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刘文生
发挥“院所合一”办院模式的优势,与国家肝癌科学中心比翼齐飞,吴孟超带领医院迈上新的征程。
95岁高龄的吴孟超仍然活跃在临床一线,每周亲自主刀多台高难度的肝胆手术。他是中国肝胆外科的主要开拓者之一,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人们习惯于他大专家的身份,却往往忽视了另一个身份——他创建并领导着一家肝胆外科医院,他是一名管理者。
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管理团队
午后,吴孟超身着一身洁白的海军服,向《中国医院院长》谈起医院的建设,他精神矍铄,眼里泛着光。放下手术刀,他也要考虑医院现实的问题,拿地,找钱,买设备,员工福利都要亲自打理。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浸注了他几十年的心血,他要打造独一无二的医院发展模式,推动肝胆外科事业向新的高度发展。
如果说和肝脏疾病作斗争是吴孟超毕生的事业,那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就是他做大、做强事业的强有力载体。
吴孟超引以为豪的是,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发展过程中始终把临床医疗和基础研究紧密结合。医院同时挂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和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两块牌子,临床和研究两条腿走路。
“临床和研究结合有什么好处呢?临床治疗过程中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以拿到研究所研究,研究有了结果再回到医院应用。研究所科研有什么新发现、新进展,可以拿到医院结合临床试验、应用。这样不断发展,使得临床治疗更完善,基础研究更加稳固。”吴孟超朴实的话语中蕴藏着医学发展的真谛。
实际上,从1956年吴孟超领导“三人研究小组”向医学禁区肝胆外科进军开始,他的事业就是在研究和临床的相互结合与转化中前进的。“上世纪60年代,肝癌治疗效果差,死亡率很高,我们想突破肝癌,就要首先了解肝脏的结构、功能、对身体的影响。”吴孟超说,1959年底,三人小组已经制作出肝脏标本108个、肝脏固定标本60个。通过制作标本,他对肝脏内部构造以及血管走向有了深入的了解,这为他日后施行肝脏手术打下了基础。
1960年6月,吴孟超在第七届全国外科学术会议上正式提出“五叶四段”肝脏解剖新理论,这一创新理论沿用至今,为肝脏手术提供了关键性的解剖标志,成为探索肝脏新手术的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此后不久,他又发明了简便、安全的肝脏外科手术新方法——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明显减少了肝脏手术出血,大大缩短了肝脏手术时间。
1963年,吴孟超采用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法实施中肝叶切除术获得成功,成为肝脏外科的一大突破,进一步提高了肝癌及其他肝脏病症的外科疗效。1975年,吴孟超成功地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重达18公斤的特大肝海绵状血管瘤,并发明了捆扎治疗血管瘤的新方法,使外科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成功率达到100%。
1979年9月,吴孟超应邀出席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国际外科学会第二十八届会议,6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外科专家参加的大会代表着世界外科的最高水平。吴孟超在大会作的15分钟学术报告,被称为“旧金山刮起吴旋风”。从旧金山回来,吴孟超意识到光靠手术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肝癌问题,此后他把人才培养的重点转移到基础研究上。
很快,吴孟超主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肝癌基础研究实验室,并以自己的影响力陆续把学生派往欧美国家去留学。事业越做越大,吴孟超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施展自己的才华。
1978年,他在长海医院申请成立全国第一个肝胆外科,在建制上实现了我国肝胆外科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转变,1979年,肝胆外科入选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93年,肝胆外科获准发展成长海医院的“院中院”,共200张床位,同时,肝胆外科研究所也正式成立,吴孟超实现了他人生事业的第二次飞跃。
