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介绍船厂处理32500DWT散货船挂舵臂铸钢件与船体外板焊缝在坞修时发现的延迟裂纹,从力学及化学性能方面分析裂纹产生的原因,给出有效的焊接工艺方案,为今后处理类似问题提供解决方法。
[关键词]挂舵臂;延迟裂纹;焊接热影响区;后热缓冷;
中图分类号:S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2-0256-01
1.前言
2011年,我司为某船东建造32500DWT散货船,在坞内检查时,发现挂舵臂与船体钢板焊接处有两条细小的裂纹,本船为悬挂式舵,交船已经有1年多时间,已过了质保期。船东向船厂求助,我们根据船东提供的检查报告,分析裂纹产生的原因,并给船东和现场验船师提供详细的焊接裂纹修复工艺,同时现场指导,顺利地解决了问题。下面介绍我司对该船挂舵臂铸钢件裂纹修复所采取的工艺措施。
2.挂舵臂铸钢件焊缝裂纹概述
挂舵臂焊缝的裂纹位置见下图,在与厚度为65mm的船体外板焊接处有2条裂纹,单条裂纹长度约900mm,呈L型,深度为55mm,左右舷对称。焊缝处船体结构为高强钢的E级板,抗拉强度为490~620N/mm2,屈服应力最小值为355N/mm2。铸钢件的抗拉强度大于400N/mm2,屈服应力最小值为200N/mm2(图1)。
3.挂舵臂铸钢件裂纹产生的原因分析
经研究,我们认为此处出现的裂纹为氢致延迟裂纹,出现的原因如下:
(1)焊缝处存在较大的焊接内应力是导致裂纹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此处铸钢件厚度较大,且铸钢件与钢板接合处截面积存在突变,加大了焊缝处的内应力。
(2)在使用过程中挂舵臂承载舵叶传来的较大的交变载荷,从而给焊缝施加了巨大的附加应力,长期处于如此恶劣的工况下工作,也是裂纹出现的原因之一。
(3)焊缝熔敷金属中存在一定量的扩散氢,是引起此处铸钢件与高强钢焊接冷裂纹的主要原因。高强钢焊接接头的含氢量越高,裂纹的敏感性越强,此类氢致裂纹具有延迟的特征。
4.挂舵臂铸钢件焊接裂纹修复工艺
4.1 修复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由于焊接裂纹发生在铸钢件与船体外板的异种材料的对接焊缝上,相比高强高,铸钢件的含碳量最高,所以我们只需要分析挂舵臂铸钢件的焊接性。
(1)铸钢件的碳当量越高,散热越快,容易形成淬硬组织,其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淬硬倾向越大,冷裂纹敏感性也越大,也就越容易产生冷裂纹。利用国际焊接协会(IIW)提供的计算公式,根据挂舵臂的化学成分,我们计算的碳当量为Ceq=C+Mn/6+(Cr+Mo+V)/5+(Cu+Ni)/15=0.57%,处于高碳当量区间,必须采用特殊的焊接工艺措施。
(2)挂舵臂铸钢件厚度越大,拘束度越大。焊接时,熔池温度很高,在金属的屈服为零的情况下,熔敷金属处于自由变形状态,当焊接热源移开后,金属恢复强度时其收缩受到周围金属的限制,同时组织转变过程中又发生体积的变化,从而产生焊接残余应力。由于挂舵臂铸钢件是个整体,与之焊接的高强钢厚度为65mm,刚性非常大,焊缝冷收缩产生的内应力就集中在焊缝及热影响区内,产生冷裂纹的可能性就非常大,需要注意采取后热缓冷的工艺措施。
(3)降低焊缝的氢含量,使熔敷金属中扩散氢能快速逸出是焊缝修复的关键因素。由于应力集中部位集聚的扩散氢是形成冷裂纹的重要原因,而目前裂纹最深裂纹达到55mm,由于无法在背面施工,其坡口吸潮面积较大,加上6月份为梅雨季节,海边空气湿度大,所以防止冷裂纹的难度较大。
综上所述,挂舵臂铸钢件焊接裂纹的修复难度是非常大的,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工艺措施。
4.2 焊接裂纹修复工艺
