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画:儿童成长的美好伴侣
——解读儿童绘画的发展规律

2018-01-11 02:40李文馥
幼儿100 2017年36期
关键词:儿童画儿童心理连续性

文/李文馥

儿童画:儿童成长的美好伴侣
——解读儿童绘画的发展规律

文/李文馥

儿童画具有其自身的客观发展规律性,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它会以不同的典型特征陪伴在儿童左右。儿童绘画从最初的涂鸦开始经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是连续的发展过程,叫做发展的连续性。这一连续的发展过程又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称为发展的阶段性。实际上整个发展过程是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也就是说儿童绘画在不间断的发展中,又划分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儿童画以它的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始终陪伴着儿童成长,是儿童成长的美好陪伴者。

一、儿童绘画发展的连续性

儿童绘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别的发展性,具有与成人艺术不同的特定的发展规律。儿童画就是依照其特有的发展规律进行着连续不断的发展变化,使其自己始终处于自生成、自发展的发展过程中,这就是儿童绘画发展的连续性。儿童绘画发展的连续性与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是相通的。这好比儿童的心理发展,“儿童”一词的科学概念是指0至17、18岁,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一直处于不间断的连续发展过程中,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理解儿童绘画发展的连续性需要注意如下两点:

其一,儿童绘画连续性发展是绘画进步的量变过程。

儿童绘画的进步是在连续性变化过程中进行的,是绘画发展的量的变化,量的积累过程,相当于绘画发展的里程,可以用不间断地“在路上走着”来形容发展的连续性。

其二,儿童绘画连续发展进程中的不平衡性。

儿童画的发展和进步的路程,不是平坦而径直的。绘画发展的途径,不可能是直线、匀速前进的,会经历有时速度快,有时速度慢的不平衡。这些曲折都属于正常现象,应该予以正确理解。

二、儿童绘画发展的阶段性

儿童绘画发展的阶段性:是指儿童绘画发展的连续进程的“间断”,这里的“间断”是指连续发展进程的转折,而不是“切断”,如同连续发展里程中的里程碑。通过里程碑进入新的里程。儿童画的发展,存在着各具不同特征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独特性,代表着儿童绘画进步的一个台阶,一个新平台。这也正好比儿童心理发展,在连续发展的进程中,又划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等阶段一样。

不同发展阶段各具独特的典型特征:儿童绘画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与其他各阶段不同的典型特征,每个阶段都承载着新的发展任务,都要承上启下地完成其发展任务。前一阶段(如涂鸦期)凸显本阶段的绘画特点,即发展的典型特征,与此同时又要为后一阶段的发展进行积累,奠定基础。紧接其后的阶段(如象征期)也同样凸显该阶段的独特性,它要承接上一阶段(涂鸦期)的发展成果,要为下一阶段(图式期)进行着量的积累。以此类推,每个阶段的绘画活动都具有独特的典型特征。但各阶段之间又紧密相关联,它们承上启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各阶段都以儿童绘画发展为主轴联系在一起。

三、儿童绘画发展阶段性的划分

儿童绘画发展过程可以划分成多少阶段?这也是许多研究者都关心的问题。多少年来许多艺术家、心理学家、教育家等都热心地研究过这一问题,由于研究的角度不一样,研究中所注重的内容各有差别,因此所划分出的阶段也各不相同。有的划分成3个阶段,有的划分成4或5个阶段,也有的划分为6或7个阶段的。对每个阶段的特征也各说不一。尽管各种划分法特点不同,然而,大家所研究的毕竟属于同一对象,所以在各不相同之中,都会具有相通性。我更认同4个阶段的划分,这4个阶段的名称依次为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和写实期。以下将分篇目逐渐就各阶段的绘画表现形态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解析。本篇文章先解读儿童绘画发展过程的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涂鸦期

“涂鸦”的本意是指书法拙劣。涂鸦一词用于儿童画特指“乱涂乱画”,意为不会画画。如此界定儿童早期的图画实属贬义,是人们不了解小孩子初期绘画的形态和对其发展的意义所致。但是因为涂鸦一词被人们长期而又广泛地运用,也就约定俗成地成为儿童早期涂涂画画的代名词。

涂鸦期儿童绘画的表现形态

其实涂鸦并不都是随意乱画,涂鸦本身也有其发展规律和特点。涂鸦的前期和后期也不一样。前期属于无控制涂鸦,后期则变成有控制涂鸦;涂鸦后期也会出现模仿式的涂鸦和涂鸦命名。涂鸦期的年龄是从拿笔涂涂画画开始到三四岁,也有的儿童会延长一段时间。诚然,涂鸦也有脆弱性,容易被不良教育挫伤。

无控制涂鸦:

图1 无控制涂鸦 女 1岁4个月

图1属于无控制涂鸦。无控制涂鸦绘画的表现特点是:孩子们不大会用笔;主要运作方式是小手腕的运动;画出的笔道显得杂乱无章。这时期孩子多半大把抓笔,横向握笔,或用力点点、触触,随着小手腕的律动而画出笔道,这笔道多是上上下下的反复,左左右右的反复,或是斜道道的反复,或者画出许多点点、短线段和曲折线。没有节制的律动,没有控制。

