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棉区棉花“三集中”的轻简高效理论与栽培途径

2018-01-14 04:49刘瑞显周治国陈德华张志刚郑曙峰杨长琴张国伟
中国棉花 2018年9期
关键词:现蕾棉区结铃

刘瑞显 ,周治国 ,陈德华 ,张志刚 ,郑曙峰 ,杨长琴 ,张国伟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下游棉花与油菜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14;2.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南京210095;3.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225009;4.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湖南常德410101;5.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合肥230001)

麦(油)棉两熟是长江流域棉区的主要种植制度,而以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为主的植棉方式,存在用工多、劳动强度大、不利于机械化作业等问题。在当前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的背景下,轻简化栽培是棉花生产的必然选择[1]。而要实现棉花生产轻简化,必须改变种植方式,改育苗移栽棉为麦(油)后机械化直播棉[2-3],并完善简化施肥、轻简管理等技术和通过集中现蕾、集中成铃和集中吐絮调控技术等,才能实现棉花生产轻简高效。

麦(油)后直播棉花在大麦、油菜收获后的5月底至6月初播种,7月上旬现蕾,7月底开花,9月底开始吐絮[4],与常规的营养钵育苗方式相比,结铃期缩短30 d以上,吐絮期缩短45 d以上。这就要求集中现蕾、集中成铃和集中吐絮(以下合成“三集中”)才能实现不低于传统种植棉花的产量,从而达到大面积生产应用的要求。为此,必须在有限的开花结铃期内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促进成铃,通过密度[5-7]、肥料[8-11]、化控[6-7]等关键栽培技术的应用形成成铃时间集中、空间分布紧凑、成铃强度高的群体。

笔者在长江流域棉区多年多点试验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基于棉花“三集中”轻简高效理论,并在此理论指导下形成了完整的麦(油)后早熟棉精播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多年多点的示范表明,麦(油)后早熟棉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具有省工、节本、提质、增效的显著效果,真正解决了棉花田间管理工序简化、作业次数减少和农机农艺融合的问题,实现了棉花种植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向“轻简快乐型”的转变,并为加快提升我国棉田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1 麦(油)后直播棉花“三集中”的轻简高效理论

长江流域棉区麦(油)后直播棉由于播期的推迟,现蕾、开花期显著推迟,要实现产量不低于传统的育苗移栽棉花,必须要集中现蕾、集中成铃、集中吐絮才能达到大面积生产应用的要求。根据其生育进程,该种植方式下应于7月现蕾,7月底至9月中旬成铃,9月下旬开始吐絮,10月上旬脱叶催熟后实现集中吐絮[2];棉株成铃应集中于内围和中上部,且8月15―30日成铃强度高,达3.0万个·hm-2·d-1以上,既有利于优质桃的形成,又能达到“三集中”和优质高产同步的目标[12]。

1.1 麦(油)后直播棉花“三集中”的本质指标

麦(油)后直播棉群体于7月集中现蕾,7月10―25日形成现蕾高峰, 在 10.0万个·hm-2·d-1以上;集中成铃于8月的温光高能期,尤其是8月15―30日早秋桃成铃期成铃强度高峰,在3.0万个·hm-2·d-1以上[5],为集中吐絮奠定基础;10 月上旬脱叶催熟后于10月下旬集中吐絮。而成铃开始时间推迟至8月10日后或秋桃形成期的成铃强度降低,则棉花群体铃数减少、铃重减轻,产量大幅降低。

1.2 麦(油)后直播棉花“三集中”的群体结构指标

建立合理的株型与高效的群体结构是作物实现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麦(油)后直播棉实现“三集中”的群体结构为[12]:群体果枝90.0万~100.0万个·hm-2, 群体果节 300万~350万个·hm-2,9月20日最适叶面积指数4.0左右,最终成铃90.0万个·hm-2以上;其中,中、上部铃占65%以上,最终秋桃占总铃数50%以上,优质桃比例在75%以上。

1.3 麦(油)后直播棉花“三集中”的株型特征

麦(油)后直播棉实现“三集中”的适宜株型为[12]:株高100~120 cm、果枝始节位保持在5~6节且高度>20 cm。主茎节间直径0.4~0.6 cm、主茎节间长度5.0~10.0 cm;果枝节间直径0.2~0.4 cm;果枝长度22~30 cm,达到封行但又不重叠,可最大程度利用光能,有利建立高光合效能群体;最终果枝11~13个,果节35~55个,节枝比为3.2~3.4。

1.4 高产示范进一步验证了“三集中”轻简高效理论的可行性

2016―2017年在长江流域棉区江苏大丰、射阳等地麦(油)后直播棉高产示范结果表明,选用早熟、结铃集中、上桃快的高产棉花品种,麦(油)后直播棉产量4 100~5 500 kg·hm-2的高产田块群体,株高在92.5~110 cm,6月底至7月初现蕾,7月底开花,8月15―30日成铃高峰期成铃强度在3.0万~3.5 万个·hm-2·d-1, 成铃占总铃数 58.9%~89.5%,实现了集中现蕾与集中结铃。最终果枝104.6万~245.9万个·hm-2, 果节 330万个·hm-2以上,最终成铃82.4万~120.0万个·hm-2;其中,中、上部铃占70%以上,早秋桃占50%以上。吐絮期脱叶催熟后吐絮率97.9%~100%,实现了集中吐絮。

