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特殊教育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2018-01-15 10:06赵丽娟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志愿者家长

赵丽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而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获得了长足发展。我们希望通过“互联网+”的支持性研究,让家庭与学校建立紧密联系,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在特殊教育领域,互联网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领域。

互联网+康复训练。将康复训练内容制作成小片段,如动作训练、语言训练、书法治疗、音乐治疗、艺术治疗等,分类归纳并上传到网盘,家长需要某一项训练内容时,可以直接从微信平台内点播,让学生按照视频内容进行居家训练。

互联网+生活适应。我们面向全校学生家长进行了学生生活适应能力情况调查,了解学生的教育需求。然后,所有任课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制定符合学生特点和现有水平的个别化教育计划,设计综合主题教学内容,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各班主任为每个学生建一个文件夾,包含考核视频和单项技能视频,单向技能视频由家长提供,把学生在家训练的过程记录下来,发给班主任,班主任根据家长提供的视频,在校进行考核,通过后进入下一项训练。

互联网+职业教育。建立家长培训制度,形成“家庭式作坊”教育模式,并招募志愿者走进课堂,参与教学活动,亲身感受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帮助教师调整学生的教学计划。将“书画志愿者研究会”和“绿色生态志愿者研究会”结合起来,通过网络将救助者与施助者联通起来,学生可以出售亲手制作的工艺品或购置一些工艺品进行批发。

互联网+家校沟通。在康复训练、生活适应、职业教育等方面,开展家校合作,主要做到远程指导、训练反馈、建立档案、在线交流。尤其是在IEP(个别化教育计划)课程的实践中,互联网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个别学生康复需求大,仅靠在校的一课时训练是不够的,专业教师将动作训练的一系列要点录制成视频,上传到群里,供家长参考,对居家训练起到了关键的指导作用。家长掌握训练要点后,每天在家指导学生训练,将训练过程上传到微信群里,由指导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互联网+送教上门。学校现有送教上门学生32人,我们创建了32个送教家庭(志愿者)沟通交流群,教师负责布置任务、协调送教、答疑解惑,志愿者负责上传训练情况的照片及视频。由于送教上门学生分布的地域较广,我们选出5名学生家庭作为试点,利用Pad进行远程教育指导,通过视频及影像资料实时提供相关训练内容的指导。

编辑 _ 于萍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志愿者家长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