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强 ,张德才 ,徐东永 ,左彦利 ,张博谦
(1.河北省河间市农业局,河北河间062450;2.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河北河间062450)
国欣棉15是由sGK3与汉南大铃杂交系统选育而成,母本sGK3(国欣棉3号)来源于中棉所17导入抗虫基因系统选育而成,分别通过河北省及国家审定;父本汉南大铃为鄂棉13号变异株后代系统选育而成。2004年组配后,先后在河北河间、湖北潜江、海南等地,经8代系统选育而成。2010年在潜江试验表现突出,定名为国欣棉15,并于2013年获得在长江流域棉区生产应用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农基安证字(2012)第063号]。2014―2015年参加国家长江流域棉区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16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棉花品种生产试验。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20170005。
国欣棉15在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31 d。出苗好,长势强,整齐度好,不早衰,吐絮较畅,株型较紧凑,株高111.5 cm。果枝较长,茎秆粗壮,茸毛多。叶片较大,叶色深,铃卵圆形。第1果枝节位7节,单株结铃28.7个,铃重6.4 g,衣分 42%,籽指11.9 g,霜前花率94.3%,僵瓣率11%。经鉴定,抗枯萎病(病指6.7),耐黄萎病(病指25.9),抗棉铃虫。
2014―2015年国欣棉15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每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48.4 kg、104.3 kg和98.5 kg,分别比对照鄂杂棉10号[1]减产 2.7%、3.9%和5.6%。2016年生产试验中,国欣棉15平均每667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48.6kg、100.2 kg和93.0 kg,籽棉比对照鄂杂棉10号增产0.6%,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比对照鄂杂棉10号减产0.6%和0.9%。
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HVICC校准),2年结果平均:国欣棉15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 29.5 mm,断裂比强度 30.4 cN·tex-1,马克隆值5.5,断裂伸长率5.9%,反射率77.8%,黄色深度8.0,长度整齐度指数85.5%,纺纱均匀性指数141。
长江流域棉区育苗移栽于4月上中旬播种,5月上中旬移栽;直播不晚于4月底。
高水肥地块每667 m2留苗1 500~1 800株,中等肥力地块每667 m2留苗1 600~2 000株。
轻施苗肥,稳施、早施蕾肥,重施花铃肥,并注意增施有机肥,补施盖顶肥,喷施叶面肥。
2代棉铃虫一般不需防治,3代、4代棉铃虫当百株2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并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等害虫。
参考文献:
[1]许华兵,邹勇,朱桢明,等.鄂杂棉10号的选育[J].中国棉花,2005,32(9):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