1996年,脱离长海医院、实现独立法人地位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研究所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也是迄今唯一的一家肝胆外科专科医院。这一年吴孟超74岁,丝毫不像过了古稀之年,他像一个正值壮年的医生,踌躇满志,要把一腔热血奉献给医院和肝胆外科事业。
他为年轻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确定了“临床基础并举、治疗预防并重”的发展模式和质量体系。他要在做强做精肝胆外科的同时,发展一支研究队伍专门从事基础研究,探索肝癌发生发展的关键性机理,寻求实现肝癌诊疗技术新突破。此后,这一模式被实践证明是一条非常正确的团队建设道路,对提高疾病诊治的质量和水平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国内很多单位纷纷学习效仿。
扎实的技术水平和基础研究,让医院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和治疗、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抗复发治疗、复杂胆道疾病的手术治疗、肝胆疾病的内窥镜治疗及肝移植等方面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东方肝胆医院很快在国内外闻名遐迩。
吴孟超遇到了烦恼,医院现有规模渐渐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医院现址无法再扩大规模,只得另选新址。2006年,吴孟超到处跑着找地。他的奔波得到了回报,嘉定区政府支持东方肝胆医院在当地落地,并把安亭镇一块400亩的地块划拨给了医院。地方有了着落,接下来的事情便是筹资。
吴孟超从抽屉中翻出一个笔记本,他在那上面详细记载了资金来源。国家发改委投了多少资金,总后、上海市财政、学校、嘉定区、医院各自拿了多少资金,他向记者一一展示。2010年4月,以现代化、信息化、园林化为目标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安亭新院正式开工建设。东方肝胆医院和吴孟超的事业在他即将90岁时翻开了新的篇章。
吴孟超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
2015年10月18日,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安亭新院试运行。彼时,老院区共有门诊、住院、科研3幢大楼,床位754张,手术室11间。2015年收治住院患者2.8万人次,开展外科手术8000余次,年增长率5%以上。相对狭小的空间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医院的发展。
试运行的安亭新院医疗用房面积是老院的3倍,手术室从11间增加到了30间,床位从754张增加到1500张,医疗设施、硬件设备也增加了1倍多。新院区在保持现有特色学科的基础上,建设内科等支撑学科,发展其他外科和专科。因为在吴孟超看来,医院面对的不光是肝脏这个器官,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肝脏手术涉及的不仅仅是肝胆外科,而是包括内外科在内的综合性治疗。因此,在安亭新院的学科设置上就不能单纯地按照以前的思路。
作为第二军医大学实现“一体两翼”战略布局的“先锋队”,医院汇聚了以长海医院急诊科主任何建和骨科教授康一凡、长征医院心内科教授赵学为代表的近30名各学科领军人物加盟。医院拥有上海首台第五代射波刀系统等国际一线品牌的大型检查诊疗设备,30间手术室全部为空气净化手术室,是国内一次性建成手术室最多的单体建筑。
与医院一墙之隔的是国家肝癌科学中心。2006年1月,吴孟超院士牵头,联合肝癌研究相关领域的6名院士,向时任总理温家宝递交《关于加强我国肝癌集成式研究的建议》,申请成立国家肝癌科学中心,集中优势力量研究肝癌的诊治和预防,一时被医药界传为“七君子上书”。2009年8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在上海建立国家肝癌科学中心, 这是继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后立项的第二个国家级科学中心。
2016年,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基本建成,在更高层面形成了肝癌研究从临床到基础、从预防到医疗、从项目到平台一体化的集中攻关和协同创新研究体系。毗邻安亭新院的选址就是考虑到研究中心绝不能是“空中楼阁”,绝不能脱离临床。这种结合就是保证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就是要从临床中发现科学问题,通过基础研究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再把这些实验研究的成果转化到临床应用上。
吴孟超说,这就是转化医学,几十年来,他们都是这样干的。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吴孟超领衔的“肝脏外科三人研究小组”向肝癌挑战时,他们就遵循了这个思路,吴孟超习惯性地把它称为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科研从临床中来,最终要应用到临床上去。60余年的坚持中,一大批直接应用于临床的科研成果相继产生。
