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2018-01-15 09:52张雯
智富时代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公信力政府对策

张雯

【摘 要】政府信誉是政府通过自身行为获得公众信任和认可的能力。如何提高政府信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提高政府信誉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任务。提高政府公信力是提高公众对政府的支持,信任和信心的关键。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对策

一、政府公信力内涵

政府公信力亦叫政府公信度,是指政府是否作为,能否全面履行公共责任的质量和获得公众认同的情况,它表明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和信心水平。从逻辑上说,政府公信力决定了政府的威信,从而决定其在社会上的号召力、动员力和控制社会所需要支付的政治成本。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努力获得大多数公民对政府的支持。民众的支持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公信力,取决于公共权力掌握者的表现及公众对其表现的评价。

二、政府公信力的表现

政府公信力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可以具体化为以下一些指标进行衡量。

(一)政府的诚信程度

诚信是一个人立足的基础,也是政府和国家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诚信的程度反映了政府存在的合法性,政府权力合法使用的保障,以及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公共政策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为了得到人民的支持,政府必须做到“言必行,行必果”。[1]

(二)政府的服务程度

政府的意义和目的在于为人们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因此,如果政府能够积极履行其公共责任,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政府及其部门,有责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责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然后,人民的满意度将会很高,政府的公信力将会上升。特别是在突发危机事件的情况下,政府的态度和解决方案是对政府公信力的考验。一个始终考虑各地人民的政府自然会得到人民的支持。

(三)依法行政的程度

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法治政府。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政,积极接受人民的监督和调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府没有特权。如果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法规,滥用权力使用权力谋取私利。这是对政府公信力的最大破坏,它将对整个社会产生不良影响。政府自然不会得到人民的认可。

(四)政府民主化程度

这里的民主是指政府决策过程中的民主程度。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有权参与决策的制定。在做出决策时,政府及其部门必须充分考虑人民的意见。任何有害于人民利益的决定都无法通过。过去出现的一些“政治成就”和“形象工程”都违背了人民的意愿,最终会导致因此,政府必须改善相关制度的建设,以确保科学,民主和法律的决定。

(五)政务的公开程度

要强化政务公开程度,政府应该积极公开地披露其他政府信息,让人民能够理解政府正在做什么,准备什么,并主动接受人民的监督。事实证明,开放政府事务可以加深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开放政府事务可以有效防止腐败。因为如果一切在一个不透明的环境中完成,权力不受监督,腐败的可能性会增加,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将减少,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将大大降低,政府的信誉将会降低。

三、当前政府公信力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程度不高

政府工作的公开透明度和信息披露的不对称性直接导致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不畅,削弱了政府的信誉。首先,政府对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并不到位。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公开信息的内容和标准往往受到地方政府的影响。一些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往往流于形式,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做出的“无奈之举”。从公共内容的角度来看,政府网站上的大部分公告都是地方领导人和政府规章和文件的发言,而关于公众利益的信息和公众普遍关注的许多“关键”公共信息几乎难见。其次,政府发布的信息对公众来说是不准确和不值得信任的。危机事件爆发后,地方政府没有充分利用其权利和义务解决危机,而是先掩盖问题,隐瞒基本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公众掌握信息的能力和渠道不断提高和增加。但一些政府官员仍然恪守旧观念,单方面认为公开积极信息有利于社会稳定;公共负面信息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采取新闻控制和封锁信息等措施,无视公众知情权的要求,导致公民参与渠道受阻,无法得到准确和可信的信息。这不仅侵犯了公众的知情权,还加剧了公众的心理困惑,甚至导致过度行为[2]。

(二)公共政策缺少科学性

随着各部门的变化,相关政策和决策也会相应变化。而这些变化不但给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稳定性和连续性带来了损害,还也导致了政府信誉的下降,同时一些地方政策只是为了考虑政治成就而制定的。他们没有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实施之后发现是错误的,立即做出了改变,但这却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信用。这表明公共政策应该是持续的,稳定的和长期的。相反,公众就会质疑相关的公共政策,從而对政府的信誉产生不良影响。

(三)政府官员存在腐败问题

腐败问题是当前政府面临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腐败将破坏运作的合法性和政治制度,降低行政效率,降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虽然政府的反腐败工作继续增加,但腐败案件的数量并未显着减少。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治理,政府就会失去人民的信任,不断的反腐败只会加剧政府信誉的缺失。

