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献的视角看医学人文教育的实现路径

2018-01-16 11:20:43文/王
中国医学人文 2018年12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人文精神人文

文/王 彧 尹 梅 赵 南

“若有人类之爱,自有术道之爱。”医学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医生是德与才的统一,医学行为是科学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医疗实践是科学活动与社会活动的统一1。这些统一的达成需经过肇始于源头的医学教育的有效的催化,医学教育先天性地具备着科学属性和人文属性。由此,医学人文教育对于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推动医学的全面发展,践行医学的永恒母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医学人文教育伴随着整个医学教育的发展而发展,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新的医学人文教育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萌芽,至八十年代,理论和实践上对医学的科学与人文并行的双重属性兼具的综合属性已达成共识。为此,通过在医学院校开设相关的医学人文课程的方式拉开了现代医学人文教育的大幕2。

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亦是紧跟世界潮流,2001年原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发布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把医德和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3。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在整个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发展至今也存在着一些困境和挑战。文献的深入阅读和剖析是了解相关领域研究和实践发展动向的最有利的方法,因此本文作者以文献为主要数据来源,检索自1996年至2018年的以“医学人文教育”为主题的全部文献,以引用频次为指标,概要地分析当前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试图了解当前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尤其是医学人文教育如何与临床实践相接轨的相关问题。

以我国权威检索库CNKI为检索工具,以“医学人文教育”为主题词。涵盖期刊、会议、报纸、博硕士论文,以综述性文献、观点式文献以及政策研究性文献为主。自1996年至今,共计检索文献1 251篇,文章按照年代分布呈递增趋势。自1996年至2002年,年发文量在10篇以下;自2002年以后,文章数呈现波动式上升,到2012年,年发文量超过100篇;自2014年至今,文章数呈现持续性上升,近两年可达到年发文150篇左右。其中期刊论文1 121篇,文献主要来源于《医学与哲学》杂志,《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以及《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研究方式以基础研究为主(349,28.37%),并以观点性文章居多(302,24.63%)。另外通过筛选出的29篇高被引的文章比对整体的文献发现,关键词出现了一致性,比如医学教育、人文教育、课程设置、医学生等。全部文献中按照引用频次排序前三位的分别为:国外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计划的特点及启示(152次,2002年,《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医学、医学教育的本质及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140次,2009年,《医学与哲学》杂志);关于医学人文教学几个问题的认知(92次,2006年,《医学与哲学》杂志)。作者背景可划分为:高等教育、医学教育,医药卫生方针政策,思想政治教育及行政部门几大类,涉及临床医学的背景少之又少。

结合所筛查的文献,我们关注到了在医学人文教育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高被引文章关注的关于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问题有哪些?

通过分析22年间医学人文教育领域里高被引的文章,探析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现状,理清医学人文教育研究领域的重点问题,分析当前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困境和难题,由此为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的参照和说明。当然,高被引的文章并不能全面地涵盖所有的关于医学人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但将对之后的研究与践行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学者们对医学人文教育重要性的理解愈加深刻,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对一些核心概念的界定尚未形成有说服力的共识。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学者就医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持有肯定态度,无论从教育的本身亦或是医学的本质属性而言,加强医学的人文教育不仅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基础需求,同时也是在临床中自觉践行医学人文精神的思想塑造。但医学人文教育绝不单纯地等同于人文课程的设置和学习。医学人文教育是以培养具备人文精神的医学生为目标,在夯实医学知识和医学技术的同时,关注对生命价值的伦理思考,深刻探寻医学的内在精神。医学人文教育是通过开设文学、美学、沟通、哲学、伦理学等医学人文课程以及通过人文精神的解读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向医学生阐明医学领域的人文现象,提升医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进而实现医学人文精神在观念意识层面和主体实践层面的统一4。只有当医学人文的理念内化为医生个体所需时,医学人文的真正意义才得以实现。由此,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问题在于明确医学人文的概念内涵,厘清医学人文教育的终极目的,并在此指引下通过多种途径完成育化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医学人文教育的研究内容是否有新的变化?

