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肖贵
摘要 针对甘肃省中部豌豆大田生产存在的问题,对定西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豆课题组提供的14个品种(系),其中当地品种定豌4号为对照,进行品种(系)鉴定试验。通过分析评价,筛选出4个优异品种(系),可根据当地不同用途选择种植,实现品种(系)的更新换代;同时选出生长习性、粒型、粒色、百粒重等方面具有优异性状的品种(系),可用作育种亲本。
关键词 豌豆;品种(系);性状;产量;干旱半干旱区
中图分类号 S643.3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3-0071-01
豌豆(Pisum sativum L.),又名麦豌豆、寒豆、麦豆、荷兰豆,一年生或越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是粮、菜、饲兼用作物,具有耐寒、耐旱、耐瘠等特点,因其适应性很强,在全世界广泛分布[1]。其嫩粒可制作罐头和速冻食品,成熟的豌豆还可制成多种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豆制品;豌豆的秸秆和秕壳蛋白质含量也很高,适口性好,可作为家畜优质的蛋白质补充饲料[2]。豌豆作为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的倒茬养地作物,在定西市常年种植面积逾4万hm2[3]。本研究旨在通过品种鉴定试验,选出较优异的品种(系)进行示范推广。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于2016年在定西市农业科学院创新育种基地进行。该地海拔1 920 m,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日照时数2 500 h,降雨量400 mm,年均气温6.3 ℃,雨热同季,无霜期140 d。土壤为黄绵土,肥力中等。
1.2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系)共14个,均由定西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豆课题组提供,分别为20299-13、20299-2-1、20286-2-1、0826、9828-2-3-4、20299-4、0612-3、定豌4号、0622-1、20107-1、0804-5、9812-1-1、9812-1、0804-6-2。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4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定豌4号作对照(CK)。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4-6],小区面积6.67 m2(长6.67 m×宽1.00 m),5行区种植,行距20 cm,播种深度6~8 cm。
1.4 试验实施
3月18日播种,田间管理同当地水平。现蕾初至开花期防治豌豆象3次,试验期调查各品种(系)物候期及植株农艺性状。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
供試的14个品种(系)物候期见表1。本试验于3月18日统一播种,供试品种(系)出苗期相对一致,为4月22—24日,开花期集中在5月31日至6月8日,由于本年度持续高温干旱,促进了各品种(系)成熟期相对一致。
2.2 植株性状
根据豌豆茎的生长习性不同,可分为直立型、半匍匐型和匍匐型3种类型。14个供试品种(系)均为半匍匐型品种(系)(表2)。
2.3 产量性状
从产量性状分析可知,对照品种定豌4号(CK)产量为469.27 kg/hm2,百粒重21.6 g。产量超过对照定豌4号(CK)的品种(系)有4个。20299-4、0804-6-2、0826均为白色圆粒品种(系)。20299-4产量最高,较对照定豌4号(CK)增产8.63%,0804-6-2百粒重最高为24.7 g。0622-1为麻色圆粒品种,较对照定豌4号(CK)增产6.39%。0826百粒重较低,为21.0 g。0612-3为麻色扁圆粒,其余品种(系)均为白色圆粒品种(系)且较对照定豌4号(CK)减产(表3)。在本试验中,为便于比较各因素,采取了统一的种植密度。同时,20107-1、0804-5籽粒光圆,绿色,适宜生产加工类型食品,有较好的工业开发前景。
3 结论与讨论
由于本年度上半年持续干旱,造成了各品种(系)产量较低,供试的14个品种(系)中,0826、0622-1、0804-6-2、20299-4均可在定西市种植。首推品种(系)是20299-4、0622-1和0804-6-2,以其较好的稳产性,可大面积推广,并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但0826、0622-1、0804-6-2、20299-4均是半匍匐品种(系),适宜在旱地或瘠薄地块种植,不会造成植株旺长;水地种植,则株高较高,茎纤细,生长后期均倒伏于地,上层植株覆盖下层,影响下层植株的生长发育,一旦遇上降雨天气,下层荚果籽粒易霉烂。根据当地农业的发展或交通运输便利状况,可选择不同的优异品种(系)。
根据本试验中各品种(系)粒色(白色或绿粒)、百粒重、抗病性等优异性状,可用作不同用途的育种亲本。
4 参考文献
[1] 蔡琳雅,李友杰,刘慧,等.豌豆营养价值探析[J].宁夏农林科技,2013,54(7):71-72.
[2] 王志贤,贺志强.豌豆品种比较试验[J].作物杂志,2006(4):36-37.
[3] 王梅春.甘肃豌豆根腐病研究及抗病育种[J].作物杂志,2008,28(4):272-273.
[4] 沈宝宇,张天静,孙敏杰,等.菜用豌豆品种比较试验[J].辽宁农业科学,2016(6):74-75.
[5] 萧洪东,陈昌龙,陈雄,等.食荚豌豆品种比较试验[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4(1):16-18.
[6] 郭瑞,彭昭欣,陈禅友.引进豌豆品种的比较与评价[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5):393-3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