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运
摘 要:目的:了解居住养老院老年人对团体照护服务的需求,分析团体照护服务对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干预效果,为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提高及在校护生素质提高提供新思路。方法:由接受过统一培训的50名护生对某养老院的50名失能老人进行连续3个月的团体照护服务。干预前后,分别对在校护生采用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护生版)进行测评;对养老院居住的老年人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护生的人文关怀品质得分优于干预前(112.58±11.44);养老院居住的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分也高于干预前(84.28±5.7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护生参与团体照护服务,不仅能提高养老院居住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能提高在校护生的人文关怀品质。
关键词:团体照护;在校护生;失能老人;人文关怀;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23-0178-02
我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最为严峻,我国老年人中大部分失能老人因家庭结构问题选择机构养老;当前我国养老机构中照顾失能老人的专业人员缺乏,导致失能老人生活质量偏低。2010年卫生部在全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背景下,提高在校护生的人文关怀品质是更顺利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根基之选。在校护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在专业人士带领下,可以发挥照顾养老院失能老人的能力,同时还可减轻养老机构的照护压力。本研究采用学校教育与养老院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办法,不仅提升了在校护生的自我人文素养,还有效改善了机构养老院总是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实现了教学-养老的双赢。
1 对象
采取自愿报名与择优挑选的原则,选取我校护理专业学生50例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培训。纳入综合表现良好的护生且护生知情同意、自愿参加,具有爱心和责任心。
采用便利抽样法,在唐山市选取一所养老院,随机挑选该养老院失能老年人50名,被选老年人满足国际通行失能老人的标准;排除各种精神障碍者、严重躯体疾患不能配合调查者。
2 方法
2.1 在校护生入养老院前培训
由具有丰富临床实践及教学经验的护理学老师及康复学老师运用团体动力学理论及护生人文关怀理论模型对在校护生实施团体照护服务的培训,经过培训,在校护生可以熟练地对养老院失能老人进行干预,改善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并提高在校护生的人文关怀品质。
2.2 干预方法
将50名在校护生分成5个小组,每组设一名负责人,并由参与本研究的研究生成员带领,负责各组的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所有考核通过后的在校护生由专门的老师带领到已经联系好的养老院,对该养老院的入选失能老人进行一对一干预。每周组织1-2次,每次时间为半天,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团体照护服务。具体干预根据老人具体情况,选择与老年人身心状况相匹配的护理操作、康复按摩疗法、疾病健康知识宣传和用药知识讲解等等;并且协助失能老人的专职护工做好生活护理。干预过程中注意观察老人的周边环境、眼神、表情、动作,适时地运用同理心,结合专业敏感及具体情况,分析养老院势能老人的目前状况。每次团体照护服务结束后,向老人表达感谢,并给予老年人相关生活建议与叮嘱。回到学校后团队小组进行沟通交流,记录照护服务后体会心得,并根据老人身心健康变化制定下次行动计劃。
2.3 评价工具
(1)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护生版)评价量表[1]:用于测量护生的人文关怀品质,该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①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农村/城镇、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担任班干部等。②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由人文关怀理念、人文关怀知识、人文关怀能力、人文关怀感知四个维度所构成,共计29个条目,得分越高,提示护士人文关怀品质越好,信效度检验良好。
(2)生命质量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共36个问题,8个维度,分别是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各维度采用百分制计分法,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状况越佳。SF-36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评价[2]。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及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 结果
3.1 养老院失能老人一般情况
在调查的50名居住养老院失能老年人中男14人(28%),女36人(72%);年龄最小者为60岁,最大者为96岁,平均年龄(78)岁,60-70岁13人(26%),71-80岁26人(52%),80-96岁11人(22%);轻度失能老年人19人(38%),中度失能老年人13人(26%),重度失能老年人18人(36%);居住养老院失能老年人对团体照护服务的需要意愿结果为需要46人(92%),不需要4人(8%);不需要团体照护服务者均出现在轻度失能老年人中, 对团体照护服务的满意程度,满意49人(98%),不满意1人(2%)。
3.2 养老院失能老人经团体照护服务前后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养老院失能老人接受团体照护服务前生活质量总得分为(84.28±5.78)分,接受团体照护服务后生活质量总得分为(116.38±6.3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5,P<0.05)。见表1。
3.3 在校护生参与团体照护服务前后人文关怀品质均分比较
在校护生参与团体照护服务后,人文关怀品质得分干预后(128.06±10.32)优于干预前(112.58±11.44);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校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四个维度关怀理念、关怀知识、关怀能力、关怀感知方面前后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print
4 讨论
在校护生参与团体照护服务活动能有效提高在校护生的人文关怀品质,护生的人文关怀品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训教育及各种关怀实践中不断地充实理论内涵与提升。刘莉、李惠萍的研究[3]也对在校医学生通过人文关怀实践教学来提升护生的人文关怀品质做了深刻的解释。本研究表明,在校护生接受了3个月的团体照护服务干预后,经过与养老院失能老人的沟通交流及团队之间、老师与护生之间的互动,在整个过程中,在校护生不仅熟知了本专业理论知识,并可以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这样既加深了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提升了专业实践能力。
在我国加速老龄化的背景下,养老机构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方面供需转为均衡,在疾病照护方面供需略微失衡,情感慰藉方面供需失衡较大。本研究组织在校护生团体对养老院失能老人实施团体照护服务,不仅可以帮助养老院照护人员减轻工作压力,也使老年人了解了自身健康问题及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在生活质量的生理機能及生理职能方面,有针对性的指导失能老人面对自身问题,并通过治疗及预防得以改善,在有躯体疼痛的失能老人,给予安慰及分散注意力、或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关怀性触摸,使老人疼痛得以减轻,在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方面,因为居住养老院的失能老年人长期居住于房间中,外出时间普遍减少,在校护生给予陪伴,带领其做简单的关节操、聊天、讲故事等,带给老人们生活的乐趣。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与失能老人的沟通与交流,失能老人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团体照护服务即为学生搭建了理论通往实践的桥梁,也为养老院的失能老人带去了福利。通过本次研究的开展,使在校护生更真实的接触到了专业的理论之外的实际应用;让他们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对今后的学习更加自信,同时还培养了在校护生的爱心、责任心、耐心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日益加速老龄化的背景下,希望有更多志愿者加入到团体照护服务行列中来,为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实现养老资源供--养双赢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弋冰.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7.
[2]张妍,谢瑞宁,程福源,等.济宁市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状况调查[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5,01:43-46.
[3]刘莉,李惠萍.临床学习环境对实习护生关爱能力影响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4,09:59-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