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冬梅
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洗胃主要被用于胃内毒害物质的清理, 保障胃腔的干净整洁。相关研究表明, 洗胃过程中胃管的插入长度直接影响着洗胃的效果。常规洗胃方式, 胃管主要通过鼻尖-耳垂-剑突, 最终进入胃内, 因其长度有限, 往往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更可能导致患者发生不良事件[1-3]。对于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患儿而言, 选择合适的胃管插入长度对取得洗胃效果意义重大。本研究中特选取2016年7~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60例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分析新生儿胃管插入长度对洗胃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患儿1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80例。实验组患儿中男34例, 女46例, 年龄2~12个月, 平均年龄(7.2±3.0)个月;对照组患儿中男35例, 女45例, 年龄3~11个月, 平均年龄(7.7±2.8)个月。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以进行研究对比。
1.2 方法 在开展洗胃操作之前, 必须将相关器皿进行严格灭菌消毒, 避免患儿发生感染。护理人员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向患儿家属详述手术流程、原理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从而取得家属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洗胃手术选择6号硅胶胃管(江苏省如皋恒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对照组患儿洗胃过程中, 采用常规的胃管插入长度, 其路径为鼻尖—耳垂—剑突, 最终到达胃内, 胃管固定后, 将洗胃溶液缓缓注入胃内;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胃管插入长度的基础上深入4~6 cm, 同样将胃管固定后注入洗胃溶液。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评定两组患儿的洗胃效果及洗胃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疗效评价标准[4]:显效:24 h内排便正常, 无呕吐现象发生;有效:12 h内排便正常,无呕吐现象发生, 12 h后出现排便异常、呕吐现象;无效:12 h内出现排便异常以及呕吐现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洗胃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儿洗胃时间(16.31±2.45)min短于对照组(22.36±3.36)min、不良事件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5.0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儿洗胃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s, n(%)]
表2 两组患儿洗胃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s, n(%)]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洗胃时间(min) 不良事件实验组 80 16.31±2.45a 0a对照组 80 22.36±3.36 4(5.00)t/χ2 13.0130 4.1026 P<0.05 <0.05
作为一种常见的小儿疾病,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患儿在母体期间吸入大量的羊水而导致的呕吐以及胎粪异常现象。绝大多数患儿出生2 d后即可恢复正常[5,6]。临床上, 为了加速患儿的恢复、减轻患儿的痛苦, 一般会通过洗胃的方式进行治疗, 其能够取得较好的缓解症状的效果。洗胃主要是为了清除患儿胃内异物、保持患儿胃腔洁净。作为洗胃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的手术器械, 胃管的插入长度以及质量对手术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情况下, 在洗胃过程中胃管是通过鼻尖-耳垂-剑突的路径最终进入胃内的, 按照解剖学原理分析, 新生儿鼻尖到胃内的距离约为20~25 cm,即传统的胃管插入长度约为20 cm[7-10]。这也就造成相当一部分胃管不能完全到达患儿胃内的各个角落, 再注入洗胃溶液的过程中也就无法保证其能够均匀全面的覆盖患儿整个胃部, 导致了洗胃的时间拉长、效果大打折扣。因此, 洗胃溶液长时间无法排除, 对新生儿胃肠道造成不良影响。本次研究, 将新生儿洗胃胃管插入长度延长4~6 cm, 能够保证胃管到达患儿胃部任何一个角落, 在灌注洗胃溶液的过程中, 也能够保证其能够全面均匀的作用于每一处, 这大大缩短了洗胃时间、加快了洗胃速度, 洗胃溶液也能够及时的排出体外,避免了不良事件的产生。同时, 在洗胃过程中, 需要通过听诊以及注入空气等方式, 观察胃管插入情况, 实验组患儿胃管插入后可以闻及气过水, 这对于洗胃效果至关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1.25%, 显著高于对照组61.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洗胃时间(16.31±2.45)min短于对照组(22.36±3.36)min、不良事件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5.0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 适当增加胃管插入长度可以显著改善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洗胃效果, 这也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 新生儿胃管插入长度对洗胃效果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 将胃管插入长度适当增加4~6 cm, 可以将患儿胃液迅速引流, 有效缓解呕吐症状, 减少洗胃时间, 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值得推广应用。
[1]李日清, 钟娜, 韦凤莲, 等.改良法插入胃管配合体位干预对新生儿洗胃的影响.医学信息, 2016, 29(19):70-71.
[2]毛仁丹吉, 伏旭, 马晓红, 等.国内延长胃管插入长度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效果的Meta分析.护士进修杂志, 2015(5):388-392.
[3]李霞, 高茹, 王文晶, 等.改良洗胃技术在急性口服药物中毒患者洗胃中的应用及效果.宁夏医学杂志, 2017, 39(6):544-545.
[4]牛琦.两种置管长度洗胃在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效果评价.淮海医药, 2016, 34(1):62-63.
[5]李文升, 唐雄修.气管导管引导下插胃管洗胃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中的使用价值.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5(4):16-17.
[6]施增金, 吴华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用气管导管引导下插胃管洗胃急救的临床效果.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30(4):551-553.
[7]黄春莲, 黄锦丽, 管秀清.新生儿胃管插入长度对洗胃效果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24):41.
[8]黄美霞.新生儿胃管插入长度对洗胃效果的比较观察.福建医药杂志, 2010, 32(1):125.
[9]谭惠莲.新生儿洗胃胃管插入长度的探讨(附160例报告).广西医学, 2009, 31(2):238-239.
[10]吕艳梅, 江思思.新生儿洗胃胃管插入长度的探讨.蛇志,2010, 22(4):370-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