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昌
(贵州省安顺市贵航302医院,贵州 安顺 561000)
随着我国老年化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临床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人数量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心肌缺血是急性脑梗死疾病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引发心肌缺血的原因为患者的心脏血液灌注不足或者血液减少导致心脏发生缺血缺氧现象,对患者的心肌能量代谢造成严重影响,使其不能正常的支持心脏正常运行的一种常见病理症状[1]。临床最常用的干预治疗方法为使用西药治疗,但效果并不理。笔者为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缺血效果,将我院收治的108例患者纳入研究中,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将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8例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缺血患者是纳入至本次研究中,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干预组(54例)及参照组(54例),参照组患者使用西药干预治疗,干预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脑心通胶囊进行联合干预治疗。干预组年龄56至89岁,平均年龄(62.9±3.6)岁,病程3至26天,平均病程(18.2±0.3)天;参照组年龄58至90岁,平均年龄(63.9±3.8)岁,病程3至27天,平均病程(18.9±0.3)天;入选患者均自愿参与至本次研究中,并自愿签署参与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参照组患者使用抗血小板、控制血压、控制血脂及脑保护等常规药物干预治疗。干预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脑心通胶囊(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001)进行联合干预治疗,患者分早中晚分别服药一次,每次药量为4颗。两组患者的治疗干预时间均为12周。分别在患者干预治疗的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为患者检查一次心电图[2]。
评价患者干预治疗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心肌缺血情况。
本次研究收集的数据均运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组干预治疗第4周治疗有效为9例(16.6%),无效
45(83.3%),第8周治疗有效例数为15例(27.7%),无效37(72.2%),第12周治疗有效例数为20例(37.0%),无效34(62.9%);参照组干预治疗第4周治疗有效为8例(14.8%),无效46(85.1%),第8周治疗有效例数为10例(18.5%),无效42(81.4),第12周治疗有效例数为12例(22.2%),无效42(77.7%);两组患者干预治疗第4周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性不大(P>0.05),第8周、第12周时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呈现显著性差异
(P<0.05)。
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缺血的临床多发病症,祖国医学认为西医中所诊断的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缺血病属于气虚血滞、脉络瘀阻的范畴,患者脉络瘀阻因此导致其出现舌强语謇、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及口眼歪斜等症状,因此中医干预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向为化瘀通络及益气活血。脑心通胶囊的组方为:黄芪、赤芍、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乳香、没药、鸡血藤、牛膝、桂枝、桑枝、地龙、全蝎及水蛭,患者服用该药后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微血栓的形成,有效缓解患者血管中血液的黏滞性,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3]。同时患者血管阻力,促进患者的脑及心肌血液循环。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治疗第4周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性不大(P>0.05),第8周、第12周时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
由此可见,运用脑心通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的方法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缺血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控制患者心肌缺血症状,是临床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缺血患者的有效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1] 王淑娟,黄勇军,张艳丽,刘 宏,付 彦,廖艳红.心脑宁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北京医学,2015,3702:202-203.
[2] 赵步长,伍海勤,赵 涛,刘 娜,宋琳琳.中药复方脑心通胶囊类他汀作用研究概述[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8: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