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腐败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客观存在着“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纵蝇成虎、小官大贪”“恶化政治生态”等严重危害。因此,必须始终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信心、更足的耐心,旗帜鲜明地根治基层腐败。
2016年2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125起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进行了点名道姓地通报曝光。统计发现,在125起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中,总计有53起涉及村党支部书记违纪违规,占比达到42.4%;总计有23起明确指向村委会主任违纪违规,占比为18.4%。总计有83起属于村(居)两委成员违纪违规,占比为66.4%,接近三分之二。
基层腐败问题突出,形式多样。有专家指出,“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不外乎以下几种:
“吃拿卡要”。长期以来,一些基层干部腐败的突出表现就是借助手里掌握着的一些权力,对前来办事的人民群众进行“吃拿卡要”。此外,“吃拿卡要”还集中表现在村级干部上面。一些村干部利用自己掌握村居公共事务的权力,要求办事的村民必须“意思意思”。尤其是在土地承包、流转和宅基地的批准等方面,村民如果不对村干部“意思意思”,根本无法办好事情。甚至一些基层干部胃口很大,已不满足于简单的吃请,送几只鸡鸭等小恩小惠,有的直接向村民索要成千上万元现金或购物券。
圈地卖地。一些县乡干部,甚至村居干部,在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城乡结合部改造或新农村建设中,盲目圈地占地,大肆出卖村居集体土地现象屡禁不止。2015年9月14日,吉林省第四巡视组在向延边州反馈时,明确指出,该州有的县(市)机关干部及其他公职人员违规违法在农村圈地占地建房、建别墅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乡镇、村存在违规违法出售集体林地建设墓地问题。
“截留冒领”。随着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和国家财政惠农补贴的增多,一些县乡、村居干部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私下造表,冒领国家惠农补贴和扶贫款的现象非常突出。贵州2014年立案查处3700多起贪污惠民资金案,海南瓜菜大棚补贴资金撂倒12个农业局长,河南一民政所长用267本存折先后冒领侵占低保户50余万元“养命钱”……这些不时见诸媒体的“截留冒领”报道,既反映了“拍苍蝇”的成效,也让人愕然于“蝇贪”们的贪欲之强烈、手段之卑劣、为祸之广泛。可以说,基层干部“截留冒领”是基层腐败的重要表现。
私养情人。有的县乡部门干部,甚至村居干部肆无忌惮包养情人、乱搞男女关系,道德沦丧。一方面,个别基层干部利用自己的权力,利诱身边的女性工作人员或女性村居民,达到“兔子吃窝边草”的目的。另一方面,个别掌握基层实际权力的部门或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有实力的村(居)干部还不满足“吃窝边草”,甚至挪用单位公款或“小金库”包养情人。
染黑涉黑。当前,基层社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黑化”隐忧。尤其在一些经济活跃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地区,个别村干部目无法纪,他们操纵选举、笼络打手、强行敛财,摇身成为百姓深恶痛绝的“黑老大”。他们靠拳头和恶名,采取非法手段操纵选举、侵吞集体财物、侵害群众利益,将村委班子变成了自己的天下。据《南方周末》抽样统计,在农村涉黑案件中,约有三成村官参与涉黑。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些大的腐败行为都是由基层干部长期以来贪图“小恩小惠”开始的。基层干部在长期的“蝇贪”中,逐渐激起了他们“贪大”的欲望,并形成了“贪大”的路径依赖。如纪检监察部门在河北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供水总公司原总经理马超群家中搜出现金1.2亿元,黄金37公斤,房产手续68套,刷新了“小官巨贪”的历史记录。
如果基层腐败不能得到有效治理,“苍蝇”扑面,就会严重恶化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态,破坏党群干群关系,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进而恶化社会生态。
基层反腐是治理腐败的“最后一公里”。如果只抓“老虎”,不拍“苍蝇”,就会“苍蝇扑面”,从而影响了整个反腐败的进程与成效。所以,治理腐败的“最后一公里”,关键就是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的道理,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切实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始终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不仅是人民群众的期盼,也是反腐正能量的有力彰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已将“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反腐倡廉重点”来抓。那些“房叔”、“房婶”、“房姐”因人民群众的举报被迅速“拿下”,那些村官、街办主任等“苍蝇”被瞬间“拍死”,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中央反腐的决心与信心,更赢得了党领导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