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
【摘 要】随着国家部署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新型城镇化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我省纵深推进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建设、苏北振兴等重大发展举措,我市大力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以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建设统领服务业发展,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干部分,为我市“十三五”实现服务业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本文从徐州市服务商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政策
一、发展的现状
“十三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增速持续高于GDP增速,超过第二产业占比,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变,优化投资结构、促进转型升级。
1.1内部结构持续优化,新兴服务业发展加快
全市物流业、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电子商务交易及网络零售规模持续上涨。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园成为江苏唯一的A类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奥体中心、淮海文博园、徐州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等一批生活性服务业功能项目建成使用,动漫影视、数字传媒、网络信息服务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成功举办徐州文博会,《云龙传奇》等原创动漫登陆央视并出口海外。
1.2集聚发展成效明显,企业创新等能力稳步提升
徐州近五年新增入园企业超2000家、提供就业岗位1.8万个。徐州软件园、金驹物流园等服务业集聚区建成运营,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7大类40家市级以上重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提速,沙集电子商务产业园等5家进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行列。润东集团、马龙国华、贝克福尔等企业成功上市。
1.3服务功能多元化,区域辐射能力迅速蔓延
区域性商贸物流旅游、金融、医疗、教育、文化等中心建设不断提速,服务业综合服务功能和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加快,服务业规模在淮海经济区20个城市中的首位度不断巩固,高校数量和规模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淮海经济区首位,成为区域性职业教育基地和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年培养实用性技能人才30余万人.
1.4创新发展步伐加快,服务业改革创新呈现新局面
设立产业引导资金,创新“拨改保”等引导方式,有效带动了社会资本投入;成功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物流标准化城市、信息消费城市、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中小城市综合改革、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等试点示范,云龙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沛县供销社综合改革、睢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6个省电子商务示范村等省级试点扎实推进;外资外贸稳步提升,服务外包服务居苏北首位。
二、存在问题
目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同时,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将长期存在,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发展博弈不断加剧。尽管服务业发展成效明显,但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
2.1总量规模亟待提升,结构层次亟待优化
从总量规模看,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结构层次看,科技服务、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偏小、竞争力弱的现状依然突出,休闲旅游、文化产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品质依然偏低,精细化程度有待提升,
2.2新兴服务业亟需培育,服务规模亟待扩大
从创新能力看,服务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涌现不多,创新消费模式和产品业态创新滞后苏南等发达地区;从市场影响看,服务业行业领军企业数量偏少,特别是在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更少,中华老字号等特色服务业品牌不多;从开放水平看,服务业利用外资规模偏小,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的比重依然偏低。
三、徐州市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
着力实施服务业扩容提质、融合创新、对外开放、集聚协同、质量品牌建设、重点领域改革六大任务,为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提供更为强劲的发展支撑。
3.1加快推动服务业扩容提质
以构建和拓展服务产业链、重大项目建设和企业培育为重点,着力推动服务业规模扩张,加快构建和拓展服务产业链。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企业。围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现代商贸等领域和行业,重点培育100个现代服务业企业,力争引进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国内知名的服务业龙头企业30家以上;大力实施重大项目建设。
3.2大力推进融合创新发展
以“互联网+”引领服务业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等创新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构建产城融合发展新模式,积极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推进国家级综合信息枢纽城市建设。推动线上现代服务业高地的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科技、商贸、物流、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推动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3.3着力提升双向开放水平
继续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双向开放水平,大力推动十大开放型经济平台建设。提升服务业双向开放水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加强与国际服务业的交流与合作,构建适应双向开放发展的服务新体系。提升“引进来”水平,突出招大引强,围绕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和优势资源,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及行业领军企业,加快招引一批现代服务业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实现更高水平引进来。
3.4加快推动集聚协调发展
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持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優化空间组织,加快形成集约高效的服务业发展格局。推进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引领。以构建完整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为目标,围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平台经济、软件和服务外包等重点领域,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和集聚发展,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功能,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形成一批主导产业鲜明、集聚协作紧密、要素生产率高的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3.5切实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以服务品牌培育和服务行业标准化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服务业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强服务品牌培育。实施商标和名牌战略,鼓励引导服务业企业申请国家、省、市著名商标和知名品牌,积极推动服务品牌创建,提升徐州品牌含金量;重点支持发展势头好、市场前景广的服务业企业实施品牌创新、技术创新和业态创新,着力提升彭城壹号、华荧传媒等地方特色服务业品牌,促进“老字号”品牌焕发新生机,培育壮大“新字号”,加快形成一批区域性乃至全国性服务企业品牌和专业服务品牌;推动服务行业标准化建设。
3.6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以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总引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服务业高质量、高效率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支持企业扩大新兴产业、文化、养老、旅游等功能性地产和复合地产投资;积极推进去杠杆,支持服务业企业利用多层次市场发展融资、创新发展投贷结合业务,落实差别化金融政策,大力发展金融租赁业务,合理控制企业负债水平,为打造区域金融服务中心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李俊.“十二五”时期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思考[J].国际贸易,2012,06:54-56.
[2]李俊,李钢,武芳,杨致远.服务贸易与服务产业的协调:现状、问题与建议[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05)
[3]张新悦,梁爽.湖北省服务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8(02)
[4]吴丹.入世十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变迁与对策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