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向东
摘 要: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全面启动,智慧城市正在经历从概念到建设摸索及发展的阶段,传统智慧城市建设的困难和问题越发凸显,导致智慧城市发展缓慢,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本质进行了深度挖掘,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本质“+信息化”为依据,确定了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思路及科学发展路径,并结合政务、民生、经济和城市建设及管理四大版块的工作实质,制定了“24920”核心信息化项目计划,展示了新型智慧城市功能及功能间的关系,揭示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及发展下的大数据整合过程,特别阐述了时间库的新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信息化;城市运营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23-0196-03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是社会更加繁荣,社会生活更加美好的实现手段。[1]智慧城市建设是复杂系统工程,目前各城市都以此为城市发展新方向,积极开展建设,但传统智慧城市都存在共同的建设误区,仅仅是站在风口上,未贴合智慧城市本质开展建设。智慧城市不是信息化行业鼓吹的虚拟建设,而是政务、经济、民生、城市建设及管理实际工作的效率提升工具。从多地市信息化示范城市调研情况看,大多脱离智慧城市发展本质,其推进进度及实效远低于预期,顶层规划和专项领导机构均没发挥应有的功效。[2]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本质出发,制定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思路,路径及具体操作,为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提速,早日实现阶段及远景目标提供样板。
1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本质,发展思路及实现路径
1.1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本质
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这导致传统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仅仅是表达数据集合、分析及面向决策的远景,简单的使用信息化包罗万象,对各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化进行简单罗列,为信息化而信息化倾向严重,这致使智慧城市建设落地困难,即使成立市级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也难以实质性开展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实际建设效果也差强人意。[3~5]纠其原因,是信息化被当做解决问题的良方,掩盖了实际工作开展才是解决问题的实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本质是政务、经济、民生、城市建设及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处理方式。原因有二,一是信息因人的工作行为而产生,进而衍生出信息化处理工具;二是政府财政有限,当前一个时期,政府的工作重心之一是促公平,保就业,提供普遍公共服务,财政资金会倾向生产结构的均衡化,相当部分的资金会流入劳动密集型产业,信息化占用额度空间不会大,引入社会资本做信息化所需资金的补充,这不现实,资本是逐利的,智慧城市建设是以公平为起点的,政策会限制资本逐利,这会导致社会资本投入回收期长,加之智慧城市商业盈利模式尚不成熟,其利润率相对快钱投资领域利润率较低,社会资本投资智慧城市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对于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大多数信息化项目而言,最可行的办法仍然是政府购买服务,要保证有限的财政资金额度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必须与政务、经济、民生、城市建设及管理重点工作相匹配,要凸显信息化工具的必然性,所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工作+信息化”,不是目前业界普遍认为的“信息化+工作”。
1.2 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思路、路径及实现关键
基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本质,新型智慧城市总的发展思路为:信息化推进云化,云化拉动信息化,云化升级大数据化促全面信息化。总的发展思路进一步解析为:分为两主线,两主线交替发展,一主线是云化发展,另一主线是信息化发展,云化和信息化互动发展,见图1。