数据分析表明,与医学人文教育研究相关的文献数量持续攀升,可见学术界和行业内对此领域关注度之高。研究涉及的内容主要围绕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国内外医学人文教育的比较、医学人文教育的课程设置、医学人文教育挑战及问题等展开。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有一些新的问题出现,但学者们研究的内容并没有质性的改变。当然,这些问题有其探讨的意义,但应结合时代的需要以及研究的进程,研究方法上,我们应更多地将定量的研究引入到医学人文教育领域,使之与定性的方法相结合;研究内容上,除了观点式的论述,更应结合临床实践进行问题的解析,这样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契合。

关于医学人文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存在着哪些问题与挑战?

在医学人文教育的学术研究中,现有研究成果少有能够直接解决实际问题或对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在医疗行业的实践中,基础研究成果并未很好的进入到操作层面,医学人文教育止步教学,纸上谈兵、脱离实践的问题亟待解决。这一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

除此,高被引文献的来源主要包括医学教育、高等教育、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马克思主义及其他行政类人员等,作者的学缘范畴多是非临床领域。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研究成果缺乏操作性的内因之一,即大多从事医学人文教育的学者本身脱离临床实践,缺少对实际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能力。另一方面,临床领域作者参与发文量低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医学人文教育并没有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和认同,临床实践的所需和所求并未与医学人文教育研究成果相匹配,这也是造成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又一原因。

由于医学人文教育的意义深远性,国内不同的医学人文团队都对此展开了不同层面的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和探索,并获得了不同维度的认知和成效。笔者所在的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团队也在此过程中探寻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医学人文教育之路,历经十余载岁月的洗礼,为临床医学生、一线的医务人员、国内同行做了一个可参寻的路引。

首先,提出了医学人文教育“一贯制”的教学理念,注重医学人文教育的全程性和持续性:医学人文教育不仅仅是在校教育,还应包括继续教育。同时,明确医学人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完备医生个体的人文素养,彰显医学的人本属性,诉求于患者根本利益的维护和实现。

其次,医学人文实践一定是嵌合于临床诊疗活动之中的,医学人文教育与临床的融合是医学人文的归宿。多年来,哈医大人文团队聘请了多位医学专家作为兼职教师,通过床边、座谈示教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取得了专职教师课堂讲授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5。

再次,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团队在研究生培养中创新性地采用了非参与性观察的培养模式:即在研一完成基础理论课程后,将研究生送到临床一线科室,进行观察学习。这一创新性的培养方式一方面能够让医学生充分体会在临床实践中的人文精神的行为化表达,在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与互动中深化对人文精神本质的理解和内化;另一方面,通过与临床医生频繁的接触,从而了解临床实践对医学人文教育的具体需求,我们需要在不断进行人文教育输出的同时,了解其作用结果,在大量反馈中调整和摸索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使其更高效的作用于临床实践。

威廉·奥斯勒曾言:人文如同酵母,催生临床实践中医生行为的同情、悲悯和爱。本文通过描述统计的分析,对涉及医学人文及医学人文教育践行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力在论述医学不只是科学,疾病只是医学的一部分,而医学还涵盖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个人生活问题等。所以,医学与人并行才是医学恒久的命题,亦是医学人文的存在意义。

无论何时,教育仅是手段。医学强调其人文性更在于其对罹患病痛的个体的人的最高价值与生存意义的终极关怀,也是其对人的精神与信仰的理性意志和追求。“医药是时而有穷尽的,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所以,当医者与病家相遇,我们期待:

它是自然打造出来的,

听——

它的声音存在于它的音乐里,

发自远雷的低吼,

与夜莺的歌声相和;

它之存在可以被感知,

于黑暗与光明,

自草木与岩石,

随力所到之处扩散6……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人文精神人文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新闻传播(2018年9期)2018-08-01 06:37:14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中医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