2 实现“三集中”的栽培途径

要实现麦(油)后直播棉“三集中”的轻简高效生产,需要根据当地生态和生产条件,通过对早熟棉生长的合理调控,在最佳结铃期、最佳结铃部位和棉株生理状态稳健时提高其成铃速率,多结铃、结优质铃;使棉叶系统的高光合效能期、成铃高峰期和当地光热资源高能期相同步。为此,通过品种、密度、肥料运筹以及化学调控等关键栽培技术研究,确定轻简高效的最优栽培途径,为麦(油)后直播棉轻简高效技术应用提供支撑。

2.1 适宜的早熟品种是实现麦(油)后直播棉“三集中”的基础

适宜早熟品种是麦(油)后直播棉“三集中”轻简高效的基础。麦(油)后直播棉品种应具有早熟性好且结铃吐絮集中的特征。通过对不同地域来源的早熟品种进行麦(油)后直播试验[13],结果表明,中棉所50生殖生长转化早,5月底播种,1.5~2.0叶期已开始花芽分化,果枝始节位5.0左右;7月上旬现蕾,7 月 5―30 日现蕾强度在 9.0万个·hm-2·d-1以上;7月底开花,7月30日―9月20日成铃强度在 1.8 万个·hm-2·d-1以上;9 月下旬开始吐絮,脱叶催熟前(10月上旬)铃期30 d以上棉铃占总铃数90%以上。全生育期110 d左右,其叶片高光合效能期、成铃高峰期都在光热资源高能期之内。株型结构为:株高100~120 cm,铃期45 d左右,单株果枝11~13个,果节35~55个,节枝比为3.3~3.4。因此,其生长发育特性符合麦(油)后直播棉“三集中”的要求,是目前麦(油)后直播棉技术的适宜品种。

2.2 高密低肥是麦(油)后直播棉实现“三集中”的最佳技术途径

麦(油)后直播棉种植密度增加至9.0万~10.5万株·hm-2[5-7],施氮量降至 105~180 kg·hm-2[8-11],P2O5降至 30~45 kg·hm-2,K2O 降至 90~105 kg·hm-2,于播种和开花时施用,其中氮肥施用比例分别为40%和60%,磷、钾肥分别为50%和50%。缩节胺用量 105~150 g·hm-2,于蕾期、(刘瑞显,等)长江流域棉区棉花“三集中”的轻简高效理论与栽培途径开花期和打顶后10 d左右喷施,用量比例为1∶2∶4时可使7月5―30日现蕾强度达到9.0万个·hm-2·d-1[6],现蕾高峰期 7 月 10―25 日现蕾强度达10.0万个·hm-2·d-1;7月 30日―9月 20日成铃强度达 1.8 万个·hm-2·d-1, 高峰期 8 月 15―30 日达3.0 万个·hm-2·d-1。 在 10 月上旬通过脱叶催熟剂应用,至10月底吐絮率90%以上。最终株高90~110 cm、果枝始节位保持在5~6,单株果枝11~13个,果节35~55个,节枝比为3.3~3.4。棉铃75%形成于中上部、早秋桃占50%以上,优质桃占75%以上。

2.3 轻简技术的集成实现了麦(油)后直播棉的“三集中”

于2013―2017年在江苏省大丰市和兴化市进行麦(油)后直播棉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示范,结果表明,应用早熟品种中棉所50,于5月25日―6月5日机械直播,种植密度在9.0万~10.5万株·hm-2,施氮量降至 135~150 kg·hm-2(基肥 40%、花铃肥60%),并加大缩节胺用量,在此栽培技术调控下平均籽棉产量3 950 kg·hm-2左右,现蕾集中于7月5―30日,现蕾高峰于7月10―25日,现蕾强度10.0 万~10.5 万个·hm-2·d-1; 成铃集中于 8 月 5日―9月20日,成铃高峰于8月15―30日,成铃强度 3.0万~3.3万个·hm-2·d-1;9月下旬开始吐絮,于脱叶催熟剂使用后15~30 d,吐絮率达到90%。

致谢:

感谢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对本研究的支持。

猜你喜欢
现蕾棉区结铃
伊犁河谷区域棉花新品种筛选试验分析
南疆棉区4种化学打顶剂应用效果的研究
2020 年新疆棉花生长气象条件分析
长江流域缩节胺运筹对小麦后直播棉产量的影响
低温春化与光周期调控对普通白菜抽薹性状的影响
超高产优质棉花品种新陆中42生理特征及产量结构的研究
主要气象因子对火龙果开花结果物候期的影响
低温春化对乌塌菜抽薹开花的影响
美国农业部公布各产区2018年度棉花产量情况
不同光源对青梗菜现蕾和开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