按照新型智慧城市總发展思路,图1展示的实现路径为:以政务为突破口,先建千万级小规模政务云,政务云闲置资源拉动卫生医疗、教育、交通等民生信息化项目的发展,政务云由此扩展为亿级中等规模政务、民生混合云,各部门信息化项目迁移至政务、民生混合云的过程中,信息化项目由单部门向跨部门应用演变,数据交换促使政务、民生混合云升级为初级大数据中心,以数据为驱动,吸引企业聚集地市投资建设,形成产业集群,政务、民生混合云扩展为数亿级的政务、民生、经济混合云,大数据中心高级化,全面信息化得以实现。图1展示路径为一模板,适用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路径可以跨阶段,也可以阶段并行,具体路径依据城市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新型智慧城市路径实现中,有两个关键点要把握,一是政府要成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书记或市长担任,小组成员涵盖各部门负责人,具体工作办公室要设置至专业化程度高且工作推进力强的部门,根据市政府重要工作,按程序切实推进信息化;二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办公室要出台市级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对全市信息化项目进行技术前置审查,迫使各部门信息化项目迁移至云中心,云主线发展实现得以政策性保障,另外要根据市政府重点工作实际制定年度信息化项目实施方案,报市委常委会及市政府常务会审定,通过政策强制实施,以保证信息化主线发展得以实现。
2 新型智慧城市构建及实现
2.1 新型智慧城市构建及“24920”信息化核心项目计划
新型智慧城市构建基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本质,展现智慧城市的发展思路内涵,直接体现政府各部门采用信息化工具实现政务、民生、经济、城市建设及管理工作目的,将信息化工具收敛成信息化版图,见图2。
由图2解析,信息化版图统称为“24920”信息化核心项目计划,“2”是指一个基础平台和一个信息化基础设施网络;“4”是指政务、民生、经济和城市建设及管理四大版块;“9”是指9项重点工程:智慧政务、一卡通工程、智慧交通、智慧教育资源计划、智慧民政、智慧商品贸易、智慧旅游、智慧经济运行分析和智慧城市公共运营服务;“20”是指20项重点子工程,由于图2版面有限,就不一一进行罗列,具体重点子项目为:智慧政务平台建设工程、居民健康卡工程、金保工程、金融IC卡工程、智能交通工程、智慧客运监管系统建设工程、智慧教育资源库、社会救助及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工程、物流运送平台建设工程、征信平台建设工程、企业经营监管平台建设工程、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工程、智慧经济运行平台建设工程、人库工程、空间库工程、物库工程、金融财务库工程、事件库工程和时间库工程。新型智慧城市构建的功能模块构成图,同时,也是一幅智慧城市数据整合系统图,在下面内容中将进行论述。endprint
2.2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及发展实现
新型智慧城市两基础,一个基础平台是指承载所有子系统软件的硬件平台,一个信息基础设施网络是指城市所有信息点信息互联互通的基础承载通信网络,对于两基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不做更多论述,下面着重对智慧城市四大版块进行论述。
2.2.1 政务版块
政务工作的目的是建设高效、透明和廉洁的政府,是民生的保障,是经济发展的支撑。政务的核心工作是权力公开和行审透明,权力公开是为公平,行审透明是为效率,保证企业在公平的起点上,通过自由市场竞争,最大发挥市场价格机制调配资源效率最大化,促经济快速发展和民生就业稳定。要实现权力公开和行审透明,务必要在政策上建立权力清单管理制度和各部门行审联动集中办公制度,保障制度实施的事务流程化及有效性管理,就使得引入信息化手段成为必然。智慧政务平台工程通过建立各部门统一数据格式的权力公开清单,对各部门行使权力进行面向公众的规范化展示和管理;通过各部门系统数据接口互联互通至统一基础平台,建立智能化行审系统,申请人只需填写基本信息,办理单自动流经涉及审批部门,办理时限固化至流程各环节中,政务的透明性和高效性由此凸显,达到了政务工作目的。同时,新型智慧城市政务版块建设产生了法人、自然人、政务事件和政务行为时间等二级基础数据库,这是人、事件和时间一级基础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2.2.2 民生版块
民生工作的目的是保障人生活权利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民生工作实质是建立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庞大民生工作体系跨领域众多,内容繁杂,统一化的化简提供民生服务,使信息化成为必然。民生涉及的大信息化项目有四个,一卡通工程、智慧交通工程、智慧教育资源计划和智慧民政。一卡通工程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核心大信息化项目,其实质是通过一卡提供社会化保障及服务,项目推进要遵循其发展规律,以“分步走,四卡逐步变一卡”的原则将金融IC卡、居民健康卡、社保卡和身份证合一。合一首先就要选定一张卡作为载体,金融IC卡是最佳选择,原因有二,一是资本充足,二是普及率高;然后,逐一消卡,金融IC卡是银行的基业,是接触客户的第一点,引入社会全资本成为可能,由人行牵头各大行投资建设卡管平台,更新各支付场景的支付终端,逐步实现金融支付平台、健康医疗平台、金保系统平台及人口信息平台的数据接口互联互通,实现医保、社保和身份认证应用整合进金融IC卡中;最后,交通、旅游及水电气缴费等社会化应用逐步加载至金融卡中,一卡通就此实现社会保障及服务基本功能。智慧交通实质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强化交通实施,保持交通高效,满足人的出行需求,通过智能交管平台、智能交通指挥及调度平台、智能交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智慧客运检测平台和物流监测平台,对引发交通堵塞的驾驶人、行人、车辆和物品实行监测,与物联网技术配合,发挥物化的交通灯、交通标示、应急车和交警的联动功效,保障交通畅通运转,对于交通违规者,要纳入交通信用评价。智慧教育资源计划实质是实现教育普遍化和教育素质化工作的信息化手段,通过教育城域网和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汇聚和共享教育优质资源,打破教育资源因地域造成的不均衡局面,以实现教育普遍化,也就是人人享有的共性教育;通过教育资源平台与教育管理平台的数据互联互通,根据老师、学生和家长在校内课堂和校外家庭辅导的互动数据,自动向三者推送优质教育资源,引导三者共同推进个性化教育,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也就是尊重个体差异的针对性教育。