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应松
战将徐海东
徐海东将军指挥的安徽滁县周家岗反“扫荡”战斗,是新四军挺进皖东敌后与三倍于己日军的精彩一战,三天里战术灵活的新四军有进有退、攻守有序,以最小的牺牲换取辉煌胜利,被当代军事史列为典型战例并编进教材。
1939年9月15日,徐海东肺病未痊愈,在延安刚刚深造结束即随刘少奇赴华中,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兼第4支队司令员。当时的皖东抗战形势极其严峻,日伪顽匪犬牙交错,伺机觊觎蚕食皖东抗日根据地。中原局决定由徐海东指挥一场反“扫荡”战斗,巩固扩大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当时的藕塘是淮南抗日根据地中心区,与之相距数十里的全椒县周家岗,自打1938年新四军4支队和战地服务团进驻后,陆续建立了农抗、青抗、妇抗自卫队和儿童团等群众团体,周家岗周边相继成立乡、区、县抗日民主政府和中共全椒县委,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成为新四军路西地区重镇,也成了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
1939年12月中旬,日军第6师团长谷寿夫抽调南京、明光、蚌埠等地日伪军2000余人配上山炮10余门,分别集结于滁县、沙河集、全椒等地,兵分三路从东、南和北面,首次合围“扫荡”新四军的根据地周家岗,企图趁新四军在皖东立足未稳而一举歼灭,同时驱逐和消灭这一地区其他抗日力量。残忍的日伪军一路上逢村必屠、遇人必杀,制造骇人听闻的无人区。
距全椒县城北25公里的周家岗与复兴集之间有块狭窄山地,徐海东发现此处正是伏击日军的绝佳场所。他察看地形后,以第7团3营两个连在周家岗西北之常山岭一线构筑阵地,防止敌人西犯,保证藕塘中原局和第4支队司令部的安全;以第9团主力在周家岗以南复兴集、玉屏山一线布防,先以火力强悍的小股部队伪装成支队主力阻击大马厂之敌北进,隐蔽接敌后边打边撤诱敌深入,待进至枣岭集和施家集两路日军汇拢后,主力再全线出击;以第7团两个主力营外加一个加强连埋伏在周家岗至复兴集间的陈郜后山丘陵地带,居高临下布设口袋形伏击区,待敌入瓮后予以痛击;最后派遣多支便衣队埋伏在日军可能溃退的大路与乡间阡陌上,乘胜袭击溃逃残敌。
21日拂晓,从全椒出动的700余日伪军进占大马厂,一路杀红了眼的骄横日军继续北犯。途经玉屏山时,9团以3个连兵力,依托有利阵地,节节顽强阻击使敌寸步难行,经数小时激战毙伤大量日伪军。敌人以为遇到4支队主力不敢恋战,匆匆退缩至复兴集固守待援。我军将敌围困于复兴集后,以零星火力不断袭扰围而不攻。21日上午,进占至施家集和枣岭集的两路千余日军合击新四军路西根据地的前哨阵地周家岗,结果却扑了个空,连一粒粮食都没捞到。恼羞成怒的日军,得知新四军4支队就在复兴集附近,两路日军立即掉头增援,妄图聚歼新四军主力于复兴集。下午4时30分,饥饿疲惫的日军毫无防备进入严阵以待的第7团伏击区。时值严冬,北风呼啸寒气逼人。隐蔽在山麓中的新四军战士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敌人,屏住呼吸生怕发出丁点声响。当日军的大队人马快要过去,后面的一群伪军还夹着一些挑夫和骡马的运输队鱼贯开进时,7团团长秦贤安高声下令:“同志们,狠狠地打!”刹那间战士们一齐开火,一颗颗愤怒的子弹射向敌人,一颗颗复仇的手榴弹在敌群中炸响。敌人像刀割韭菜一样一排排地倒下。空旷山谷里,枪炮声、手榴弹爆炸声响彻云霄。敌人猝不及防,被炸得晕头转向血肉横飞,缓过神后龟缩在石头缝间负隅顽抗。我伏击主力随即吹响嘹亮的冲锋号,新四军战士们端起刺刀跃出战壕,一顿猛打猛冲迅即将敌截为数段,使其首尾不能相顾进退维谷。被打懵的敌人死伤累累且战且退,趁着月色退守进半山腰的一个小山庄中据险死守。徐海东预测日军天亮后定会向复兴集逃窜,令7团除以一部兵力趁夜袭扰敌人外,其余兵力连同预先设伏的便衣队依次潜伏在通向复兴集的道路旁。
22日上午,突围日军果然向复兴集溃逃靠拢。溃逃日军沿途遭到我军痛击,元气大伤,各路日伪军连遭败绩士气沮丧,被迫于23日上午全线撤退,第7、第9团跟踪追击,乘胜收复周家岗、复兴集、大马厂、古河等重镇。至此,经过三昼夜奋战,我军共毙伤俘敌160余人,其中击毙日军中队长毛高千穗,生俘日军小队长1人、伪军4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物资,新四军牺牲10人,伤22人。此役粉碎了日军对皖东的第一次大“扫荡”。徐海东运筹帷幄用兵如神,成为新四军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精彩战斗之一。
自周家岗之战之后,日军龟缩滁县城、珠龙桥等坚固据点长达半年之久不敢出动。夜晚即便听到新四军活动的异常动静,也不敢越出炮楼据点半步,只敢对天鸣枪壮胆。周家岗战斗的胜利使新四军军威大振,广大干群抗战热情日益高涨,皖东乃至整个华中地区的抗战形势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出现了一个津浦路西皖东抗日根据地大发展时期,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都得到了较快发展。到1940年2月,新四军第4、第5支队发展到10000余人,地方武装发展到5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