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甜叶菊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018-01-16 19:09李晓仁
中国糖料 2018年2期
关键词:甜叶菊酒泉市病斑

李晓仁

(酒泉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甘肃酒泉 735000)

甜叶菊为菊科草本植物,是继甘蔗、甜菜之后最有发展前途的新型糖源作物。2005年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总寨镇引进试种成功,经10多年推广种植,酒泉市年种植面积3500hm2,平均产量4650kg/hm2,产值5.25万元/hm2,已发展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新型特色产业之一。随着甜叶菊种植区域的扩大、种植面积的增加、种植年限的延长,其病虫危害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致使产量降低,品质变劣,严重影响着甜叶菊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为了尽快控制病虫发生危害,保持甜叶菊产业健康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笔者在调查重大病虫害发生种类的基础上,结合症状和发生规律观察研究,集成农业、物理、化学防治措施,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方法,提出酒泉市甜叶菊白绢病、立枯病、叶斑病、茶黄螨、白粉虱等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 白绢病

1.1 症状与发病规律

1.1.1症状白绢病又称菌核性根腐病,常危害茎基部。发病时,茎基部初呈暗褐色水渍状病斑,后逐渐扩大,稍凹陷,其上出现辐射状白色绢丝状的菌丝体,湿度大时形成白色菌索,并延伸到土壤中,病斑向四周扩展,绕茎一圈后,引起叶片萎蔫;发病后期,病斑上生出许多茶褐色的菌核,茎基部逐渐皮层腐烂,导致植株萎蔫或枯死。

1.1.2发病规律甜叶菊白绢病属半知菌亚门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真菌侵染所致,以菌核、菌丝体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病害主要的初侵染源。病菌借助苗木、土壤、雨水、灌溉水、农事操作等进行传播。高温、高湿时有利于发病,育苗基质偏酸、透气性差、重茬、大水漫灌等易于病害发生。

1.2 防治方法

1.2.1农业防治甜叶菊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初侵染源。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倒茬,避免重茬,不选菜地茬,以小麦、玉米、瓜类茬口为宜。合理密植,忌大水漫灌,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性。增施磷、钾肥,防止幼苗徒长,提高植株抗病力。

1.2.2化学防治1)苗床消毒:选择疏松、肥沃、排水性好的砂壤土育苗,床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常量喷洒消毒,7~10d后播种。2)种子处理: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浸种15 min后捞出,淋去多余药液,即可催芽播种。3)喷雾防治:发病初期用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喷淋茎基部,连防2次,间隔期15~20d。也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立枯磷可湿性粉剂 1份,兑细土100~200份,撒在发病植株茎基部。

2 立枯病

2.1 症状与发病规律

2.1.1症状从种子萌发到定植前均可发生,是苗期的主要病害。种子育苗受害,茎基部出现淡黄色病斑,逐渐扩大呈褐色水渍状腐烂后缢缩,病株干枯而死亡;有些则引起猝倒。扦插育苗受害,插穗伤口出现淡黄色病斑,白天萎焉,早晚恢复,当病斑逐渐向上扩大呈褐色水渍状腐烂后缢缩,最终导致病株干枯死亡。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可产生浅褐色丝状霉层。

2.1.2发病规律甜叶菊立枯病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侵染所致,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种子表面或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病菌田间通过流水、农具或带菌粪肥传播蔓延。遇低温、高湿、苗床排水不良、土壤透气性差等,均能促使病害的发生蔓延。

2.2 防治方法

2.2.1农业防治甜叶菊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初侵染源。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倒茬,避免重茬,不选菜地茬,茬口以禾本科作物为宜。选择地势高、水位低、排灌方便的沙壤土地块做苗床;苗床及时放风降湿,严防幼苗徒长;苗期喷洒0.1%~0.2%磷酸二氢钾,增强抗病能力。

2.2.2化学防治1)苗床消毒:种子育苗时,用30%多·福可湿性粉剂4g/m2或绿亨1号精品1g/m2与15~20kg细土拌匀,施药前浇水,水渗后取1/3药土铺底,播种后将余下2/3药土覆盖在种子上。扦插育苗时,将药土均匀撒于苗床后即可。2)种子处理:用种子量0.2%的40%拌种双或30%多·福可湿性粉剂拌种。3)喷药防治:发病初期用绿亨1号精品30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35%立枯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中任一种药剂及浓度灌根,交替使用,连防2 次,间隔期 7~10d。