教育资源采集和评级是关键,教育资源上传和评级必须纳入教师评职称评先的重要评价内容,评级要以参与评价人的物联标识、时间、空间和IP地址的组合为验伪依据,对于教育资源造假和滥评要纳入教师信用评价。智慧民政的实质是实现社会救助工作的信息化手段,通过社会救助及服务平台实现多部门系统数据接口的互联互通,建立低收入家庭档案,对低收入者打上信息标识,并提供一门受理,任何一个民政服务点可以及时为任何低收入家庭提供社会救助服务。通过民生版块的大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民生工作的目的基本达到,此外,新型智慧城市民生版块建设,产生了金融人口、医疗卫生人口、社保人口、居住公民、驾驶人、教育人员、家庭人口、物流人员、车辆、物品、地理信息、民生事件和民生行为时间等二级数据库,这是人、空间、物、金融财务、事件和时间一级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2.2.3 经济版块
经济工作的目的是做好经济规模和质量,保障政务和民生改善的可持续运作。经济工作就是加快人流、物流和资金流,提升三者流通效率,信息化引导成为必然。关于经济版块的大信息化项目有三项,智慧商品贸易、智慧旅游和智慧经济运行。智慧贸易的实质是实现一二三产业商品交换、资金支付、金融支持和债权人监管企业经营的信息化手段,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實现商品电子贸易及电子支付,物流运送平台实现商品的运送监测和周转,征信平台实现的是企业信用评级,企业经营监管平台实现的是企业能耗、人员和办公环境等物联网监控;智慧贸易依托电子商务,将电子商务线上交易数据、企业提供的资质、资产凭证及财务报表和企业经营监管平台上能耗、人员、办公环境监控等物联网数据整合进行企业信用评级,搭建企业融资和金融贷款的桥粱,以实现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有力推进各类企业的规模化和高质化。智慧旅游的实质是以优质地理资源拉动城市衣食住行消费经济发展的信息化手段,通过智慧旅游平台以三维地图展示风景区,主打城市特色名片,线上提供城市衣食住行一条龙服务,提升旅游产品的竞争力;与智能交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平台数据接口互联互通,实现O2O消费生态,旅游者或车辆进入城市高速路口一刻开始,有关旅游行程的消费方案就制定完成,自动推送消息至客户手机上,呈现在需下载的APP应用中。智慧经济运行的实质是对实现经济结构的存量和增量进行升级调整,对配套实施的技改或淘汰项目进行管理的信息化手段,通过智慧经济运行平台、智慧贸易平台和项目管理平台,对地方企业绩效经营进行评级,加大优质资产的扶持,严控不良资产的增长,达到地方经济规模化和高质化的目的。同时,新型智慧城市经济版块建设,产生了旅游人员、城市地理信息、景区地理信息、法人库、产业区地理信息、企业财务和经济行为时间等二级数据库,这是人、空间、事件、物、金融财务数据和时间一级数据库的重要组成。endprint
2.2.4 城市建设及管理
城市建设及管理的实质是作为政务、经济和民生的载体,实现城市生活和工作更加美好,城市建设及管理涉及各领域,信息化手段的出现是必然的。智慧城市公共运营服务的实质是将城市大数据化,指导城市建设,对城市基础设施及配套环境进行运营的信息化手段,通过城市公共运营服务平台,实施政务、民生和经济版块产生的二级数据库整合工程,工程是把三大版块的独立或共享二级数据库进行消冗余及整合差异,以构建人、空间、物、金融财务、事件和时间六个一级数据,实现城市准确布局、准确建设和准确运营,城市围绕主题建设,各区域围绕特色建设,主题和特色不断升级营造,个性化环境满足各类人的需求,人在城市中随基础设施和配套环境的变化不断流动,城市作为资产,价值不断循环增值。六个一级数据库的核心是时间库,人有记忆,就是因为时间的流逝,人行為的连贯需要记忆维持,万物的发展也是时间积累的连续事件,最高程度的大数据化就是时间精确控制,行为产生的数据不在局限于调理上的逻辑关联,而是时间层面的任何人、事、物、空间和财富的逻辑关联,精确时间计划变成现实。传统时间控制理论认为整体时间控制是局部时间的零散积累性控制,是对影响总历时的各环节时间进行控制以达到控制总历时的目的,新时间控制理论是建立在整体性时间系统控制基础之上,新型智慧城市的时间库将实现直接控总历时,其余各环节时间自动精确匹配达到总历时所要求的时间,这将使得任何决策和预测将可控及有效。
3 结语
目前智慧城市有一阵风潮,一开始热炒概念,传统智慧城市规划未成科学体系,只谈数据价值,不清楚数据整合过程,这有违智慧城市建设本质,这是“信息化+”,直接导致为信息化而信息化倾向严重,远脱离政府各部门实际工作需求,多个地市在这种思路和规划下开展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难产。“+信息化”才是本质,依据新型智慧城市本质,制定发展路线和建设计划,结合政务、民生、经济和城市建设及管理四大版块大信息化项目重点实施,定会实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目标,造福人民。
参考文献
[1]赛迪研究院专家组.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未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21-25.
[2]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研究课题组.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2):97-99.
[3]熊璋.智慧城市[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2):23-25.
[4]杨正洪.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之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53-55.
[5]岳梅樱.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法论与分享[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7):4-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