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骏+赵珊珊+吴建磊
摘 要:城市热岛效应是当前城市环境与气候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对1991-2010年麻城老站全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降水、年湿度进行分析计算,研究其成因,探索麻城市未来的气候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麻城气温在升高,降水、湿度在减小,预测未来麻城市的热岛效应越来越明显。
关键词:麻城 热岛效应 措施
中图分类号:X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0-0-02
一、引言
城市热岛效应(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城市热岛的气候变化既包括自然变化过程,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空调的普及、工业的发展、道路高楼的密集使太阳辐射升温快、散热慢,与郊区形成鲜明对比,热岛效应越来越明显。人们怀疑全球增温可能主要原因并非来自温室气体效应,而是来自城市热岛效应,这就促使了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
二、调查过程
1.调研地说明
麻城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中段南麓,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7℃,年均日照2021.7小时;年均降水量1268.9毫米;四季分明,冬季盛行西北风,低温少雨,夏季盛行东南风,炎热多雨,春季温度多变,秋季凉爽干燥。
2.调查方法
本文将城区平均温度与郊区平均气温的差值定义为城市热岛强度,用UHI表示,即 UHI=T城市—T郊区。为确定麻城是否存在热岛效应,故随机抽取麻城三天(6.27,6.28,6.29)城郊(麻城老站和麻城站)温度各时段值,研究其UHI。两地均提前十分钟放置好电子温度计,在离地面1.5米的位置测量,同时读数,注意风向、遮阳。
3.测量数据及数据处理(单位:℃)
经计算,麻城市存在热岛效应且热岛强度日变化明显,夜间强度大于白天强度,日热岛强度最大值达到2.6℃,已经达到强的热岛指标(2.5 三、研究资料及方法 由于麻城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再加上资源富集,物产驰名,城市化得以迅速发展,但这期间出现了一些恶劣性天气,可能是由于热岛效应引起,故选取麻城老站(Q9129)1991-2010年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降水量、年相对湿度气象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具体方法如下: 用Xi表示样本量为n的某一气候变量,ti表示Xi所对应的时间,建立Xi与ti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Xi=a+bti (i=1,2,3,4,……n)对序列Xi及相应的ti,回归系数b及回归常数a的最小二乘估计为 回归系数b的符号表示气候变量的趋势倾向,b>0时,x随时间t的增加呈上升趋势。b<0时则反之。b值的大小反映了上升或下降的变化速率。 四、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1.平均气温变化 图一是麻城老站1991至2010年年平均气温年际变化图,从图中趋势可见,麻城老站的年平均气温大致1993年最低,而后整体呈持续上升的趋势,1998年达到一个最高值后略有下降并且波动较小,再到2007年达到20年的最高值,07到10年小幅下降。麻城平均氣温呈整体上升趋势正说明了热岛效应逐步增强。 2.平均最高气温变化图 最高气温是反映某地炎热状况最直接的指标。图二是麻城老站1991-2010年年平均最高气温年际变化图,从图中趋势可见,麻城老站的年平均最高气温呈现稳步上升趋势,07年达到最高值23.2℃。可见随着城市化高速发展,热岛效应越来越强,年平均最高气温值不断刷新。 3.降水变化特征 图三中给出了麻城历年平均年降水的变化曲线。20年来麻城年平均降水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这也说明麻城城市近地面蒸发少,空气含水量少,雨水天气自然减少,热岛效应增强。 4.相对湿度变化特征 由图四可见,麻城历年平均相对湿度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由1991年的75%下降到2010年的69%。分析此现象与下垫面因素有关。白天在太阳照射下,城市下垫面蒸发少,进入低层空气的水汽量少,导致空气湿度较低。同时在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下,城市上空的热力湍流较强,低层水汽通过湍流的垂直交换,不断向上运动,导致城区近地面相对湿度较小。 五、结束语 近20年麻城气温在不断升高,降水、湿度在减小,预计未来麻城热岛效应会越来越明显,分析可能原因主要有三点: 城市下垫面特性。铺装地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属性,在相同的太阳能辐射条件下,比自然下垫面升温快,因而其表面的温度明显高于自然下垫面。比如在夏天,草坪温度为32℃,水泥地面的温度则可以达到57℃,柏油马路的温度则更高,可达63℃[3]。 大气污染影响。现代城市代步工具如汽车、摩托等,汽油燃烧产生大量废气及烟尘。工业生产以燃煤为主,通过烟囱直接将燃烧废气排放到大气中。而温室气体对太阳短波辐射具有高度的透过性,对地球长波辐射却具有高度的吸收性,在城市上空形成一层“保护罩”,导致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 城市布局不合理。随着麻城城市化高速发展,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并且分布不规则,易在背风区产生涡流,阻碍气流运动,降低近地面风速,风向变化幅度很大且不规则,积聚在城市中使热岛效应更为明显。数据表明,风速小于6 m/s时,可能产生明显的热岛效应,风速大于11 m/s时,下垫层阻力不起什么作用,此时热岛效应不太明显[4]。而数据表明麻城历年平均风速远小于6 m/s,平均在2 m/s左右。 参考文献 [1]周淑贞,张超.上海城市热岛效应.地理学报.1982,37(4):372-382 [2]城市热岛效应评估技术指南 [3]朱正伟,王猛.城市热岛效应的危害及对策.污染防治技术.2009年4月,第22卷第二期 [4]林怡云,吴阳,曹庆,陈前火.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福建轻纺》.2009(4):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