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岩
【摘 要】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很多备受争议的主题,本文主要探讨中国的当代艺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以85美术运动为源头直至当下所发生的诸如烟花艺术、新锐视觉等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所彰显的个性化和独立性。这些艺术设计思维的革新会不断促进新的媒体文化发展,不断地影响社会活动的进行,他们心无旁骛,坚定自己独特的立场,以新的语境勾画激进者的形态,必将成为新的生命体涌立当代艺术的桥头。
【关键词】当代艺术;85思潮;视觉意识;个性化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大陆,出现了后现代艺术模式特征为主题的艺术浪潮,他们中大多以不满当时社会中的整体思维沉浸在传统的架上绘画模式为主题,主张艺术变革。在原有的绘画思维上突破以往的主题和形式,把艺术转换为更具有生活化的服饰、日常用品、音乐等领域,将中国的整体艺术格局从单一逐渐转变为多元化,艺术家们渴望新的理念和模式。同时85美术思潮也向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迈出了第一步,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开端,具有着里程碑的重要意义。
相比于同时期的一些欧美国家,大部分已经达到了当代艺术的成熟阶段,艺术一定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在早期的当代艺术发展中,每一位艺术家都有着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他们追求自己内心世界的感受不受外界看法的影响。
一、85新思潮与中国当代艺术之变革
艺术与哲学的相结合,是思维意识的丰富也是艺术形式的突破。85美术的活跃带动了另一个现实,他们脱离了美术家协会的主题意识,任戬先生的“看什么不是什么”,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视觉意识的解放,耗费十年创作的巨作《纪元》不再是直观的表象,它在本质上区别于人们对扁平的世界感受。这让《纪元》用很真挚的视觉意识呈现在眼前,从混沌中解构出情感,的确像原始的一种对生命的追求与表达。同时对于任戬来说《天狼星传说之天地冥》在现在看来也让人发出崇高的赞叹,这是一种在30年前的超越思维,就好像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到今天的一座桥梁,总是能带来不同的角度解构具有东方元素的艺术审美和价值取向。“北方艺术群体”真的不是简单的画家集合体,他们在作用和引导积极的艺术思维。
边缘化的发展是当代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伪汉字”的《天书》在形式上表现为不可读懂之书,徐冰先生在国内外举办很多次装置艺术来阐述这件作品。它是汉字文化的深层次表达,也是国内具有突破意义的装置展览,最早的把西方的展览形式融入东方市场。从遥远的古代发展到今日,运用文字创作是艺术作品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无论是传统的书法还是徐冰先生的《天书》,都是每个时代的视觉文化遗产,当代艺术家以新的角度去审视文字的经验和意义让这些文字有了生命,会与人们产生互动,更像是精神层面的对白。王广义的《大批判》系列更是体现了独树一帜的视觉设计语言,大胆的运用纯色块模式,置入西方的可口可乐元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品中的拿来主义置换条件是浓重的一笔,对“历史”艺术的有力回应。
二、多元化视觉媒介作用于当下社会活动
我们应该如何的从多元化的视觉意识去看待当代艺术呢?随着80年代的中国美术思潮及运动的展开,也出现了新的展览組织形式,这种装置艺术的展览模式逐渐得到延伸和完善。不仅仅推动了新的当代艺术发展,更是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艺术史。
在从传统的架上绘画到装置艺术转型的过程中,所谓的“当代艺术展”是在1986年发起之后的“正名”问题,在这之后中国的当代艺术几经波折、颠沛流离。发展到今天,艺术形式变化多样。从85思潮的萌芽到目前更是涉及火药、影像、动植物甚至音乐领域。蔡国强先生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投身于火药创作艺术作品的研究方法,在之后的艺术活动中建立了著名的室外爆破计划,在作品中大多是视觉意识与哲学理念的统一并应用于当地的历史文化发展,这也让蔡国强先生的艺术形式从传统的室内空间走到了大自然中去,彻底的打破了以往的艺术格局。左小祖咒的艺术起源于90年代建立的艺术家部落“北京东村”。他的行为艺术作品《为无名山增高一米》获得了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打破传统,革新艺术思维,在音乐形式上也颇有建树凭专辑《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旁》获华语音乐传媒大奖最佳摇滚艺人奖,沧桑的嗓音,在讲述每一件模糊的故事,又回到了似与不似之间。
可能会给大众造成“瞎胡闹”的心理阴影。为什么里面的人、事件都会感觉很奇怪?其实它们的意识真的来源于生活中的现实情感,而并不是简单地反应生活状态,是更深层的视觉意识的解构。当代艺术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艺术形式,创新是当代艺术发展的动力源泉,每一时期的艺术形式都是从无到有,人们对印象派、对立体主义、对达达主义都是从开始萌芽阶段的抵触到后来的公认的惊世骇俗,当代艺术也一样不会陌生。中国的当代艺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奠定了根基,涌现出一批艺术家、艺术作品以及艺术批判的的内容。这一阶段已经对历史做出了明确而有力的书写。对于这些过往的历历在目的事件发生在昨天一样,我们要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认真的不断反省。把自己确立一个定位,为未来艺术的发展提供顺利的保障,找寻更多的当代艺术发展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2.
[2]王受之.世界当代艺术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王洪义.西方当代美术:不是艺术的艺术史[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