3 叶斑病

3.1 症状与发病规律

3.1.1症状叶斑病又称斑点病,甜叶菊全生育期均能发病。发病时,先侵害基部叶片,逐渐向上蔓延。发生初期叶部出现针尖大小茶褐色斑点,慢慢扩大形成角斑或圆形斑点,逐渐呈圆形、长方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或暗褐色病斑,有同心轮纹,病斑中央生有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斑周围黄化,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成片,导致整个叶片枯萎、早落,甚至全株叶片枯死。

3.1.2发病规律甜叶菊叶斑病属半知菌亚门壳针孢属(Septoria)真菌侵染所致,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分生孢子器成熟产生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并借风雨、昆虫传播,温度条件适宜时,病斑上又会产生孢子或子囊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一般在7—10月发病。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良、田间湿度大、偏施氮肥、重茬等易于促使发病流行。

3.2 防治方法

3.2.1农业防治甜叶菊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集中烧毁,并深翻土地,减少初次侵染病源。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倒茬,避免重茬,以小麦、玉米茬口为宜。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2.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78%科博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中任一种药剂及浓度常量喷雾防治,交替使用,连防2次,间隔期7~10d。

4 茶黄螨

4.1 为害症状与发生规律

4.1.1为害症状主要以成螨和若螨聚集在甜叶菊幼芽、嫩叶、嫩茎、嫩枝等幼嫩部位刺吸组织汁液,受害症状和病毒病或生理病害相似。被害叶片僵直、变厚、变脆、变小或变窄,叶缘向下卷曲,叶片开始变为浅黄色,逐渐变为黄褐色或黑褐色,油渍状,严重时叶片失绿、变褐、干枯;受害嫩茎、嫩枝变黄褐色,扭曲变形,严重时植株顶部干枯,对产量影响很大。

4.1.2发生规律茶黄螨属蛛形纲蜱螨目跗线螨科茶黄螨属。酒泉市一年发生20多代,以成螨在日光温室作物和杂草根际、枯叶、土缝里越冬。发生为害最适温度为16~27℃,相对湿度45%~90%,伏天潮湿条件下易发生,田间通风不良、潮湿时发生较重。

4.2 防治方法

4.2.1农业防治秋冬深翻灭茬,清除残株败叶。3月底前清除焚烧田埂杂草,消灭虫源。适时灌水,合理施肥,防止徒长、疯长,提高甜叶菊抗逆性。

4.2.2化学防治点片发生田块及时进行挑治,大面积发生时进行集中联防。可选用40%炔螨特乳油2000倍液、8%中保杀螨乳油2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15%达螨灵乳油3000倍液中任一药剂及浓度常量喷雾防治,交替使用,连防2~3次,间隔期10~15d。

5 白粉虱

5.1 为害症状与发生规律

5.1.1为害症状主要以成虫、若虫密集在甜叶菊叶背刺吸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由于其繁殖力强,群聚为害,分泌物严重污染叶片,往往引起煤污病大发生,同时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减产。此外,白粉虱还可以传播植物病毒病,引起病毒病的发生。

5.1.2发生规律白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酒泉市一年发生10余代,以各种虫态在日光温室内越冬为害,春季扩散到露地,9月份以后迁回到日光温室内,可周年发生,世代重叠现象明显。成虫具有趋黄性、趋嫩性,故新生叶片成虫多,中下部叶片若虫和伪蛹多。最适发育温度25℃~30℃。

5.2 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利用成虫趋黄性,在田间设置黄板进行诱杀,黄板高于植株生长点10~15cm,以30张/667m2为宜。(2)化学防治:1)培育无虫苗:育苗棚内采用“熏蒸+喷雾”的方法进行彻底灭虫。2)发生初期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阿克泰水分散颗粒剂2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中任一种药剂及浓度常量喷雾防治,交替使用,连防2~3 次,间隔期 10~15d。

参考文献:

[1]朱东顺,宋晴晴,傅在秋,等.山东省甜叶菊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J].中国糖料,2002,24(3):27-29.

[2]李雨浓.黑龙江省甜叶菊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J].中国糖料,2010,32(3):56-57.

[3]王文平,罗光宏,陈叶.河西走廊甜叶菊田病虫害调查初报[J].中国糖料,2014,36(4):67-69.

[4]苗正雨,丁慧军,吕伯林.甜叶菊主要病虫害发生概况及防治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5(2):118.

猜你喜欢
甜叶菊酒泉市病斑
甜叶菊秧苗茎秆拉伸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我国甜叶菊栽培技术研究与进展
酒泉市养老机构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调查
甜叶菊茎叶分离机设计
甘肃省酒泉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套袋苹果黑点病的发病诱因、机制与条件
核桃叶斑病发生动态及病情扩展进程研究初报
最甜的叶子
甜瓜霜霉病的病源生物学特性
酒泉市举行新当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宪法宣誓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