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
摘要 本次试验主要用激健对43%戊唑醇悬浮剂进行30%减量和50%减量防治稻曲病,以便用于今后生产实践。结果表明,43%戊唑醇悬浮剂30%减量防治效果最佳,防效达到62.9%。使用激健后增产作用明显,水稻产量比空白对照增加750 kg/hm2以上。
关键词 稻曲病;激健;43%戊唑醇悬浮剂;减量控害;安徽滁州;南谯区
中图分类号 S435.11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3-0089-01
稻曲病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只发生于水稻穗部,危害谷粒,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近年来在滁州市南谯区普遍发生,危害较大。南谯区地处江淮丘陵地区,9—10月迟熟水稻抽穗期间雨水较多,直播稻密度大,氮肥用量高,稻曲病易流行,部分田块减产可达50%以上。戊唑醇是防治稻曲病的常用药,在水稻叶枕平期使用效果最佳[1-2],在南谯区使用广泛。激健是安徽省大力推广的农药助剂,能有效地控制农药使用量,同时又有增产的效果。为了了解激健使用效果,贯彻农药零增长精神,滁州市南谯区植检植保站开展了水稻稻曲病减量控害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滁州市南谯区腰铺镇姑塘村某大户水稻田,前茬为小麦,土质为水田腐殖土,中等肥力,机条播。试验田总面积为4 000 m2。
1.2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激健(蜀峰化工有限公司);43%戊唑醇悬浮剂(好力克,德国拜耳公司)。供试品种:嘉花1号。试验工具:电动喷雾器(山東华盛泰山机械有限公司)。防治对象:水稻稻曲病(Ustilaginoidea oryzae)。
1.3 试验设计
本次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43%戊唑醇悬浮剂全量300 g/hm2(A)、43%戊唑醇悬浮剂减量30%(210 g/hm2)+激健150 g/hm2(B)、43%戊唑醇悬浮剂减量50%(150 g/hm2)+激健150 g/hm2(C),以空白作对照(CK)。试验为大田试验,小区面积667 m2。
1.4 调查统计
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连续调查5丛,分别查记病丛数、病穗数和严重度(分级标准:0级,未发病;1级,单穗1个病粒;2级,单穗2个病粒;3级,单穗3~5个病粒;4级,单穗6~9个病粒;5级:单穗10个病粒及以上[3-4]),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43%戊唑醇悬浮剂30%减量(处理B)防治效果最佳,防效达到62.9%;病粒率最低,仅0.064%。43%戊唑醇悬浮剂减量50%(处理C)防治效果达47.4%,病粒率为0.12%,病情指数控制在3以下。由表2可知,使用激健后增产作用明显,水稻产量较CK增加750 kg/hm2以上。
3 结论与讨论
稻曲病是滁州市南谯区近年常发病害,呈逐年加重趋势,防治适期为水稻抽穗前10~15 d(叶枕平期)。43%戊唑醇悬浮剂(好力克)是经过多年实践、农户广泛使用的防治稻曲病较好的药剂。“激健”产品与农药混用,能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30%~50%,防效在60%以上,施药成本降低30%左右。此产品在南谯区从未使用过,通过2年的农药减量控害试验,该产品能够在保障防治效果的基础上减少农药用量,有效增加产量,为南谯区实现绿色防控提供了依据[5]。现阶段,各级政府大力提倡农药减量控害,农药助剂在农户中认识程度不高,作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通过加强示范引导、技术培训、信息宣传等多种途径,不断扩大绿色防控的应用范围。
4 参考文献
[1] 杨勇.43%戊唑醇(好力克)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间药效试验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129-130.
[2] 杜余能,贾贤生,陈永忠,等.水稻稻曲病防治适期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1):39.
[3] 肖业武,刘二明,李小娟.水稻稻曲病田间分布及抽样方法研究初报[J].作物研究,2007(1):38-40.
[4] 蒋山,蔡广成,孙友武,等.农药减量助剂“激健”在水稻上的试验示范[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8):80-81.
[5] 谢伶刚,方春华,吴卫国.激健在茶尺蠖及茶小绿叶蝉防治中的减量化作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5):1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