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市上下已经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精神的热潮。全市经济和信息化系统按照市委统一部署,迅速行动,开展了集中学习,启动了入企宣讲等学习活动,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加快实体经济发展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推动形成生动实践。
深刻认识党的十九大对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的重大指导意义
党的十九大全面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清晰擘画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步骤、重大方略和实践路径,在关系未来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发展问题上提出了新理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党和国家事业新征程,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党的十九大报告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有利于我们自觉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快推进首都现代化建设,更好落实“四个中心”功能,是我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新时期我们做好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理念、思想和行动的指南。
深刻认识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意义。党和国家将发展实体经济摆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体經济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是强国之本、兴国之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潮中 ,先进制造业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通信技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体经济作为最强有力的创新驱动器和最适宜的新技术验证场,在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中坚作用。工业和信息服务业不仅是发展实体经济的主阵地,也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我们要集约高效推进实体产业发展,持续为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保障。
要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战略判断,为新时代谋划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指出,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两个重要论断一脉相承,高度一致,既提出了矛盾问题所在,又提出了在实体经济领域解决矛盾问题之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是我市实体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的重点目标。
加快推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经过多年的建设实践,本市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已经在多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发展。进一步推进实体产业占据全球价值链高端,是北京参与全球产业竞争与合作的关键目标。在深入落实首都功能定位,推进疏解、减量背景下,我们既要坚定不移淘汰落后产业,又要未雨绸缪防范实体经济“空心化”,持续在提升产业创新引领能力、增强高端产业根植性上下功夫,牢牢把握全球价值链高端,辐射引领京津冀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迅速掀起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全市经济信息化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
加强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工作组织。细化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的工作计划,坚持以上率下。市经济信息化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主要内容,制定系统学习培训计划;全系统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学习中要率先垂范、做好表率。迅速组织发动,坚持步步深入,使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机关、进支部、进企业,转化为全市经济信息化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企业的自觉行动。
采取多种方式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一是要结合文件学。认真学、反复学,原原本本地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章、公报等,全面准确把握十九大精神实质。二是要结合实践学。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通过与日常工作实践相结合,切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深、学透、学明白。三是要结合调研学。要深入企业一线,面对面与群众交流,捕捉干部群众的兴奋点,让朴实的理论问题与群众的思想认识见面。
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有宣传、有贯彻、有落实、有反馈。组织贴近工作、贴近实际的宣讲工作,既要依靠专家,搞好专业理论宣讲,又要依靠党员干部,搞好岗位宣讲,还要把宣讲成果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推动十九大精神转化为坚定的政治信念、饱满的发展信心、认真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举措。强化舆论引导和学习反馈,及时宣传反馈企业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的新进展、新业绩,宣传全市经信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新成效、新气象。
深刻领会、积极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
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在落实各项目标任务上下足功夫。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扎实推进疏解功能谋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协同发展提升产业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
一是坚持疏解整治促提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执行禁限目录和新修订的淘汰退出目录。按照全市2018~2020年疏解一般制造业工作方案,继续推进一般制造业企业疏解退出工作。强化“散乱污”企业动态监管治理,对“散乱污”企业发现一家,上账一家,治理一家,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严格落实《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2017年版)》,推动各区建立企业排查清单。按照属地为主、层层落实的原则,全面清理整治镇村产业小区和工业大院。高度重视“疏解整治”工作的“促提升”效果,严格按照规划,鼓励腾退空间用于“高精尖”产业发展。
二是坚持共建共管共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对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时间节点,加大推进力度。将雄安新区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突出位置,努力推动雄安新区与城市副中心形成“两翼齐飞”的生动格局。落实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加强三地产业政策衔接,推动建立汽车改装车公告管理、质检互认等制度。统筹完善市区两级和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加强“4+N”产业园区建设,加强产业转移项目统计监测。实施京津冀北斗卫星导航区域应用示范项目和京津冀联网智能制造示范行动。推动京津冀信用体系、中小企业服务和信息化应用协同发展。
三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出台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医药健康等领域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形成高精尖产业建设细分领域施工图。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简政放权,落实降成本工作方案和企业减负措施,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改善营商环境,积极引导企业提高发展高精尖产业的预期。做好项目储备,积极整合资源,精准对接服务,大力支持高精尖产业项目发展。注重存量优势产业转型提升,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支持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统筹推进“两化”融合、军民融合、二三产融合,实现融合創新。办好国际软件产业博览会和世界机器人大会。推动工业和信息服务业健康运行。
四是全面推进产业创新,不断发展产业价值链高端。大力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与2025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落实。结合各区产业基础以及最新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组织“城—区”对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在三大科学城与各区之间的良性互动,打通产业创新链条,全力抓好“三城一区”建设。围绕重大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和以行业领军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团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持续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抓好创新载体建设,加快布局市级产业创新中心,积极推动市级产业创新中心晋升至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按照新标准新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分别创建一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发挥亦庄、顺义区产业创新优势,争取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五是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加强信息惠民服务。将智慧城市建设摆在构建超大型城市治理体系的突出位置,整合应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手段,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推进城市副中心各项信息化设施、智慧城市工程项目落地。协助市机关搬迁办编制行政办公区信息化搬迁工作方案,指导首批搬迁单位的信息化搬迁工作,保障各部门顺利搬迁入住。完善面向智能时代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启动5G试点工作,持续扩大免费无线上网服务场所范围。实施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管理办法。上线北京通APP2.0版本,实现北京通首页调整及优化、实名认证流程优化、卡证服务接入,完善“北京通”惠民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方案,逐步将“北京通”打造成为全市民生政务服务的窗口。继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推动信用体系延伸到经济社会各领域,打造信用北京“金字招牌”。扎实做好无线电管理、应急通信和信息安全等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六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凝聚起干事创业的磅礴正能量。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就必须毫不动摇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市经济信息化系统要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增强“四个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落实巡视整改各项任务,打造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确保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以上率下,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为全市经济和信息化事业创新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作者:张伯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责任编辑 / 高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