(1)焊接材料的选用。焊接材料选用应根据母材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焊接性能综合考虑,对于异种钢的焊接,推荐采用与强度级别较低的母材相匹配的焊接材料,可以防止冷裂纹。此处铸钢件的强度级别较低,焊接材料的熔敷金属的重要化学成分应与铸钢件的母材相同或相近。由于挂舵臂铸钢件刚性大,并且处于受载荷状态,我们选用熔敷金属韧性和塑形较高的E5015碱性低氢焊条,采用直流反接法,相关的焊接工艺评定工作船厂已有现成的。焊条需要进行300~350℃烘干2h,尽可能减少焊条的氢含量,使用时放在保温筒内,保温筒要保持通电保温状态。
(2)气刨焊接坡口前和焊前预热。对气刨焊接坡口位置和焊接位置进行预热处理,有助于氢的逸出,减缓焊件的冷却速度,从而避免在气刨坡口及焊接时产生裂纹。预热温度应选择150~300℃,预热速率不能超过100℃/h,预热范围在焊缝两侧100~200mm以内。为方便控制预热温度和使预热均匀,采用温控仪控制的电磁加热,预热温度用点温计监测。
(3)焊接坡口制作。预热后,开始用圆形碳棒刨掉裂纹源,焊接坡口尽量做成“U”型,减少母材熔入量,且不得有尖角,以减少坡口根部应力集中。由于经过碳刨后,焊接坡口表面深度0.2mm以内含碳量会增加,对防止焊接裂纹非常不利,须用角磨砂轮磨掉坡口表面约0.4mm,同时将坡口两侧约50mm范围用砂轮打磨干净,以保证焊接质量。坡口打磨光滑后,还需做着色或者磁粉探伤,不得有裂纹或其它未清除缺陷。
(4)合理的焊接工艺。挂舵臂铸钢件裂纹较深,坡口较大,处于横焊和立焊位置,并且母材厚度大,碳當量值较高,所以采用多层焊,并适当降低线能量,提高电弧电压,限制焊道的厚度,以保证焊缝具有合理的形状系数,方便熔池中氢的逸出,减少焊缝产生偏析和裂纹倾向,避免裂纹产生。
焊接前进行一次彻底的坡口清洁,并用点温计测量预热温度在150~300℃范围内开始施焊。首先,用Φ3.2mm焊条将坡口凹坑进行补焊,使之成光滑的“U”型坡口。然后采用多层多道焊,将焊道分成若干个段(每段约200mm),进行分步焊接,并且每层焊接的起点和终点互相错开30~50mm,以减少焊接内应力,再在每段之间进行多层多段焊接熔合成整体。焊接时,左右两舷焊缝分别安排一名具有船级社II级以上的焊工,按先横焊后立焊的顺序对称施焊。焊接第一层时,用Φ3.2mm焊条小电流短弧焊(焊接电流85~125A),以减小熔池和母材熔入量,防止热裂纹,其它层用Φ4.0mm焊条较长电弧焊(焊接电流120~145A),焊接速度控制在3.0~4.0m/h。同时要注意控制层间温度不低于预热温度,预热和层间温度应在距坡口50mm处进行测量。每焊完一层后及时用锤击的方法释放应力。在焊接下一道焊缝之前,要检查并清除上一道焊缝的任何缺陷,清除所有杂质。另外,要注意从补焊区域内引弧,再快速拉伸到补焊区域的起点,正式补焊。收弧时,焊条在收弧处回旋一圈,待填满弧坑后停止焊接,避免产生弧坑裂纹。
(5)焊后的后热缓冷处理。焊后立即将焊件的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或保温、缓冷的工艺措施叫后热。后热不仅能清除焊接残余应力,软化组织,降低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淬硬性,还有助于扩散氢逸出,减少裂纹倾向。根据经验,按不超过100℃/h的加热速率对修复后的焊缝进行局部加温到600~650℃(注意,不能超过铸钢件生产厂家的退火最高温度),加热时间大约6小时。再按焊缝每10mm厚度保温1小时的要求,保温时间约7小时,用玻璃棉包裹焊缝区域。再进行缓冷处理,要求按不超过50℃/h的降温要求,缓冷时间约12小时,挂舵臂铸钢件冷至室温。
(6)焊后检查。挂舵臂铸钢件缓冷至室温后,对焊缝表面进行打磨,使之满足《中国造船质量标准CB/T4000-2005》。24小时后,经无损探伤检验,未发现任何缺陷。
5.结论
本船挂舵臂铸钢件裂纹修复工艺经过验船师批准,修复过程也全程受控。该裂纹的成功修复,为今后处理类似问题积累了经验。
参考文献
[1] CCS船级社.材料与焊接规范2014.
作者简介
许咏斌(1974-),男,工程师,从事船舶设计制造行业19年。
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