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娟
(江苏省徐州市肿瘤医院 江苏 徐州 221005)
新生儿从母体降生之后,各个系统器官发育还不成熟,免疫力比较低,也不能很好的应对外界的环境变化,容易出现多种疾病,严重的还有可能造成新生儿的死亡,在这一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需要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对其生长环境进行改善,提高新生儿的发育质量,常规的新生儿护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容易出现并发症,鸟巢式护理是新兴的一种护理模式,在当前的新生儿护理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本文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新生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鸟巢式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新生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所有新生儿均无严重并发症及先天性疾病、产伤,孕妇无严重心、肝、肺等器质性疾病。观察组45例新生儿,男性24例,女性21例,胎龄37~39周,平均(38.2±0.3)周,出生体质量2400~3800千克,剖宫产30例,顺产15例。对照组45例新生儿,男性25例,女性20例,胎龄37~40周,平均(38.5±0.4)周,出生体质量2400~3900千克,剖宫产28例,顺产17例。两组新生儿在性别、胎龄、体质量等基本资料上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将新生儿放在普通婴儿床上,对新生儿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测,在其头部与颈部下方放置柔软的毛巾,让新生儿的头部能够稍微向后伸展,这样有利于新生儿的呼吸,同时需要把床板抬高30度,避免出现胃食管返流的情况,根据规定对新生儿实行按需喂养,每天按时对其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等进行监测,准确记录检查结果[2]。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 观察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鸟巢式护理,将柔软的浴巾或绒棉布制成大小适中的椭圆形“鸟巢”,新生儿呈侧卧位,四肢自然微屈,放入“鸟巢”内,使布卷与新生儿的背部、臀部贴紧,使其围绕着新生儿的身体四周,根据实际情况对护圈大小及布卷的松紧度进行调节,同样将床板抬高30度[3]。
两组新生儿均接受常规消毒护理,每天进行身体清洁,遵医嘱按需喂养,对新生儿进奶情况进行观察,每次喂养后做好口腔清洁,清洁鼻腔,确保呼吸道的畅通,定时测量新生儿体质量变化[4]。
文章数据用SPSS19.0软件处理,以χ²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新生儿睡眠时间每天(18.9±0.5)小时,血氧饱和度(94.1±1.0)%,体温波动(0.3±0.1)℃,每天体质量增长(15.1±0.6)克;对照组新生儿睡眠时间每天(14.2±0.6)小时,血氧饱和度(90.7±1.4)%,体温波动(0.7±0.4)℃,每天体质量增长(6.7±2.4)克。观察组新生儿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新生儿出现喂养不耐受3例(6.7%),出现新生儿惊厥2例(4.4%);对照组新生儿出现喂养不耐受11例(24.4%),出现新生儿惊厥9例(20.0%)。观察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发生几率及新生儿惊厥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断寻找更好的护理方案有利于促进新生儿健康生长发育,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鸟巢式护理模式会模仿新生儿在母体中的姿势,让新生儿能够体验到与母体子宫中的安全、舒适的感觉相似的环境,可以一定程度的消除新生儿脱离母体后产生的紧张情绪,可以减少其哭闹次数,对新生儿生长发育是非常有利的。本文研究中,观察组新生儿接受鸟巢式护理,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儿每天睡眠时间、体温波动、血氧饱和度、每天体质量增长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惊厥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鸟巢式护理模式效果良好,能够改善新生儿的各项临床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新生儿的健康生长发育,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