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华
【摘 要】本文以强可持续性为视角,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借助全要素身产率来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能源消耗和环境损失来对长期增长和短期波动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呈呈u形关系,工业结构与开放与经济增长呈倒u形关系。物质资本和能源消耗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而人力资本和总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较少,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经济增长。总要素生产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小,但它是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来源。
【关键词】新常态;中国经济;长期增长与短期波动;动态解析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发展问题和发展难题:投资和出口拉动能力下降,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越来越高,资源和环境约束越来越紧。自2011年以来,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增长率,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在下降,经济增长持续下降。减速是一个短期还是一个长期趋势变化?内源性的发展力量来自哪里?对这些问题的明确回答将在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回首经济发展历程,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创新和改变的过程。在转变开始时,政府有效地促进了稳定的经济增长。然而,随着改革深化,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进程得到了有序的推进,但市场体系仍然不完善,在一些方面,市场的资源分配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导致了经济结构的的不平衡,以及经济增长速度逐渐变缓。随之而来的是,政府加强了宏观调控,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来引导经济的发展和改变传统的产业结构模式,以期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社会发展。值得思考的是,政府的政策以及干预是否能够对经济的波动产生有利的影响,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能否保持经济平稳发展,产业结构与经济波动之间是否存在某些关系?可持续发展是什么?
一、弱可持续性发展与强持续性发展的基本概述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理论应运而生。皮尔斯根据自然资本和人为资本能否完全替代将其分为弱可持续性和强可持续性。弱可持续性是指各种资本都可以被完全替代,这为可持续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替代路径,也就是说,无论生态极限如何,只有保证总财富不减少,才能为经济的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新古典经济学家十分赞同这一观点,因为这一观点符合这个学派的观点。除此之外,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国家统治者的广泛赞同。但是,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不仅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而且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其中一个例子是中国过去40年的经济成就和生态环境的迅速恶化。任何经济发展都是客观存在的生态环境的重要价值。为了实现经济增长,我们必须考虑其具体资源和环境的生态承载能力。
强可持续性认识到自然是资本。不仅在生态经济和环境经济领域的思考能力得到了扩展,在经济学上的一些觀点也应加以修正,例如国家经济核算的传统方法。自然资源,作为生产和稀缺资源的一种因素,在使用之后会产生一种资源成本。现有的会计核算只对所消耗的资金进行计量,而不是所获得的价值,这不仅掩盖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损害。这种损害也被称为经济利益。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自然资本应该整合进经济测量。但是,由于缺乏实际的环境市场价格,难以考虑到环境因素的生产成本。因此,在研究经济增长之源的研究中,环境变量的处理方式存在差异。目前,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将污染排放物引入生产功能,作为一种意想不到输出;另一种方法是将环境视为意外输出。在生产函数中引入新的输入元素作为未付输入。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典型的资本投入驱动特征,而总的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小。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保持着以要素为基础的增长的模式。技术创新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济增长的贡献需要进一步改善。我们必须承认,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低,而TFP的总体趋势在过去几年一直在下降,甚至是负值。TFP停滞导致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形势令人担忧。
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不仅能够有效的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且也能够改变产业结构,引导经济结构优化。在新业态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以创新促发展,以改革促发展,不断提高经济的发展质量和完善经济发展模式,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未来必须选择的道路和逻辑。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是由TFP驱动的。然而,转型的困境在于中国体制体制建设的滞后和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制度机制体现在政府面向市场行为,对经济结构的调整既要注意产业结构的调整,又要注重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在政府宏观调控的初期,有力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促进机构改革和资源分配指导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时,政府的有力控制可能会损害经济发展。工业结构的变化也将对中国的各种层面的经济造成系统性的影响。一些研究认为,工业结构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因素,这取决于工业结构的合理化和升级,但工业结构的合理化,比工业结构的升级更能促进经济增长。
三、全要素生产率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
(一)金融结构反映了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的u形关系,影响了整体生产率,这表明金融结构的调整,金融市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终会是好的,但在此之前,它将对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中国的金融在短期内没能推动经济发展。对外开放表现出与经济增长相反的倒u形关系,影响了总要素生产率,这表明过度的外部依赖将抑制总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是物资资本,其次是能源消耗和人力资本。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很小,而环境浪费不利于经济增长。一般来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十分广泛和不可持续。中国的未来发展,应该更加重视不减少关键的自然资本,如资源和环境。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保持资源和环境的保障。否则,即使实现了经济增长,也不会是可持续的。此外,提高全面的要素生产率使投资驱动到创新驱动的驱动力。这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发展支柱。
(三)高投资和高增长率是中国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高投资的积累使得不能在未来维持高的投资增长率。人口老龄化的早期发展也使得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而维持大量能源消耗和大量消耗煤炭的能源结构也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创伤,促进了中国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这是促进中国长期稳定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选择。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通过改善人力资源,推动科技创新,确保资源合理有效分配,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布局,发展创新型经济,以技术促发展,以改革促发展,改善不合理的产业制度的同时优化政府的支出,准确把握政府财政支出在市场干预方面的最佳界限,把握经济增长和改变方式,注意生态保护,加快相关技术、设备的研发、推广和产业化,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水平等方法来推动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万平、赵金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长期增长与短期波动的动态解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7年.
[2]丁菊红.政府干预、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地区层面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