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辛未
由于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教育模式使具象雕塑艺术逐渐形成了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上不可撼动的主流身份地位,可面对如今多元开放的艺术环境,传统具象写实艺术不再时髦,新媒体艺术、观念艺术、行为艺术泛滥,处处受限的写实艺术不得不去思考自身问题。以学院派写实为主体的雕塑家下一步应该怎样发展其艺术语言?
自从人性意识觉醒,哲学与社会学介入的现代主义以后,传统艺术不可避免地对自身及束缚其发展的周遭环境展开反思。具象写实雕塑同具象绘画一样,属于具象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如果把具有一定程度的形象识别性作为具象艺术的标志,那么整个艺术史中雕塑创作中的绝大部分作品都可以归类为具象雕塑的范畴和阵营。由于中国现当代的雕塑教育体系的现实主义传统,使得绝大多数有着传统写实技巧基本功的雕塑家,云集于写实主义的阵营里左冲右突,希望能在形式的原创性几乎已经穷尽的现代雕塑领域有所斩获,不知这是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呢,还是一场政治与艺术的误会。不管怎样,在今天开放、多元的艺术环境中,对具象表达在当代艺术情境中的可能性的探寻,几乎成了以学院派为代表的艺术家的集体焦虑。
而今天,具象写实由于历史的原因被赋予了多种价值与功能,其地位与性质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20世纪以后观念艺术的出现,为艺术领域中各种对意义的终极追问和形式探索画上了短暂的句号,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艺术随之进入了一个多元化阶段,这一段的影响在艺术史上是空前的,她不仅打破了各个艺术之间的界限,艺术从观念到形式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无所不能用无所不能做的全新境地。新艺术形式林立,呈现出万花筒般的灿烂新奇和变化,让人目不暇接的同时,一切固有的艺术概念仿佛烟消云散,在艺术多元化的背景下,新艺术媒介和其表达方式以其生气勃勃的姿态,鲜活而有力的表达方式挤压着传统艺术的空间,传统的写实主义雕塑在其理论支撑、题材选择、材料表现技法、语言呈现方式等各个方面都不可避免的到强受到强烈的质疑和挑战。具象雕塑这门源自于人类古老的艺术门类不仅承受着新艺术形式的各种冲击与质疑,还面临着如何对自己重新定义的困扰,固有的雕塑传统因其面对新时代时其手段的力不从心,进而丧失了其一贯的中心地位,一度成为当代艺术史的边缘。具象雕塑在当代文化中真的难以为继了吗?
实则不然,在西方七十年代年代,具象写实语言曾一度回归,其原因是当时几何抽象与新表现主义崛起后,人们不得不去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具象语言表达,此时写实的概念被重新定义了,从以往的“观看”继而成为了“观看之后的再观看”,为了采取比现实世界更真实的表达方式,利用图像的直观性,具象雕塑在观念语言的点化下,又一次担当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再一次充分发挥了其不可代替的艺术特质。
西方是如此,而作为仅仅用了四十年便走完整个西方当代艺术史路程的中国当代艺术,作为西方当代艺术四十年的缩影,中国具象雕塑艺术在滚滚艺术史车轮中的命运与路途,与其有着惊人的相似。
有几个中国艺术家案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一现状。
第一位是梁硕。
作品《城市民工》中,他庄严肃穆地地仰视普通人的所有典型身份细节,依凭其对城市农民工生活的关注,成功地表现了在中国社会转型和结构变革时期,从农村走出来并正在进行“社会角色”转换的农民工的生存境遇。在一个关心底层人、小人物、弱势群体、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道德、时代文化的氛围中,梁硕给出了他的“草根”符号。从道德意义上讲,那时的梁硕是醒目的。他使用的是比学校里教授的现实主义更夸张的现实主义。
第二位雕塑家是李象群,李象群挑战了当时肖像的固有模式。所以当外界给他“具象雕塑家”等称号时,这既是对其雕塑技法的高度肯定、却又存在一定局限性的评价,让李象群更加坚定地表明了自己中立的态度。作品《积云堆雪》中的一尊慈禧太后全裸的全身人像,让观众大为诧异:以往我们所理解的,本是着装优雅端庄、神情刚直不阿、面容庄严肃穆、状态备受仰慕的伟人领袖像,而在他手中的却恰恰相反,被他把赤身裸体慵懒地坐在那里时的惬意状态、一种最平凡最普通的凡夫俗子的一面被表达出来时,我们固有的的视觉与认知经验被最大限度地冲击。但仔细回味,却不免觉出道理:人们习惯带着“有色眼镜”去过度放大伟人的“身份光环”,也习惯关注富贵与贫贱、伟大与平凡等极端对立身份的差异,李象群对伟人身份地位的重新解读、新的观看言说方式的确立,面对当今人人平等的最高文明诉求,李象群用新写实雕塑,形象生动地给出了他的言说方式。
第三位时女艺术家,向京。当“小姐姐”“美女”等词汇完全沦为审美的观看物、男权的附庸、符号化商品的今天,女性主义艺术的目光大多是外向的,是事件性的、社会学意识的、明确批判性的,可是向京的目光却是恬静内向的,她的目光好似从不触及外部纷扰的世界,而永远关注女人安静闲暇的自身生命历程,她笔下那些兰心蕙质、心细如发的初潮少女们,向京活脱脱就是一个注重“下半身感受”的诗人。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具象雕塑崭新的出路。
我仅列举分析了四位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当然在写实语汇中挣扎奋进且成功的艺术家不在少数,渠晨明的《毛泽东在重庆》采用的新现实主义手法是写实雕塑注入观念的鼻祖,蔡志松重新审视借用古典继而找出了把其立足在当下的可能性。王度利用夸张表现手法再现了物欲横流、消费文化大张旗鼓肆意盛行的当代社会,其作品视觉上体量压迫感的营造无疑是借波普而具象的新言说方式等等。。。
经过历史的步骤,写实终于拓展了其观看方式,重新定義了其艺术主张:“审美”功能、“经典样式”的装饰性功能已不在艺术家对艺术关注的中心。写实艺术开始关注社会,介入当下生活,回应当代文化。触动心灵发人深思的新现实主义取代了空洞的理想主义,普通的具体的人的问题取代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以往的现实主义演变为今日的新现实主义,他们所做的是观看之后的再观看、现实的再现实,具象写实雕塑之路有他继续存在和发展的意义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