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 华 王 鹏 李 杏 黄文青 黄银英 苏志英
今天踏进病房,映入眼帘的是背对着我们蜷缩在靠近窗边藤椅上单薄的小雪。隐约的抽泣声,让我确认,一定发生了什么。夜班的同事很默契地与我一起走到病房靠近门口的地方,低声交接后我得知:这位妈妈本来今天可以出院的,但是宝宝早上测的黄疸数值超过正常范围,需要蓝光治疗。
产妇小雪的宝贝是我接生的,在导乐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她是典型的温室里的花朵。她的身边总有一个高大的身影——她的妈妈,妈妈总是会在她还没有做出决定之前就帮她决定了所有的事情。
“她的妈妈呢?”我突然间想起这个高大的身影,连忙问夜班的同事。
“刚才还看到呢,啊呀,还有宝宝呢?”同事有些紧张地说,“刚才我有听到这个病房里的争吵声”。
“你们都出去……”产妇忽然喊道。
“宝宝呢?”我轻声问。
“宝宝今天早上测的黄疸高,我妈妈抱去中医院找她的朋友看了。”她边流泪边说。
这句话让我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我看她泪流满面便转身去取面巾纸并示意门口的同事:孩子安全!让同事放心先离开。
原来,宝宝早上测的黄疸值超出正常范围,医生建议蓝光照射治疗,但是妈妈不同意。妈妈的理由是在她当助产士那个年代好多孩子都是开一些退黄疸的药回去吃,没有必要照蓝光。产妇和她老公的意见是:听医生的话,接受蓝光治疗。就这样,按照产妇的话说就是:她这几十年来第一次提出与妈妈相左的意见引发了她妈妈的咆哮。妈妈执意要抱孩子去中医院找她的医生朋友问个明白,并命令她的女婿“护驾”。于是她便孤零零一个人留在了病房。
经过交谈,我明白了,其实早上新生儿科医生那么认真的讲解,作为大学老师的小雪,并不是听不懂医生说的话,也并不是不知道黄疸高究竟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只是此时的她就需要一点正能量,需要我们暂时放缓一点工作的节奏,听她说说,让她宣泄一下。
“小雪,其实要不是你告诉我,我还真很难想像,你会跟你妈妈顶嘴。”
“姐,那不是着急了吗?”她顿了下说,“我是单亲家庭出身,妈妈拉扯我,不容易,我害怕她伤心,害怕她不高兴,从来不敢惹她生气。”顿时我才明白这个弱小的身子里原来装着满满的爱。
“网上现在很火的一句话送给你:因为有爱,每句话要好好说!”我笑着说,“放心吧,你妈妈那么爱你,不会生你的气的。快吃早餐吧。”
“吃不下。”她低头说。
“不吃?现在大家都在忙宝宝的事,你这样好吗?”我说,“你妈妈为了你的宝宝东奔西走,回来还要担心你坐月子能不能做好,那是不是更让你妈妈操心?”
“小王说得对,这孩子就是让人操心!”那个高大的身影忽然发话,就像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人不见声先到,我赶紧起身。
“阿姨,您回来啦?”我说,“宝宝怎么样?”
“嗨,中医院也是说要照蓝光。”阿姨一边小心翼翼地把宝宝放在婴儿床里一边说。
“那需要我帮你联系下蓝光箱吗?”我问。
“那就辛苦你了!”阿姨说。
在病房观景台上,我看到小雪妈若有所思地坐在沙发上,看着远方。怎么,“王熙凤”也会有这样沉寂的时候?该不会又吵起来了吧?我不禁这样想。
“小王,你来一下。照蓝光,你们科室有提成吧?”“王熙凤”的眼睛闪出利剑一样的光指向我。
听到这话,我很想转身就走,心想:好你个“王熙凤”你都把我们当什么了。但是,我想了想,我不能转身不能走。于是我坐了下来,按照护理部培训的标准礼仪坐姿慢慢地坐在了她对面的椅子上,那时候我觉得我是代表医务人员坐在她面前,腰板挺得那叫一个直。
“没有!”我的眼睛坚定而有力地与“王熙凤”对视。
“那为什么明明能吃药,还要照光?”“王熙凤”质问我,语气那个轻蔑。
“阿姨,您中医院的朋友对于宝宝黄疸给了您什么样的建议?”我慢慢地说。
她知道我明知故问,微微一笑,然后说:“姑娘,你还年轻,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很多东西都是有行规的。”
没等我说话,“王熙凤”又说:“我也当过助产士,我知道的,黄疸高,退黄疸的药吃一吃就行了,还搞什么蓝光?你们要创收不能拿病人不当回事,这样一照蓝光8个小时,你叫产妇月子怎么做?奶怎么喂?”
“阿姨,我请教下,您当时黄疸值多少的孩子要照蓝光,是怎么界定的呢?”我问道。
“孩子黄疸一看就知道,还要什么值?开个药吃一吃就行了,小雪那时候也是黄,吃了点药就好了,你看现在,厦大的老师,对不对?”她很自豪地说。
黄疸不用测?看一看就行了?这是什么理论,着实让我惊讶。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阿姨,以前你们那很少用蓝光箱吧?”
“我们那当时哪有那么奢侈的玩意?要县医院才有,严重的就往县医院送。”
“什么叫严重?”
“就是傻傻的,没什么反应的呀!”
