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南亚东南亚遥感应用中心在云南省遥感中心挂牌成立,成为全国首个跨境测绘遥感应用中心。
南亚东南亚遥感应用中心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与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合作共建。根据协议,南亚东南亚遥感应用中心将以卫星测绘应用中心的影像数据源和卫星测绘科技创新成果为基础,依托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遥感数据生产处理、成果应用、应急保障等技术实力,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云南省建设民族团结和生态文明进步示范区、南亚东南亚区域合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双方将在统筹影像获取、建设遥感服务平台、全面推进卫星遥感应用、提升遥感应用能力建设、遥感科技创新等方面开展合作。
4月3日,由联合国、瑞典政府和瑞士政府共同主办的“也门人道主义响应行动高级别认捐会议”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及武汉大学副教授李熙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受邀为该会议提供数据咨询服务。
夜光遥感可以获取夜间、无云条件下地表发射的可见光信息。此前,全球非政府组织“关怀国际”作为该会议的参与方邀请李德仁及其团队对也门人道主义危机情况进行分析,帮助会议各方了解也门局势。接受该任务后,李德仁及其团队利用夜光遥感大数据,对也门内战导致的人道主义危机进行了时空数据挖掘,通过卫星影像对比对也门内战前后电力供应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卫星影像对比分析表明,随着冲突升级,也门失去了超过一半的城市电力供应,相比于战前,21个省中有12个省失去了70%以上的电力供应,部分省份甚至失去95%的电力供应。
3月31日11时2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发射3颗2米/8米光学卫星星座(即高分一号02、03、04卫星)。11时56分,3颗卫星成功入轨,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和保护监管再添“火眼金睛”。
据了解,这是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的首批业务卫星,是我国自主建造并成功组网运行的首个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业务卫星星座,代表着目前我国民用遥感卫星星座发展的最高水平。3颗卫星成功组网运行后,将大幅度提高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全要素、全覆盖、全天候调查监测能力,实现实时掌控自然资源数量、质量、生态动态变化,并广泛应用于防灾减灾、环境保护、城乡建设等领域。
2米/8米光学卫星星座由性能相同、状态一致的3颗业务卫星组成,卫星设计寿命6年,空间分辨率为全色2米、多光谱优于8米,单星成像幅宽大于60公里。3星成功组网运行后,可实现同一地区2天重访,15天以内对全球覆盖一遍。
记者3月31日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预计到2025年,我国将建成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体系,提供连续稳定的业务服务,完善数据共享服务机制,形成商业化发展模式,具备国际服务能力。
据了解,我国2015年批准《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明确分阶段逐步建成技术先进、自主可控、布局合理、全球覆盖,由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三个系统构成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满足行业和区域重大应用需求,支撑中国现代化建设、国家安全和民生改善的发展需求。
目前,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已完成20余颗科研和业务星的批复立项,涵盖自然资源、气象、海洋、环保等多个领域。
3月30日凌晨1时5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30、31颗北斗导航卫星。
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第7、第8颗组网卫星。卫星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经轨控和相位捕获后,进入工作轨道。后续将进行集成测试,并与此前发射的6颗北斗三号卫星进行组网运行。按照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2018年底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69次飞行。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理研究所获悉,通过5年的国际合作,该所提供的时间跨度最长、覆盖范围最广的空间遥感数据库,将为吴哥古迹未来的保护和科学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据了解,中国遥感科学家利用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分析了近30年来吴哥古迹周边的土地利用、森林退化、城市扩张、游客增多等变化过程,并利用雷达卫星数据制作了吴哥地区的地表沉降分布图,精度可达毫米级。结果表明:吴哥古迹核心区在2011~2013年地表总体稳定,并未出现明显的地表下陷现象。团队进一步分析寺庙不稳定的结构发现:地下水季节性变化、石材热胀冷缩与自然风化,三者相互影响,共同触发了每年1到2毫米的异常形变。
4月2日,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积雪特性及分布调查”项目2017年度总结会在南京大学举行。这是国际上首次以国家为单位开展全面的积雪特性及分布调查研究。
2017年,我国启动“中国积雪特性及分布调查”,调查分为地面和遥感同时进行,地面调查测量积雪密度、含水量、粒径等近20个参数,遥感调查主要反演积雪面积、深度和反照率。最终,利用调查所获取的积雪特性及分布数据集,对我国进行积雪类型划分,并生产系列积雪特性及分布的专题地图。
目前,科研人员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分6条积雪调查线路,按积雪积累期、稳定期、消融期,多次赴西北、东北、内蒙古和青藏高原等我国典型积雪区以及南方地区,开展了我国第一次全国性、大规模的积雪野外调查采集。
2018年,我国将开始建设全球低轨卫星星座,并在今年发射系统的首颗试验卫星,整个星座主体预计在2023年建成。
即将建设的全球低轨卫星星座命名为“鸿雁”,鸿雁系统提供的网络将不受空间和地域限制,在地面网络无法覆盖的地方,可以提供全覆盖高速上网服务。
鸿雁系统建设分为三步,今年即将发射的首颗试验卫星,将运行在距离地球1100公里的轨道,主要承担验证低轨频率资源可用性和数据转发服务的能力;2020年前要实现一个局域网6颗星,实现局域网链路验证;到2023年54颗星完成发射后,就具备全球通话和全球数据采集能力,等270颗星补完后,就具备全球宽带接入、语音通信等6个方面的应用。
漏绘南海诸岛、钓鱼岛,错绘中印间国界线……近日,厦门海关在空运出口渠道查获76卷“问题地图”。
据介绍,近日某贸易公司申报出口一批货物至法国,该批货物种类繁杂,包括拖鞋、浴帘、手机保护膜等15类货物,其中数卷外包装标示为“SCRATCH MAP”的地图引起了海关关员的注意。海关关员检查后发现,该批地图无审图号,且部分国界线标识混乱,遂立即将上述货物移送相关权威部门进行鉴定。
经鉴定,该批地图存在错绘中印之间国界线,漏绘南海诸岛归属范围线、中日海上界线,漏绘南海诸岛、钓鱼岛等问题,违反了《出版管理条例》关于出版物所含内容的规定,属违禁出版物。目前,企业已声明自愿放弃上述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