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巧灵,张丽艳,刘 赛
(河北省无极县医院五官科,河北 石家庄 052460)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指患者的眼部虹膜出现新生血管,患者出现眼痛及畏光等症状,视力受到严重的影响[1]。特别是晚期患者的治疗难度较高。本次研究对我院48例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以全视网膜冷凝技术+睫状体冷冻术的联合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选取2017年1月~10月在我院诊治的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1.2±0.3)岁;左眼36例,右眼12例;术前无光感患者32例,有光感患者16例。
患者均于局麻状态下进行手术,首先进行全视网膜冷凝术,沿着患者角膜边缘结膜,以环形剪进行充分的分离,利用四条直肌牵引线使手术部分充分的暴露,4个象限中均冷凝达8个点,并保留其黄斑区和视盘,冷凝时间为30 s,温度为-60°~-75°。之后行睫状体冷冻术,冷凝器为DCS-IV型冷凝器,冷凝的范围为两个象限,各个象限均为2个冷凝点,冷凝时间为60 s,温度为-60°~-75°。手术后与结膜下缘注射20×103U的庆大霉素及3 mg的地塞米松。
本组48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为100%。
患者术后1周的眼压:(2.71±0.04)kPa,术后随访6~10个月的平均眼压为(2.12±0.13)kPa。
48例患者均于术后的2~3天内开始出现新生血管的消退,且在5~6天内其小血管全部消退,术后3周患者的虹膜新生血管中大部分均萎缩并消退。
48例患者中17例患者的视力略有提升,29例患者的视力未改变,2例患者出现轻度视力下降。
术后出现角膜上皮水肿或剥落患者11例(22.92%);出现前方纤维素渗出患者14例(29.17%),所有患者均在术后出现了轻微的眼球结膜水肿症状,术后1周自行消退。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比较常见的难治青光眼疾病,视网膜缺血可能引发该疾病,临床研究中认为患者的视网膜微血管出现广泛性阻塞以及视网膜细胞出现的缺氧代谢均是形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主要条件,患者的眼压不断升高,对视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和损害,并且多数患者伴随着眼痛和头痛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2]。传统治疗方案中常以睫状体的破坏手术进行治疗,但是手术中不能有效控制其眼压偏高状态,术后患者的疼痛现象仍未得到缓解,疗效较差[3]。而通过对患者的巩固面进行全视网膜的冷凝术对视网膜进行破坏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眼部缺氧状态,并且使患者大部分的视网膜以及虹膜的新生血管实现消退[4]。针对中晚期的患者来说,由于其虹膜中存在着大量的新生血管,因此仅以单一全视网膜冷凝术治疗仍不能达到理想治疗效果,而在该基础上联合实施睫状体冷冻术可有效的消除患者新生血管并降低眼压,因此联合治疗方案的可行性较高[5]。本次研究中48例患者通过联合治疗,患者术后眼压显著降低,治疗效果满意,研究结果表明在晚期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全视网膜冷凝术及睫状体冷冻术具有良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联合应用全视网膜冷凝术及睫状体冷冻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疗效确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