(四)危机管理能力不强

近年来爆发的公共危机为政府有效履行政府职责带来了更多挑战。因此,危机管理能力已成为影响政府信用的重要因素。华南虎事件、“隐藏猫”事件、郭美美事件等,这些公共危机不断吸引人们的关注,也使人们对政府履行公共职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政府公共处理公共危机的能力有了更高的期望。然而一些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薄弱,无视群众的要求,或严重拖延,这些都表明了缺乏健全的危机管理体系和缺乏危机管理合法化,导致了政府工作的被动性和政府信誉的丧失。

四、提高政府公信力的现实意义

政府公信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一)有利于维护政府的形象和权威

政府形象是指公众在政府运作过程中对行为和心理状况的总体印象和评价。它既是对公众的主观评价,也是对政府客观表现的反映。政府形象随着政府的诞生而兴起,对政府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政府的发展。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和行政现代化,公众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形象逐渐成为衡量政府绩效的重要标准之一。良好的政府信誉将增强政府在公众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帮助有效实施政府政策,提高行政效率,从而树立了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二)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政府信誉主要涉及两个实体之间的关系:一个是从事公共管理的政府,另一个是评判政府活动的公众。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信誉是政府赢得公众信任的能力,反映了政府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从公众的角度来看,政府信誉是社会成员对政府的信任程度。这种信任取决于政府。信用资源拥有。政府如何在这两方面发挥作用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近年来,各地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和社会公共事件多次消耗了当地的信誉。社会和谐最终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政府与公众的和谐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政府真正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就必然会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带来关于良好的社会秩序。如果政府失去信任,公众将失去对政府的信任和归属感,增加不稳定性,影响社会和谐。

(三)有利于国家的重大政策的实施贯彻

政府的信誉是党和国家的信誉,是党和国家的生命力。政府的性质决定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党和国家的主要政策只能通过各级政府有效实施。政府是否具有信誉,不仅与其影响力和权威有关,而且还直接决定了其执行力。政府信誉和执行力始终如一。互补性和相互制约性。信誉薄弱的政府无法获得公众的充分信任,如果政府的信誉不强,那么党和国家的主要政策将难以实施。[3]

五、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对策

(一)切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化建设

政府应根据群众的需要和群众的紧迫性来公开相关信息,即群众迫切需要了解的合法政府信息,政府应依法予以公开。根据中国国情政府信息公开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政府的重大决策应及时公布,争取得到群众的支持和理解;二是有关部门涉及的法律法规应当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三是在重大公共事件发生时,政府应避免与媒体失去信息控制权,要让群众及时了解相关信息,避免谣言传播,积极掌握公众意见的主导地位;四是简化处理过程,解决门难以进入的尴尬局面;五是及时反馈具体的政府行政行为和接受社会监督的结果。

(二)要全力打造法制政府

政府的行为不能违法,政府也不能滥用权力,这是政府信誉的基本要求。在任何行为中,政府都应该按照宪法和法律法规,使人们形成对法律和制度的信仰,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政府的诚信体现在法律和制度上,要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坚持有机统一,加强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做人民主人,要把重点放在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上,全面落实法治的行政纲要[4]。

(三)增强政府危机管理能力

政府信誉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管理危机的能力。如果政府领导全社会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它将获得公众的认可,并赢得良好的政府声誉。相反,面对危机,政府无能为力,无法解决问题,必然会失去公信力。在SARS公共卫生危机的爆时候,暴露出政府在危机管理反面的许多缺陷和弊端,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社会和发达国家在危机管理方面的经验,建立一个能够从容应对突发危机事件的全面综合危机管理体系,维护危机管理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有效地消除和化解危机。

六、结语

综上所述,公信力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体现,体现着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也是检验人民群众對政府工作是否满意、对政府是否信任的一个指标,这需要我们切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化建设,全力打造法制政府,增强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来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参考文献】

[1]孙光辉.论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4):351-352.

[2]薛瑞汉.提高政府公信力的现实意义及路径选择[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2(01):9-11.

[3]刘新梅.建设诚信政府 提高政府公信力[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43-45.

[4]周万中,鲁丽莎.论政府公信力的提升途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07):15-16.

猜你喜欢
公信力政府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