这样的眼光和战略,确保了医院在肝癌的预防和诊疗方面一直走在国家和世界的前沿,成为最早的名符其实的研究型医院。现在,该院很多医生已经意识到基础研究对临床治疗的帮助和重要性,许多外科主任都会把自己的研究生送到实验室培训,做一到两年的基础研究。
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在2017年正式投用,以安亭新院为依托,紧紧围绕降低我国肝癌发病率、病死率的目标,精准聚焦肝癌研究领域的重大科技关键问题,开展肝炎、肝硬化向肝癌发展的预警与预防等转化医学研究,并为肝胆肿瘤的精准治疗提供支持,成为国内转化医学和精准治疗新高地。
安亭新院与国家肝癌科学中心比翼齐飞,将形成基础、临床、应用“三位一体”的全球最大的、第一流的肝胆外科“超级舰队”。
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和研究中心,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癌切除例数、切除率、生存率等指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医院以“肝胆疾病”诊治为纽带,学科布局上专注肝胆,细化和明确亚学科设置和突破点,开设六个肝脏外科病区、三个胆道外科病区、三个微创介入病区、肝胆内科、中西医结合科、生物治疗科等多个亚学科,形成了以肝胆外科为核心学科,其他学科作为重要支撑的优势学科群。2016年,医院门诊量230573人次,住院量25821人次,手术量8836人次。
截至2015年底,吴孟超已率领同事们成功实施肝脏切除术2万余例,胆道手术1万余例,积累了国际上最大宗的肝癌病例库和标本库,手术成功率达98.5%,肝癌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53.2%,小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达80%以上。术后生存时间最长的已达49年,患者至今健在。肝癌切除例数、切除率、生存率等指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医院近90%的患者来自外地,目前年均肝胆手术8000余例,肝脏肿瘤手术例数全国最多。收治的患者中,很多患者在当地医院无法医治后慕名而来,因此,收治病种的疑难复杂程度很高。在上海市申康中心通报的病种绩效结果中,该团队肝脏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例数最多,三四级手术占比达到68%,CMI指标达到1.22,均列上海市医院首位。
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并没有带来医疗费用的高企。医院根据肝胆疾病的特殊性,探索建立肝癌的手术治疗、微波射频治疗、介入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等4条路径,近三年完成临床路径10000余例,占出院人数的25%。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医院有效规范了诊疗行为,使患者平均住院日、均次费用得到一定程度缩减。在上海市的病种绩效结果中,均次费用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费用全市最低。
吴孟超曾豪言,“要把中国肝癌大国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他明白,要实现这一目标,光靠手术不行,必须用基础研究的成果从源头上进行预防和控制。近年来,他带领团队把肝癌早诊、早治和预防摆在和外科治疗同等重要的位置,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开展肝癌普查和筛查。为补齐“重治轻防”这块“短板”,早在1976年,吴孟超就带领学生在上海开展了18万人次的肝癌普查,探索出了肝癌早期诊断的新经验。医院与江苏启东、海门等肝癌高发区建立长期科研协作,及时向他们推广应用肝癌防治新理念、新方法。此外,还在重大专项支持下建立基于公共网络的原发性肝癌数据填报平台,通过对随访和登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及时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揭示“炎-癌”转化机制。吴孟超团队从探索慢性肝炎发生和恶性转归的微环境入手,逐步系统地阐明炎症促进细胞癌变的遗传学基础,揭示慢性肝炎转归的病理过程,明确肿瘤发生早期的重要分子事件并探明其中的关键环节,为实现靶向炎性微环境的基因与细胞治疗奠定重要基础。
三是寻求肝癌早诊标志物。团队历经10余年的研究揭示,GPC3作为特异的肝癌诊断标志物,如果与甲胎蛋白检测联合应用,其肝癌敏感性可提高到72%,在肝癌预警、早期诊断和快速诊断新技术上获得了重要突破。
四是建立肝癌复发防治体系。发现7种功能各异的个体化预测肝癌复发的新方法,建立4种复发预防新技术,显著提高肝癌复发的防治水平;针对乙肝/肝硬化这一肝癌发生的“土壤”,团队率先证实抗病毒治疗预防肝癌复发的价值,在临床应用大大延长了肝癌患者生存时间。
吴孟超一再强调,把肝癌的研究尽可能地前移,从预防、发病源头上寻找到答案,这样可以使国家减少大量卫生资源的消耗,使患者不患或少患肝癌,提高早诊率、降低病死率。这是他事业的使命所在,也是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