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地区台湾泥鳅人工繁殖试验

2018-01-12 09:29张文杰谢军徐超郝凤颖窦振国王德青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1期

张文杰 谢军 徐超 郝凤颖 窦振国 王德青

摘要 为降低黄山地区泥鳅养殖成本,针对黄山地区冬季温度低的实际,采用温室大棚水泥池进行台湾泥鳅繁育试验,成功在冬季培育出水花苗。

关键词 台湾泥鳅;人工繁殖;苗种培育;黄山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1-0224-01

台湾泥鳅因具有个体大、生长快、耐低氧、食性杂、肉味鲜美、极具食用及药用价值等特点[1]而日益受到养殖户的青睐。黄山地区的养殖场在2014年开始引入台湾泥鳅进行养殖,但引种后养殖效益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种苗价格高。由于黄山地区冬季温度低,导致人工育苗在野外池塘养殖中很难实现。黄山学院温室大棚中建有鱼池且一直闲置,通过将原鱼池改建成泥鳅养殖池进行臺湾泥鳅繁育试验,成功在冬季培育出水花苗。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水质创设

因为本试验所用的水泥池为新建池,水体pH值高,所以在正式放泥鳅苗之前,通过泵入河水长期浸泡、多次换水,不断降低水体的pH值,直至达到养殖要求。同时,培育部分有益藻以达到肥水的目的,并在池中放入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芦等净化水质。在水池浸泡期间,使用多参数水质检测仪,随机在水泥池中选取5点进行水质测定,监测到水质逐渐改善、溶氧量慢慢提升、水体酸碱度呈起伏式变化,但总体达到养殖要求。

浸泡期间在水泥池中随机采集水样,并进行镜检,共鉴定出8种藻类,分别为平裂藻、葡萄鼓藻、色球藻、双眉藻、双眼鼓藻、伪鱼腥藻、月牙藻和舟形藻,其中绝大部分是伪鱼腥藻。在温室中,如果夏季降温措施不利,藻类容易大量繁殖导致水中溶氧量降低,从而影响泥鳅养殖。针对水泥池中水藻大量暴发的现状,用“蓝藻速灭”按照说明书进行灭藻。

1.2 试验材料

本试验所用的种鳅购自于黄山本地养殖户,约1龄。种鳅在购置回来后,放入种鳅强化池中备用。

1.3 试验方法

1.3.1 种鳅强化培养。种鳅强化培养池在放养种鳅之前需进行彻底清扫和全池消毒,本试验消毒处理使用0.1%高锰酸钾溶液。种鳅强化培育期间,定时投喂泥鳅饲养专用饲料,并不间断泵入清水、泵出池水,保持池内水质良好,确保溶氧量充足,使种鳅适应现在的水泥池环境,使其个体内环境能与人为创设的外环境更好地适应。通过种鳅强化培养,不仅可以筛选出强壮、活力高的个体,同时也能够获得适应能力更强的个体[2]。

1.3.2 种鳅挑选。对种鳅进行为期3 d的强化培养后,将个体健壮、无病害、体表无损伤、活动能力强的个体捕捉出来放于事先备好的泡沫箱中,并加入少量的池水。然后,进行雌、雄鳅分选,雌鳅个体一般较雄鳅大,而且在胸鳍上有明显差异,雌鳅胸鳍一般呈扇形、末端圆滑,而雄鳅胸鳍末端较尖[3]。雌鳅应选腹部膨大、有弹性、颜色微黄、有透明感、用手抚摸肋骨明显的个体,雄鳅应选活动能力强的个体。

1.3.3 种鳅催青。本试验所用的催青药物是由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 2支(125 μg/支)、马来酸地欧酮1支(100 mg/支)和50 mL生理盐水配制而成。试验中的用药量为雌性注射0.3 mL、雄性注射0.15 mL。在准备好药物后,将准备好的干毛巾铺在桌面上,然后带好棉纱手套,将泥鳅背部朝上、腹部朝下放置,并且尽量控制泥鳅身体平直,以防在对泥鳅注射催产剂时因泥鳅背部肌肉僵硬而导致注射困难,或者由于注射器未达到一定深度而导致将注射器拔出后药液随之被排出体外。在用手抓泥鳅时,应该注意力度,以免对泥鳅造成伤害。

1.3.4 精子与卵子采集。注射催青药物12 h后进行精子和卵子采集。取雌鳅时,用干毛巾吸去其体表的黏液,用右手手指由前向后挤压其腹部挤出卵子,置于平皿中待用。取雄鳅同样用干毛巾吸去黏液,按压泥鳅精巢至泄殖孔挤压出精子。由于精液量少,可用注射器在泥鳅的泄殖孔处吸取,再放入含有卵子的平皿中。未挤出精子或卵子的种鳅应单独放置,等待一段时间再挤卵或收集精液。

