建成龙滩库区州境262公里导航标志。

——港口吞吐能力初具规模。通过多年建设,黔西南州中型以上码头10个,已形成规模港口总固定资产18969.7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7121.07万元,社会投资1848.7万元,港口旅客吞吐能力758.5万人,港口货物吞吐能力527.6万吨。

——运输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高。黔西南州水上运输业蓬勃发展,百舸争流景象喜人。客、货船舶运力发展突飞猛进,现有客运船舶运力1.5万余客位,成为全省客运运力最多的地区,遍布全州各个航运水域,解决了沿江群众出行困难问题。货运船舶运力发展到2017年的3.44万载重吨。

——支持保障系统设施建设显成效。建成贞丰、册亨、望谟海事搜救中心各1999.06平方米,岩架航道养护基地2127平方米,购置海事、航务、航道执法工作船舶共20艘、执法车共30辆。建造航道施工船舶5艘、海事搜救趸船11艘,总投资近8000万元。

龙滩千吨级通航设施建成后,黔西南州由贞丰白层港可抵达广东磨刀门进入南海,实现通江达海的目标,中通道年通航能力超1000万吨以上,相当于增加一条南昆铁路的运力。

内河航运 轻舟已过万重山

1978年以前,由于内河航运主航道均属六级以下自然航道,通行能力低,客货运输规模小,从事水上运输的船舶均属沿江农民从事副业的木质船舶,水上年运输量仅为数千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两江一河”航运开始活跃,水上运输个体经营户和联营户不断增多,多数木船改为机动船,年运输量逐年提高。

随着国家对“两江一河”一、二期复航工程的实施,“两江一河”航道等级不断提升,港口码头的不断建设,岸上设施的不断完善,公水联运的船舶能力不断增强,黔西南州的水上运输也由复苏阶段迈向方兴未艾的时代。同时,为保障沿江群众过渡安全和物资运输便利,2003年,国家把民间渡口、乡镇渡口的改造列入农村公路建设的组成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渡口改造和更新渡运船舶。

“十一五”时期,黔西南州将乡镇渡口建设与改造纳入“十一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确定在2006年至2010年建设和改造乡镇渡口68道。实施“十一五”规划以来,黔西南州共完成投资3550万元,建成万峰湖三港五码头,改造了乡镇渡口14道,2008年在建渡口13道,极大地改善了内河航运的通航条件。运输船也由小船变大船、人力船变机动船、木质船变钢质船。年运输量快速增长,“两江一河”航道上百舸争流、一派繁忙。一艘艘满载黔西南州煤炭、特色农产品的货船顺江而下,运达两广地区,促进了物资交流。

“十二五”时期,黔西南州共完成水运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是黔西南州水路交通投资最大的时期。建成贵州省第一条高等级四级航道262公里,通航能力从250吨级提升至500吨级;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立了两家大型水路货运企业,新建成1000吨级货运船舶9艘、2000吨级货运船舶11艘,改写了黔西南州无千吨级船舶的历史;大力推进黔西南州水运建设三年会战,启动建设光照库区航运工程;大力推进水运服务民生工程,共建成城乡便民码头10座,乡镇渡口211道,为沿江地区老百姓安全、便捷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全州范围内基本解决了沿江群众出行难问题。

“十三五”以来,黔西南州继续推进水路基础设施建设,续建光照库区航运建设工程,启动建设董箐库区航运建设工程,2018年建成,黔西南州高等级四级航道里程达358公里;继续大力推进龙滩电站通航设施建设,完成1000吨级通航设施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力争“十三五”时期动工建设;全面完成公路水路建设三年决战任务,再建成一批城乡便民码头,进一步完善黔西南州水路交通运输网络,解决公水联运“最后一公里”问题。

到2017年,全州拥有营运船舶总数达416艘/34355.1载重吨/15004客位/26373.24千瓦;已建的水路交通运输码头和城乡便民码头已形成港口货物吞吐能力527.6万吨、旅客吞吐能力758.5万人。水运对沿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以“两江一河”为主的内河航运,正成为交通运输的一支重要力量,显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水运安全 强化管理促繁荣

在航运发展的过程中,黔西南州十分重视水上交通安全的管理。1988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乡镇运输船舶的安全管理通知》精神,开展乡镇船舶无序发展的整顿工作,实行“两证一牌一线”的管理制度(即适航船舶要有船舶证、船员证、船名牌,客渡船要有定额牌和勘划载重线)。

1996年,黔西南州对“三无”船舶(无船名牌、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进行了彻底清理取缔。

2000年开展了“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年”与“水上运输统一执法活动”,全州的水上运输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安全管理责任明显落实,安全措施明显到位;船员素质明显提高,安全管理力量明显加强,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船舶违章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和制止,安全隐患得到及时制止。

2005年开展了对低质量船舶的专项治理,贵州省交通厅在深入黔西南州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全省内河航运的发展情况,于2007年提请省人大通过《贵州省水路交通管理条例》,使地方内河航运的安全管理工作有地方性法规的依据。

进入“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黔西南州进一步强化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确保水运稳定繁荣发展。

水运发展 前景广阔

“两江一河”流经贵州、广西,是国务院批准的“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高等级航道,也是我国西南地区主要水运出海通道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区间的联络通道,更是黔西南州南下珠江联通珠三角及东盟、融入海上丝绸之路的主通道。加快水运发展形成大通道具有深远意义。

“大力发展水运,是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需要;也是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黔西南州航务管理局局长张祖其如是说。

按照建设小康“三个核心指标”和“三个不能代替”的总要求来看,黔西南州各县市沿江的大多数乡村是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最艰巨的地区。

“而水运是沿江最经济、最便捷、最环保的交通方式。”张祖其认为。因此,加快水运发展,有利于改善区域对外交通、支撑沿江产业发展、带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带动沿江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

水运发展,前景广阔。按照《贵州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2012-2030)》,红水河通道2020年2030年规划年运量目标分别为2000万吨4000万吨,其中黔西南州分别占1600万吨3300万吨。黔西南水运未来,必将实现“畅通、高效、量大”的发展目标。

黔西南州将紧紧围绕规划目标,积极培育水运市场。黔西南州港通过水运中通道与中下游及沿海的来宾港、广州港、珠海港等建立合作关系,加强物流、信息、资源等方面的协同,共同做大做强,形成水运大动脉,使黔西南州水运尽快融入大区域物流体系,成为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联络通道,助力黔西南州乃至西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正如张祖其寄语黔西南州航运四十年:“建港除礁,已数十载途程。路漫其修,协力前行。盘江航道频升等,码头添能力,顺泰安宁。志士挥旌,巨轮激浪方兴。祖国迈进新时代,梦圆中、再注豪情,砥砺新征!”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圆梦通江达海,黔西南水运事业的明天会更加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黔西南州两江水运
黔西南州安龙县“十四五”石材产业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石材(2022年3期)2022-06-01 06:23:58
“重庆.两江之星”新型智能亚轨道火箭成功发射
智能城市(2021年3期)2021-03-15 02:35:32
医者颂
支部建设(2020年10期)2020-11-17 22:57:09
黔西南州旅游示意图
当代贵州(2019年41期)2019-12-13 09:28:56
桂林市两江四湖规划布局研究与探讨
图说水运
中国水运(2016年6期)2016-05-14 22:14:45
图说水运
中国水运(2016年7期)2016-05-14 01:38:00
图说水运
中国水运(2016年4期)2016-05-14 01:04:28
图说水运
中国水运(2015年4期)2015-05-11 15:59:45
“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活动推进会在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召开
中国火炬(2014年11期)2014-07-25 1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