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家明
摘要 稻麦秸秆是宝贵的再生资源,推广应用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可以充分发挥稻麦秸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土壤肥力、是夏秋秸秆禁烧禁抛工作的成功经验之一。但在推广应用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实践过程中,避免不了出现各种风险。本文分析了推广应用稻麦秸秆全量还田的风险,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以达到改良土壤、增加土壤养分、提高稻麦产量、增加农民收益的目的。
关键词 秸秆还田;推广风险;对策;江苏淮安;洪泽区
中图分类号 S1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3-0041-01
淮安市洪泽区秸秆禁烧禁抛工作走在江苏省的前列。历年来,洪泽区秸秆禁烧禁抛工作措施扎实,成效明显,截至目前,未发现一处着火点、未冒一处烟、未污一条河,得益于洪泽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洪泽区夏季秸秆禁烧工作已于7月25日全面结束,秋季秸秆禁烧将于10月底全面展开,稻麦秸秆的出路在于秸秆全量还田或堆起来打包运走等综合利用。但在推广应用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实践过程中,常遇到各种风险,如机械切碎装置动力配套不先进、机械动力小、加之农机手为了节约成本,安装时少装切实刀片,导致切碎效果差,不同程度影响还田质量与效果,容易造成翌年种植减产、减收。
1 推广应用秸秆全量还田的风险
1.1 病虫害
从病虫害角度来讲,能造成病虫害累积。秸秆还田因机械功率小,加之农机手怕油耗高少装切实刀片,造成秸秆还田粗度增加,细度不够,秸秆中留存有一定量的病原菌、害虫的卵、幼虫、蛹等,如全蚀病、纹枯病、吸浆虫等,当稻麦秸秆翻入土壤后,病、虫不能随之灭亡,造成病虫害累积。
1.2 病原体残留
从病原体残留角度来讲,农田病原残体留量随着种植年限逐年增加。土壤含菌量逐步积累,有可能呈加重发生趋势;未腐熟的秸秆有利于地下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害虫取食、繁殖和发生[1];病虫害可在秸秆还田时直接发生或者来年越冬发生,病原体越积越多,增加了治理难度,不同程度地影响当年收成和粮食品质。若加大农药使用量,农药残留则会影响稻麦品质。
1.3 成本
从成本角度来讲,推广应用秸秆全量还田会增加成本。为了提高效率,现在小麦收割大多数都由收割机替代农民的镰刀。但是,由收割机收割后,留茬长,过去农民采用镰刀收割,习惯贴着地皮割,目的是充分利用秸秆作为燃料或饲料等。目前,机械收割留茬约15 cm。如果稻麦茬短,农民下茬耕种之前,只需耙1遍就可以把秸秆埋在土里,当成肥料;利用收割机收割后,留茬太长,需要耙2遍才能把秸秆埋在土里,每公顷地要多花几百元成本。此外,目前农村很多劳动力到城里去务工,留下年老体弱、病妇小孩在家种田,农户不愿收拾经济价值不高的秸秆,且秸秆还田会耽误下季播种,因此产生焚烧秸秆的念头。
1.4 操作规范
从操作规范角度来讲,秸秆全量还田可能会出现出苗不齐、苗黄等问题。这是由稻麦秸秆还田操作不规范、不标准、稻麦播种质量差等原因所造成的[2]。
1.5 资源综合利用
從资源综合利用角度讲,焚烧稻麦秸秆是资源浪费的行为。稻麦秸秆本身可以作为能源和原材料,是可以高效综合利用的资源。
1.6 环境保护
从环境保护角度讲,焚烧稻麦秸秆可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空气,破坏环境。焚烧稻麦秸秆引发交通事故和火灾等意外事故时有发生。
2 对策
2.1 秸秆收割后立即耕翻入土
稻麦秸秆收割后应立即耕翻入土,防止水分损失,加速腐熟分解。水田田间管理应坚持采取“干湿交替、浅水勤灌”的方法,并适时搁田,改善土壤通气性。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后,在腐熟分解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机酸,容易在水田中积累,达到一定浓度时会造成危害。
2.2 使用无病健壮的稻麦秸秆还田
应使用无病健壮的稻麦秸秆还田,防止病菌传播蔓延,加重下茬农作物病害。带病的稻麦秸秆不能全量直接还田,否则夏季或秋季农作物易发生病害,这类稻麦秸秆应销毁或高温堆腐后再施用[3]。
2.3 使用大功率农机
应用大功率的农机将秸秆切碎,切后长度≤10 cm,耕翻入土深度≤15 cm,覆土实严,镇压保墒,这样既可加速秸秆分解,同时又不影响播种出苗质量。
2.4 增施氮肥与磷肥
新鲜的稻麦秸秆碳氮比大,施入田地时,会出现微生物与作物争肥现象。秸秆在腐熟的过程中,会消耗土壤中的氮素等速效养分。在秸秆还田的同时,要配合施用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等肥料,补充土壤中的速效养分[4]。
2.5 提高土壤墒情
提高播种质量,适时镇压浇水。如小麦播种后,晾晒1 d,用石磙镇压,使土壤密实,消除大孔洞,使大小孔隙比例趋于合理,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有利于发芽扎根,避免小麦吊根现象。
2.6 使用稻麦秸秆发酵剂
推广使用稻麦秸秆发酵剂,可显著提高稻麦秸秆还田增肥增产的效果,增产幅度为5%~10%。
3 结语
稻麦秸秆是宝贵的再生资源,推广应用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可以充分发挥秸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土壤肥力,是夏秋秸秆禁烧禁抛工作的成功经验之一。但在推广应用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实践过程中,避免不了出现各种风险,对已出现的风险认真加以研究,积极采取科学防范与应对措施,以达到有效改良土壤、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益的目的。
4 参考文献
[1] 张庆玲.水稻秸秆还田现状与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6(8):223.
[2] 孟海波,韩鲁佳.秸秆物料的特性及其加工利用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8(6):38-41.
[3] 周立磊,周海涛,张海艳,等.浅析黑龙江省水稻秸秆还田现状[J].现代化农业,2015(7):13-14.
[4] 姚政,王树红,汪寅虎,等.上海郊区秸秆还田现状与对策初探[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01,18(3):40-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