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恩
(河南省浚县畜牧局,河南 浚县 456250)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其对肉类产品的需求量呈现出快速增加趋势,这有力带动了养猪产业的发展。但农户在实际饲养猪时,经常会遇到各种病毒性疾病,特别是在规模化养殖的大背景下,如果暴发传染性疾病,其后果不堪设想,不仅会对猪群健康造成影响,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有报道指出,干扰素在治疗猪病毒性疾病方面有突出效果。现将其在治疗猪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简要介绍如下,供参考。
干扰素实为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同时还是蛋白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来说,其本身并不具备杀伤或抑制病毒的效果,而是借助于对细胞表面所持有的受体作用,使其形成具有抗病毒作用与效能的蛋白质,利用此蛋白质,达到抑制或阻碍病毒蔓延与复制的目的。干扰素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为γ-淋巴细胞型、β-成纤维细胞型与α-白细胞型,各种类型均有其独特疗效,因此,需结合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利用。经诸多临床实践得知,干扰素在控制与治疗猪病毒性疾病方面有着突出效果,所以,有人将此应用作为推动生物科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干扰素的诞生,扭转了之前猪病毒性疾病只能防而不能治的尴尬局面。
(1)抗病毒。I型干扰素是一种能够调节与抵御病毒的核心因子。如果猪遭受病毒感染,I型干扰素能将其在抵抗病毒增殖与生长方面的作用发挥出来,除了可以直接激活免疫细胞外,还能间接预防病毒复制,即借助于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信号传导等),逐渐形成能够较好抵抗病毒的蛋白质,从而达到抑制病毒的目的。
(2)抗菌。IFN-γ能够较大程度降低铁蛋白受体,大幅减少细菌供铁量,还能发挥其诱导作用,生成内源性NO,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3)抗寄生虫。干扰素可激活巨噬细胞,借助于诱导型-氧化氮合酶,对L-精氨酸进行催化,生成NO,从而达到杀灭与抑制病原体的作用与效果。
(4)免疫调节。IFN-γ实为一种典型的免疫调节干扰素,还能有效刺激中性粒细胞,加强其吞噬功能,形成较好的免疫调节效能[1]。
(1)针对轮状病毒病、流行性腹泻及传染性胃肠炎等猪病毒性疾病,在使用干扰素时,可以与复方穿心莲注射液、双黄连等搭配在一起使用,肌肉注射,1 次/d,连用 3 d。
(2)针对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猪疾病,最好与具有抗病毒功能的中药药剂相搭配,肌肉注射,每次0.1 mL/kg 体重,3 次/d。 需指出的是,上述疾病需早期治疗才能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3)治疗猪口蹄疫病时,需要配合转移因子或联合复方灵芝多糖注射液,肌肉注射,1次/d,持续用药 3~4 d[2]。
(1)针对病猪,在注射干扰素后的4 d内不可接种其他疫苗,另外,也不能与弱毒类的活性疫苗混合注射,不然会使干扰素抑制病毒的作用和效果大幅降低。
(2)在注射干扰素时,配合使用药物时应科学、规范、合理,否则会导致干扰素被稀释,使其疗效降低。如不得使用酸、碱性溶液或葡萄糖盐水等,可与具有灭菌功能的注射用水相搭配,从而最大化增强干扰素的功效。
(3)干扰素最好一次性用完,如果分次使用会使疗效大打折扣。另外,干扰素解冻融化后不可二次冷藏。
综上,在治疗猪病毒性疾病中,干扰素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干扰素并非万能,需在病毒还未大范围蔓延与扩散前使用,且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这样才能使其功效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另外,在实际猪病防治中,还需重视猪群的免疫接种工作,这样会使净化病毒的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