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强
【摘 要】中国种茶历史悠久,茶叶销售在世界上所占的地位也比较重要,而且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茶叶贸易都相对密切。所以,在加工和销售茶叶时,加工安全和茶叶质量保障是关键问题。我国近些年茶叶生产质检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对于当前快速发展的茶叶销售的形势迫切需要适应。本文根据我国差压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茶叶加工;质量安全问题;对策
一、我国茶加工过程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和质量安全现状
茶叶作为我国传统的产品,有非常大的发展优势,所以人们普遍比较关注。中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喝茶的传统和习俗,也因此促进了茶叶的销量。所以在加工时一定要对其质量安全引起重视,达到茶叶品质从源头上得到提升及农民种植茶叶的经济效益提高的目的。
随着当前政府越来越重視茶叶质量安全问题,我国在不断的提升茶叶的品质,还在生产领域有效应用了绿色防控新技术,使农药残留减少,我国茶叶的合格率也从2009年到现在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而且向国外销售的茶叶农业残留合格率也始终高于90%。但是茶叶生产领域中小农户生产占领了较大一部分,导致茶叶质量安全问题无法避免,也因此产生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使消费者越来越质疑茶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二、我国茶叶加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
1.较多的小规模企业加大了企业监管的难度
我国茶加工主体是中小规模的企业,在2010年对浙江省调查中得出,全省约有6000家茶叶加工企业,作坊式的农户主导的生产占最高比例。无法有效的统计全国茶叶加工企业的数量,这些在分布在各地的加工企业数量较大,各个加工企业的质量意识、硬件设施、管理水平层次不齐,加上茶叶加工中涉及到从生产到销售等较长的链条,在该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物理、化学、生物等污染问题,因此想要实现有效的监管每个企业存在较大的难度,而当前茶叶加工不完善的产业结构也造成茶叶质量安全问题较难控制。部分生产经营者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在加工中为保证茶叶的商品价值,私自使用香精、色素等物质,也使茶叶质量安全风险和隐患增加。
2.加工中会出现二次污染问题
茶叶加工是把鲜茶加工成茶产品。我国生产的茶包括好几大类,加工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加工中会产生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的有害微生物和重金属。在加工茶叶的过程中,茶叶和加工器具产生碰撞和摩擦,加工器具磨损后其中所含的铅、铜、铬、镍等重金属会沾染到茶叶上,造成污染;同时在加工时茶叶和地面接触的过程中灰尘中的内含物会对其造成污染,如铅在灰尘中的含量为7.02~28.53mg/kg,如果茶叶接触地面,会使其中铅、砷等的含量增加,如茉莉花茶便是在地面窨制,相对于其他茶类,其中砷具有较高的含量;另外,在发酵和陈化黑茶的过程中,加上工作人员对卫生不注意等也容易导致产生有害微生物(大肠菌群等)污染等,同时如果采用燃煤加工部进行恰当的防护也会导致产生磷、硫等元素的污染。
3.没有充分认识到潜在的危害质量安全的因素
我国当前并没有广泛的重视包装材料的安全性,现今茶叶包装生产企业较多,因此应对这些企业的卫生情况引起重视。许多国家已经要求食品包装材料生产企业卫生等同于食品生产企业,而我国该方面的制约还较少。另外,国内很多复合包装材料生产企业,在生产中都对黏合剂、稀释剂、印刷油墨等滥用,导致许多包装材料都带有刺激性的气味,既二次污染茶叶,还容易对茶叶本身的滋味和香气造成破坏。
三、提升茶叶质量安全的对策
1.建设完善的茶叶质量安全体系
茶叶生产、产地、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过程都涉及到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因此需要健全茶叶质量安全体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应该对重点茶叶产业的质量检测平台加强建设的力度,逐步构建起具被较强互补性的、齐全功能、区域合理分布的质量检测体系;第二,根据当前茶叶实际生产情况建立契合其质量安全的追溯制度,坚决针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采取退市制度;第三,应该对相关质量保障体系继续加强认证的力度。首先需要对绿色茶叶食品、有机茶、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等认证进行全面推进,同时还应制定一些相符合的优惠配套政策,对企业进行良好业规范(GAP)、环境管理和环境保证体系(IS014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IS09000)、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等的认证进行引导和鼓励,为茶叶质量全过程提供安全保障。
2.对茶叶加工极大升级改造的力度
我国早在十几年之前就对茶叶实施了质量安全准入制度,但仍有许多的初制厂还没有对此进行合理的认证,许多小而散的加工厂厂房都比较简陋,设备相对老旧,生活、生产和加工夹杂,无法保障卫生问题,所以相关部门一定要对原有加工厂加大升级和改造的力度,通过加工环境的改造优化,根据加工食品的相关要求对厂房、仓库等进行设计和布局,使卫生设施配套;并根据食品加工的需求选择相关设备,并对一些必要环节(如贮存和摊放等)的工具和设备进行添置,尽可能选择那些可以连续加的设备,通过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对进场鲜叶的质量严格把关,对鲜叶的数量、等级、来源详细登记,严格的预防和控制加工全过程对质量安全造成影响的重要环节,避免茶叶受到仓库、包装材料、加工厂房、加工设备等产生的有害微生物和物理性污染,严禁在加工时私自添加标准要求之外的任何添加物;对从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培训,培养其卫生、质量安全及跟踪意识,使茶叶生产过程更加制度化和标准化;另外还应对包装材料加强管理和控制,尽可能选择绿色环保黏结剂和油墨生产的食品级的包装材料,进一步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3.建设完善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对于我国当前茶叶质量标准情况,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分析和比较国外相关标准,及对国外最新的相关质量安全指标和方法加强验证,对其做到有效的借鉴。相比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茶叶农药残留MRL标准缺乏,也没有对在使用在茶树上的农药量进行限制。同时,相关法规和标准之间的结构性和系统性没有做到协调统一,也加大了茶叶监管的难度,所以相关部门应该通过有效的分析加强当前标准的更新,对饮用茶叶的安全性进行科学的研究,适当的增加一些如水溶性较强、残留含量较高的农药等的限量指标和检测项目,通过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茶出口标准,构建起健全的茶叶污染物和农药残留物的安全标准限量体系,以对国外茶叶技术贸易壁垒进行很好的应对,积极对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进行跟踪和参与,尽自己的努力争取话语权,为我国茶叶生产的权益维护提供良好的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种植业重要的组成部分,茶叶种植较大程度的影响着我国农作物静静的发展,所以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茶叶生产的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使我国当前茶生产加工中的质量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促进茶加工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军峰.傅尚文.刘新.我国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4(02):20-23.
[2]林松洲.我国茶叶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J].新农村(黑龙江),2017(17):22.
[3]叶建军.吴玉平.茶叶加工过程中质量安全的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业,2016(12):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