有控制涂鸦:

图2 有控制涂鸦 女 2岁1个月

有控制的涂鸦主要表现在涂画时对运笔的动作有一定的控制,在无控制的涂鸦形态中出现有控制的涂鸦形态,且有控制的涂鸦日益占据主导地位,表现出有一定节制的规律性涂鸦,如图2。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涂鸦活动从自己不能控制到有能力控制,从无节制的律动到有节制的律动的发展变化,并不是单纯在于小手腕运作能力的改变,主要在于感知动作协调的发展。

模仿涂鸦:

涂鸦期的另一特点是模仿式涂鸦,图3是一个小孙子模仿老爷爷写字的涂鸦画。这种情况下,“字”对于小娃娃来说,是有排序、有间隔的条条道道,是一种可以横画画,可以竖画画,可以画成一簇一簇的图样。该图恰似书法拙劣图解。

图3 模仿写字涂鸦 男 4岁

在这里我们还要注意到,这时的模仿涂鸦,虽说是模仿涂字,其实更重要的是从感知动作角度模仿老爷爷的工作态势,是一种模仿性学习方式。此情此境下的写字模仿过程,既有“学”,又有“习”,既有形似的临摹,也有神似的追求,这样的学习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图3的解读,让我们意识到,涂鸦是小儿模仿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不可轻易忽视。

涂鸦命名:

图4 涂鸦命名 男 1岁8个月

图4看似无控制涂鸦,多是松散凌乱的各种各样的直线、角、折线、曲线、十字形等各种图形,中间有同心圆的曼陀罗形几何图形。这幅涂鸦画似乎具备了绘画的图形元素的全部。这预示着向新的绘画阶段的开始。经过询问,小画者把各种线群、线块等命名为妈妈、大旗、蛇等。这幅看似无意义的乱涂乱画,其实小画者已经在进行着各种绘画元素的练习,这时的涂画已经具有初步的意义萌芽了。

涂鸦期绘画的心理活动:

涂鸦期绘画阶段的儿童心理发展基本上处于感知动作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感知运动思维支配。通过涂鸦绘画儿童可以获得律动性快感、对涂鸦成果的成就感,促进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1. 获得律动性欢欣快感。

幼小儿童很自然地偏爱律动性活动,喜欢重复性动作并从中获得欢快感。他们喜欢把球类等玩具扔到地上,让别人给他捡回,他再扔出,如此这般反反复复,不厌其烦,从中取乐。涂涂画画与此类似,通过小手臂有节奏地快速活动在纸上画出各种条条道道,获取律动性快感。

2. 对涂鸦成果的成就感。

线条和图形可以激发幼儿的感知兴趣,孩子们对自己创造出来的成果兴奋异常,他们会高兴得手舞足蹈,他们意识到这是自己的杰作,急切地要向他人展示,急需获得成人的接纳和赞扬,这就是儿童的成就感。小孩子会从自己的成果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3. 促进感知觉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

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婴儿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动作。动作不等同于心理,但是动作和活动与儿童心理发展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离开动作,婴儿的心理发展就无从谈起。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是婴儿认知的开端,也是最先发展成熟的心理过程。婴儿是通过感知觉获得周围环境的信息,并以此适应环境。这就说明感知觉和动作的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感知觉和动作密切相关,紧密配合。同理,在涂鸦绘画活动过程中,特别是在有控制的涂鸦期,涂鸦动作与视知觉协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涂鸦期儿童绘画是促进儿童感知觉和动作协调能力的良好活动。

小孩子的涂鸦常被不懂儿童画的成人视为毫无意义的瞎涂乱画,或予以贬斥,或越俎代庖,乃至被抛弃或烧毁。我曾经请一位亲属帮我积累她孩子的涂鸦画,那小姑娘聪明伶俐,每天都要画数张图画。后来我去取画时,小姑娘的妈妈说:“这孩子什么都不会画,乱七八糟,瞎画一气。”可惜那些画都被妈妈或扔或撕或付之一炬。这位妈妈哪里知道她所烧掉了的是小女孩的精神财富。涂鸦绘画是美妙的,丑中见美,而这位漂亮的小女娃,只有一个涂鸦期,她的发展中的宝贵成果已经损失。失去了的再也无法挽回。

李文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全国理事会第七、八、九届理事。近30 年来从事儿童心理发展和儿童教育研究,一直致力于儿童绘画心理学和学前儿童自主创新教育研究,主持过“儿童自主性绘画心理与自主创新教育新途径”(国家“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旨在研究从早期抓起对儿童进行自主创新教育,为未来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儿童画儿童心理连续性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如何鉴赏儿童画
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线性连续性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我的儿童画
儿童画作品展
连续性
国内留守儿童心理弹性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