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会惠
摘 要:想要真正地提升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水平,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就需要把数学教材与生活中的事件、情景等进行有机的融合,以此为契机,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断提升。所以,针对目前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实际情况,对如何以生活为基础建立全新的教学体系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希望能够为同行业的从业者提供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生活元素;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比起语文和英语这类语言类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从最简单的计算到复杂的推演,都能够为生产生活提供许多便利。所以说,数学这个学科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下,我们发现,现在小学数学课堂非常死板僵化,课本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无论是多么抽象多么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也一概要求学生自己进行理解,不加以其他辅助手段。这样在影响了孩子们学习水平和学习成果的同时,还有可能让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本文对这种教学中出现的不良现状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组织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
实践是学生加深知识印象最好的方式,所以我们可以将动手实践和数学学习相结合。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首先对课本上的重点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符合教学实际的实践方法,并且以此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举个例子来说,当我们在讲授分数这一节课的时候,可以先把分数的有关知识进行讲解,让孩子们先计算出 + 的结果,而后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教学道具,让学生自己进行拼装验证,把七份中的一块和七份中的五块拼合在一起,让他们与计算的结果进行对照,看看是否一致。如果算对的同学比较多,我们可以让那一部分错了的学生再重新算一次,如果算错的同学比较多,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将分数加法再进行一次讲解,从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样既能够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提升对知识的了解,又能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程度有一个了解,一举两得。
二、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探究与发展的习惯
小学生一般都处在7~12岁这个黄金年龄段,这个年纪的孩子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对于世界的好奇心也很重,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就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将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和情景融入学习中,从而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将知识学习透彻。而且,笔者发现,如果能对学生的生活阅历进行培养,是非常有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的。所以我认为,我们可以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积累,这样更便于我们将数学和生活相结合,提升他们的数学水平。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在带领学生学习“分数的性质”这个章节的时候,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到阳光下,让他们将一个十厘米的木棍放在一棵大树的旁边,让他们测量出大树的影子和木棍的影子分别多长,而后问问学生,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算出大树的高度,在课上的时候,我们可以就这个问题进行提问,听取学生的思路。而后再对新课进行导入,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能够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授课完毕后,我们可以对大树与影子的问题进行解答,因為阳光是不变的,所以木棍与影子的长度形成的分数,就与大树与影子之间形成的分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我们就可以求出大树的高度了。通过这种在生活中进行的数学探究,除有效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外,还能够让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发现精神都大大提升。
三、利用生活元素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在近年来的教学方式中,一种名为情境创设法的教育手法正在悄然兴起,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结合课本上的知识,设定出与生活因素有关的教学计划,从而让学生在对生活经历的回忆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在带领学生学习路程与速度这一部分的知识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将生活中与之有关的经历讲述出来,提出当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路程和速度这部分知识的理解。这种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推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为了适应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全面发展的新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与生活元素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小学阶段数学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学军.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元素的挖掘与应用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7(13):79,94.
[2]徐雪雯.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元素的渗透方略[J].小学生(下旬刊),2017(7):54.
[3]李存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元素的应用分析[J].学周刊,2016(28):155-156.
[4]李冬梅.关于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2):46.
编辑 张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