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宇 庞旭龙
摘要 本文对2018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主要干旱期内磐石地区降水、气温、日照及蒸发等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并对比近30年历年平均值。结果表明,在此期间内,极少的降水、较高的气温和较大的日照及蒸发是此次干旱的重要气象要素特征。
关键词 干旱;土壤墒情;气象要素;吉林磐石;春季;2018年
中图分类号 P426;S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1-0220-02
干旱在气象学方面是指某时段由于蒸发量和降水量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现象[1]。随着全球变暖的逐渐加剧,干旱作为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对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干旱化趋势也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干旱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0亿~80亿元[2]。作为全国产粮大省的吉林省,1994—2009年全省累计受旱面积2 607.6万hm2,平均每年受旱面积163万hm2,平均每年经济损失达10亿元以上[3]。这些直观的数据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干旱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造成的深远影响。
磐石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是粮食主产区之一,农作物以玉米和水稻为主。在2018年春季,磐石地区发生干旱,共造成1.72万hm2旱田受灾,2 266.67 hm2玉米由于芽干而进行补种,造成了较大的直接经济损失。此次旱情发生在玉米的播种及出苗期。因此,本文重点分析气象要素对玉米产生的影响。
1 土壤墒情实况
2018年春季,由于降水量的持续偏少,磐石地区出现干旱。此次干旱主要出现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而这个时段恰恰为玉米的播种与出苗期。分析表明,0~20 cm土壤相对湿度>85%时,玉米出苗率可达95%以上,而当相对湿度 <60%时,出苗率则会下降到65%以下[4]。由此可见,土壤含水量与玉米出苗率有着决定性关系。由图1可知,4月20日至5月20日,10~30 cm各层土壤相对湿度都在70%以下,最为重要的10~20 cm土壤平均相对湿度为43.5%(图2),达到了中旱程度。
2 气象要素分析
2.1 降水
土壤含水量决定着玉米出苗率,而降水量则直接影响着土壤含水量。因此,降水量是评估旱情的重要指标。从图3可以看出,2018年3月降水量与历年同期降水比较接近,说明春季前期降水形势良好。但是进入4月后,降水开始逐渐减少,尤其4月下旬至5月中旬期间,无论与历年同期相比还是与2017年相比,降水都大幅度偏少。直到5月下旬,降水增多,旱情得以缓解。据资料统计可知,磐石地区自4月下旬至5月中旬将近1个月时间内,共计降水3.7 mm。其中5月4—21日无降水,连续无降水日达17 d,此时段为玉米播种过后出苗的关键期,降水的极度缺乏严重影响玉米出苗。
2.2 气温
气温与干旱同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过高的气温使地表蒸发变快,不利于土壤保湿。适宜的温度对玉米的出苗与生长十分重要,农业上把春季气温稳定通过6 ℃的初日定义为玉米生长季的开始[5]。2018年3月上旬气温偏低(图4),但是气温回升较快,3月下旬逐渐变暖。4月中旬,气温稳定达到6 ℃以上,因而可以确定4月中旬至5月中旬这一时间段为玉米出苗与生长的重要时段。在这段时间内,只有5月上旬平均气温与历年相对接近,其他时间均大幅高于历年值与2017年同期值。在降水极少的情况下,持续的高温对于旱情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
2.3 日照及蒸发
日照是影响蒸发的重要因子,而地面蒸发量偏大是干旱缓慢加重发展的原因之一[6]。2018年4月下旬日照时数较历年均值多19.9%(表1),相应的蒸发值较历年均值多28.5%,较多的日照时数及蒸发量为日后持续干旱打下了基础。5月中旬日照时数及蒸发量减少,是由于5月1—3日出现阴雨天,共计产生降水3.6 mm,此次降雨过程对旱情的缓解作用甚微。5月中旬,日照时数及蒸发量又开始增多。由此可以看出,2018年春季干旱期日照时数及蒸发量同历年相比总体偏多。
3 结语
2018年春季磐石地区干旱主要时段与玉米播种出苗期重叠,发生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对比分析降水、气温、蒸发以及日照时数得出主要干旱期气象要素特征发现,此时段内降水极少,气温明显偏高,日照时数以及蒸发量总体偏多。
4 参考文献
[1] 郭佳.基于随机森林的遥感干旱监测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
[2] 赵丽,冯宝平,张书花.国内外干旱及干旱指标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8):345-348.
[3] 钟诚,姜波.吉林省干旱成因及发生规律研究[J].中国防汛抗旱,2013,23(6):29-30.
[4] 马树庆,王琪,吕厚荃,等.水分和温度对春玉米出苗速度和出苗率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2,32(11):3378-3385.
[5] 靳英華,周道玮,秦丽杰.适应气候变化的吉林省半干旱区玉米播种期[J].应用生态学报,2012,23(10):2795-2802.
[6] 侯令琼,汪法鉴.安龙干旱时段气象要素特征及服务总结[J].贵州气象,2010,34(增刊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