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布日洛
初见寒友的这一组诗,想着要为这组诗写评语就像是叫我给一个素未蒙面的陌生人写第一印象,不知从何提笔。带着半知半解的感觉写下这段诗评,多读几遍诗后,作者的愁和思都在我眼前变得清晰起来,发现作者和我其实是存在很多相似之处的,瞬间有了亲切感。为什么我说相似呢?因为我们都会纪念一些过世的人(或者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不在世上了,我们或许是替某个人或者某种意念活着),也写某个瞬间奇异的灵感,写故乡,远方,这世界并没那么可恶,可我们仍不愿挤进人海去凑一些不属于我们的热闹,其实也是挺可喜的一件事,安静的环境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
我们也都相似地认为我不止有一个我,在提笔写下这篇时评前的午休,我梦见一个我从我的身体中分离出去,而我在心里默念“把她取走吧”。我与我是对立也是统一的,对立的时候她是晴天里的影子,摸不着,但看得见,她有时和我一模一样,我不知道是谁在模仿谁,我也找不到確凿的证据说她就是没有血没有肉的,可有时它叛逆,让我懊恼,让我束手无策,可我还是不愿别人踩着它;而她和我统一的时候,我们两个中的其中一个是阴天里的影子,借着对方的身体行走,也借着对方的所有器官去感受爱和痛。就像作者在《自白》一诗中写道:“这个人知道所有的事情,知道我回来了,躺在母亲的床上。”这个人是我,这个人又不是我,所以作者还写道:“从镜子中穿透而过的,仿佛是我”,可这个人到底是谁也没那么重要,至少它的存在可以让我在黑暗中找到倾诉的对象,我把我所有想表达的以沉默的方式与她交流,而她恰好能听懂我所有的语言。
清明的时候我死去,痛苦的时候我死去,甚至在快乐的时候我也在死去,可光重新照进窗里的时候我又活过来,那些光是亲人,朋友,恋人和陌生人对我感情的总和,所以作者说“桃树,是我死后想起的,我路过它置身的阴影和他投下的阴影之中”。
而对于孤独,我们始终是热忱的,或许面无表情,可内心是无比丰富的感受,可我们咀嚼它,把它藏起来,因为一旦有人看见它,我们就会变得手足无措。孤独有时是很可怕的,在我们无法驾驭它的时候,我们被他控制着,于是保持沉默,我们首先在心里哭泣,再从我们的眼里流出眼泪来,有人看见了,嘲笑我们“哈哈,好像个傻子啊”,可我们永远把孤独当做是一种荣誉,所以作者说“而我热衷沉默,无法说出一个准确的名词”。而我也始终觉得,不懂得沉默的意义的人是悲哀的。
生活的疼痛,有时是触手可及的,当它触手可及的时候,我们歌唱;当它触手不及的时候,我们沉默,并用我们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表达这种疼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