1.3.5 人工授精及孵化。分批进行精子与卵子的采集,每采集10尾雌鳅的卵子后迅速采集3~4尾雄鳅的精子,并迅速混合摇匀。同时,在混有精卵的平皿中加入少许生理盐水激活精子,并用软毛刷轻轻混匀,完成人工授精。人工授精完成以后,泥鳅的受精卵呈弱黏性,孵化前要进行脱黏处理[4],本次试验使用泥浆水对受精卵进行脱黏处理,脱黏完成后再将受精卵放入孵化桶中进行孵化。用安置好的氧气泵不断供氧并搅动水,同时开启抽水泵不断供给新鲜水,多余的水可由孵化桶排水孔流出,使水位保持稳定。孵化期间,用电子温度计监测整个大棚内的温度,同时定期关注孵化桶进水、出水及供氧情况等。

2 结果与分析

在人工授精的次日下午,孵化桶内成功孵化出台湾泥鳅小苗。泥鳅苗孵化后,定期关注孵化桶水温、水深及水循环情况,待泥鳅苗开口后开始投喂熟蛋黄,保证营养供应[5]。泥鳅苗在增氧机的作用下在水中上下翻滚,不仅解决了供氧问题,也预防了泥鳅苗在孵化后沉入水底死亡的情况。在孵化桶内培育3 d后,观察到泥鳅苗活动能力旺盛,将泥鳅苗放入经过水质监测及肥水处理的大池中,定时定量向池中投喂少量蛋黄及少量豆腐渣作为泥鳅食物来源。同时,连接设置好的增氧机,采用橡皮管对大池进行多点分散式供氧,尽量扩大整个水池的供氧面积,确保溶氧量,并关注整个水质的变化以便及时做好应对处理。

本次试验中所用均为1龄左右的种鳅,在后期注射催产激素以后,挤卵或是采精效果不是很理想,多数种鳅不能成功挤出卵子或精子,导致整个人工授精的时间被拉长,且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试验注射催产剂采取的是背部注射,但是从整个试验结果来看,该方法并不是最佳方法,或可尝试腹腔注射催产激素。在本次人工繁殖试验过程中,许多种鳅在人工采集精子或卵子后,其生存能力受到了很大影响,在放回池中继续饲养过程中陆续死亡。考虑到合理利用资源,后期在采集精子或卵子之前,应让所有参与人员了解并理解泥鳅整个生殖系统及排卵受精过程,减少种鳅的损失。

3 结论与讨论

利用温室大棚可以有效解决黄山地区因冬季温度低,人工育苗在野外池塘无法实现的难题。通过本地冬季育苗以及鳅苗培育技术的实施,鳅苗来年移至室外池塘进行养殖,可以大大降低本地台湾泥鳅养殖户鳅苗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从试验过程来看,黄山地区夏季温室大棚中不适宜泥鳅养殖和繁育,因为降温等措施会增加成本。故建议黄山地区养殖户除冬季外,其他季节养殖环节均以在室外进行为宜。

本次试验采用闲置水泥池进行育种试验,因泥鳅有喜钻泥的习性[6],本次试验中发现,刚放入池中的泥鳅会因强钻水泥池壁而造成颌部损伤发炎的现象。建议育种池在水池壁上覆盖其他材料,以避免此现象的发生。

结合台湾泥鳅养殖特点,为充分发挥养殖效益,在养殖模式上,可发展“莲藕种植+泥鳅养殖”模式,增加物种丰富度,实现空间的最大利用率,从而使整个养殖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本试验周期相对较短,在泥鳅饲料配制等方面的研究尚未进行,后期将结合当地资源如黄山学院食品专业酿酒实验后的酒糟等做相关研究。

4 参考文献

[1] 支立标,孙守旗,唐复兴,等.大鳞副泥鳅池塘苗种培育试验[J].水产养殖,2009,30(1):1-2.

[2] 李峰.台湾泥鳅人工繁育试验[J].云南农业,2016(6):51-52.

[3] 邱楚雯,王韩信,陈迪虎.台湾泥鳅雌雄形态差异分析[J].水生态学杂志,2017,38(5):87-91.

[4] 田秀娥,王永军,张玉明.两种孵化方法对泥鳅孵化效果的比较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2011,32(3):57-59.

[5] 丁辰龙.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J].水产养殖,2015,36(3):27-28.

[6] 邹青.泥鳅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方法[J].养殖技术顾问,2011(5):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