“阿姨,您说如果一个孩子发烧了,两种解决方案,第一,到40度,发生惊厥了,然后我们再采取行动;第二,在38.5度的时候物理降温,积极……”
“哈哈,笑死我了,当然是第二种,等孩子都惊厥了,再治疗?顶个什么用?”没等我说完,她便抢了去说。
“那孩子等到傻傻的再照蓝光会不会太晚了?”我发现她的眼神没有那么尖锐了。“我们的儿科医生每天拿着黄疸仪给孩子监测黄疸就是为了能早发现,提早给予相应的治疗。我猜想您那个年代黄疸仪估计还没有那么普及,只能目测,也就无法区分哪些孩子需要及时接受蓝光治疗,那就只能看孩子的运气了,吃吃药能好就好,不能好就变成‘傻傻的’,然后送县医院。对吗?然后您就认为只有那些‘傻傻的’孩子才需要蓝光治疗,对吗?您有没有想过那些‘傻傻的’孩子们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有机会不变成‘傻傻的’呀!”
“天呀!”“王熙凤”突然站起来,“小王呀小王,你看看阿姨都做了什么,差点害了孩子!”她很尴尬地说,“我还把你们想成那样,阿姨向你们道歉!”
—— 王 鹏
“不是你们,是我们!我们都是产婆!”我站起身笑着说。
“了不起的小产婆!”“王熙凤”笑着说。
“谢谢阿姨,那没什么事,我干活去了!”
我转身走在那再熟悉不过的病房通道上,但是哪次都不如这次走得带劲,因为我走出了那份坚定,走出了那份的自豪!
案例中产妇和产妇的妈妈两代人,想法迥异,性格也不同,必须使用不同的沟通技巧进行化解。王鹏在沟通过程中分别运用了以下与特殊病人的沟通技巧:
与哭泣病人(产妇)的沟通技巧:宣泄、独处、陪伴、安抚、鼓励。
与发怒家属(产妇的妈妈)的沟通技巧:倾听、分析、理解、引导。
希望当我遇到类似情况时也能在产妇濒临崩溃的状态下,及时伸出援手进行沟通;在无端指责和无理质疑下,依旧能坚持耐心进行沟通。
其实,我很想谈谈案例中的“王熙凤”,我想并不是她天生想这么强势,而是在一个单亲的家庭环境下,她不得不强势——为母则强。当然,由于近年来有些媒体的渲染和不专业不负责的报道,使得产妇的妈妈更加不信任医院和医护人员,老一辈人对于新生事物接受程度也不高,因此产妇的妈妈才会有文中如此夸张的行径。这也更加提醒我,今后在遇到这类病患或病患家属时,能多一份同理心。
——曾倩亭
从王鹏的案例中,我发现了一些沟通的技巧。比如说微笑、肢体语言、恰到好处的语调……
怎样将这些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而不会让人觉得太虚假?比如语调,我是个大嗓门,不知不觉中语调就会高起来,声音大了就会让人觉得气势太强,而显得不够柔和。而且我的语速也过快,可能是因为平常都讲那些,太过熟悉,不知不觉就越讲越快了,而那样就显得不够有耐心了。我注意到王鹏在走进小雪时,是慢慢地,缓缓地说话,这样更有亲和力,让小雪更加能够接受。同时要了解患者的整个身心状况,我们才知道要以哪种方式去有效地沟通。如果不知道小雪的家庭情况就开始在那指手画脚,就可能会造成小雪的反感。所以有效的沟通既可以让患者感到舒适,又可以将医疗纠纷及时制止。
——孔红玉
其实,这份病历,我已经仔仔细细反反复复阅读了好几遍,越读越有味道,看似一件细微的小事,处理妥当小事化了,产妇及家属还会对你赞不绝口,甚至对整个医疗团队、医院刮目相看;处理不妥当,后果可想而知。
假设进去交班发现了这些情况,但是心想作为医务人员,还是少管人家家务事,现在奇葩病人也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站在床边常规对着产妇说“你怎么啦,有什么不舒服吗?”或者“哭多了对眼睛不好,你自己调节一下”,设想在产妇的眼里你当时可能高高在上,况且在较为陌生的环境里、在心情最脆弱、哭红双眼最尴尬的时候,很难对一个接触不久的人敞开心扉,这也是我们沟通不成功的一个通病。
——杨梅芳
医生与病人对疾患理解的角度不同,从而产生了歧义。如果没有对病患叙事的倾听与回应,将很难走进患者的世界,出现沟而不通的两难境地,进而引发医患摩擦或医患纠纷。这份叙事病历,有移情、有共情,作者通过一步步的沟通交流,既理解了患方的视角与态度,又维护了医者的尊严,最后达成与产妇和产妇家人对新生儿治疗的共识,形成医患共同决策。
就这份病历进行的小组讨论,也是围绕着沟通、共情来展开。共情是“理解病人内心的经历与视角,以及表达这种理解的认知能力”2,共情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平行病历是高度格式化和标准化的临床病历的“影子病历”3,它以倾听的耳朵,平实的语言,书写医者从医的心理感受和病人就医的故事与体验,修复了被技术病历所忽视的病人的生活场景,使冰冷的就医过程温暖、富于人性和充满温情,从而成为医者接近病人情感和精神,提升共情能力的工具。
1. Rita Charon.叙事医学:尊重疾病的故事[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
2.王一方.临床医学人文:困境与出路——兼谈叙事医学对于临床医学人文的意义[J].医学与哲学(A),2013,34(09):14-18.
3.郭莉萍,魏继红,李晏锋,等. 医学人文与共情[J]. 中国医学人文,2015,1(1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