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孙微
开年的第一个月,伦敦金融城将举办数场与中国相关的会议和活动。如18日主题为“中英经贸合作:新时代,新征程”的中英经济贸易论坛,25日的“亚洲:下一个十年”活动将庆祝伦敦金融城在中国设立办公室整十年,并规划下一个十年在亚洲的工作重点。这也提醒《环球时报》驻英国记者,2018年将成为这里的“常客”。
伦敦金融城政府与中国政府及金融业界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不仅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代表处,金融城市长和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还每年定期访华。去年12月19日,金融城政策和资源委员会主席孟珂琳与亚洲事务大使马雪莉从北京参加完“第九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一回国便召集驻英国的中国记者到金融城召开圆桌会议,分享对话成果。
孟珂琳在圆桌会议结束之后,还用中文和大家说“新年快乐”。金融城亚洲事务新闻官骆南森除了会说标准的普通话外,还直接用微信和中国记者进行线下交流。伦敦金融城的新市长查尔斯·鲍曼更是表示,将推动伦敦金融城与中国做更多的生意,给自己的任期留下“中国遗产”。
目前,伦敦金融城约有30家开展业务的中资公司,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投资基金等,这还不完全包括那些投资商业地产的企业和个人。
去年11月11日,第690届伦敦金融城市长就职巡游在伦敦金融城繁华街区举行,该项传统盛典始于1215年,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中国企业、华人华侨等也组织巡游方队,在金融城呈现出缤纷的“中国色彩”。行进在巡游长队前端的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巡游方队,是800多年来参与该活动的首家中资企业。
在金融城一家美国银行工作的茱莉亚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最近一两年,感觉中国从业人员和所在银行的中国业务都有所增加,人们也开始更多地谈论中国。
随着中英黄金时代的到来,具有中资背景的企业更是不断投资伦敦核心资产圈,收购多项地标性建筑。如李锦记健康食品集团去年收购伦敦金融城标志性建筑“对讲机”——芬丘奇街20号大楼,因外形神似“对讲机”而得名。中渝置地拿下金融城最高楼“奶酪刨”——高46层的利德贺大楼,因像奶酪刨而得名。伦敦金融城占地不过约一平方英里,中国面孔和中国元素越来越多,成了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