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金沙江河谷傣族龙井村景观意境营造

2018-01-11 08:30朱静邱大平唐莉英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年12期
关键词:金沙江河谷傣族

朱静,邱大平,唐莉英

(1.怀化学院 风景园林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2.西南交通大学 建筑与设计学院,成都 611756)

刍议金沙江河谷傣族龙井村景观意境营造

朱静1,邱大平1,唐莉英2

(1.怀化学院 风景园林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2.西南交通大学 建筑与设计学院,成都 611756)

在维育自然生态环境、挖掘地域文化、开发新型产业的大背景下,以金沙江河谷傣族村寨龙井村为例。文章基于该村寨与西双版纳传统傣族的异同点,通过对龙井村实体表征的修缮维育,以诗情画意作为营造理念,来异质化民俗文化、寓意化图案符号、地域化色彩心理、诗意化空间形态。经过受众对龙井村景观元素进行抽象归纳与选择,凝结出龙井村独特的景观意境。

金沙江河谷傣族;龙井村;景观意境

周谷城先生说:“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就成为历史,在艺术作品中实现,就叫做意境”①。情景交融是对意境最直白的描述,情是意境,景是物境,意境的基础是物镜,也就是让有形传达无形,有限传达无限。村寨景观意境客观上受其表象要素和内涵要素的影响,再通过主观的抽象归纳和选择后形成村寨的景观意境。故可通过对村寨实体表征的修缮维育和诗情画意的营造理念来实现村落的景观意境营造。

一、龙井村现状景观意境分析

龙井村是丽江市傣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村寨。借丽江市旅游事业的发展势头,同时因龙井村村口观音岩水电站的建立,为龙井村带来新的契机。绚烂的凤凰树犹如火焰般在河谷中跳动,田埂上成排的芭蕉树绿荫凉凉,层层叠叠的民居分布于金沙江河畔便是人们对她的第一印象。(图1)

二、龙井村意境营造的策略

(一)实体表征的修缮维育

龙井村总体规划结合“前台、帷幕、后台”理论展开,该理论是杨振之对于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提出来的发展模式②。根据该理论将龙井村各区域划分为一轴三园十区的空间结构框架。

1.功能分区划分

一轴:沿金沙江畔景观轴,三园十区如表1所示,村落总平面图见图2。

表1 村寨区域划分表

图1 龙井村现状意境分析

图2 龙井村总平面

图3 龙井村建筑分级保护分析

2.路网

村寨的交通流线能较好的体现村寨的空间布局,能将各景观节点有主次节奏的串联起来,同时路网的地面铺装也是地域特色的体现。龙井村原有的唯一一条进入村落的主干道因观音岩水电站的修建而淹没,所以政府早在水库开始蓄水前便修建了一条新的道路。新规划道路主要为村寨入口的民俗文化街街道,其采河滩卵石铺地和红砂岩拼接工艺完成,结合渡船码头的水路,热带植物园的盘曲小径,原生木栈道,过江索桥,适合毅行的硬化机耕路来丰富村落交通路网,展现地域特色,提升体验感受。

3.水系

傣族离不开水。不管是水渠还是水塘,都是傣族文化的体现。龙井村与西双版纳傣族村寨、金平花腰傣村寨相同,其水渠开设、管理都和当地的稻作文化紧密联系。村落腹地的村民活动中心,结合村民建议,通过农具水磨元素和水,连通原有池塘,以“饮水思源”为主题的寨心设计,“源头”满足祭寨心的文化功能,“途”溪流满足儿童戏水游玩的娱乐功能。

4.建筑

建筑作为村寨中规模最大的景观元素,对村落意境的营造举足轻重。金沙江河谷傣族建筑形式归为云南“一颗印”或“半颗印”住宅的范畴内③。如今,针对建筑的实体表征的修缮维育,主要体现图中五大类。(图3)保护类建筑:指村内历史久远的传统建筑和近现代建筑,非历史遗迹,但记载了村庄发展的历史。对此政府出资修缮,建筑外部应该基本保持历史原貌、建筑风格,拆除不协调的搭建。

拆除类建筑:指年久失修,建筑结构破坏,大多无人居住且丧失人文历史价值。

提升类建筑:鼓励原住村民对建筑的维护与修缮,改善居住和使用条件,内部更新,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

改造更新类建筑:对近些年新建的部分现代建筑的形式、色彩、细部进行适当整治,对局部冲突较大进行拆除;对质量差和形式无法适应现代生活的建筑采取综合改造的手段。

在建筑屋面、屋脸、台基的改造设计中,通过建筑内部空间的功能重塑来重唤建筑生机,通过当地建材、民族色彩及传统图案来点明强化空间意境。(图4)

(二)诗情画意的营造理念

1.异质化的民俗文化

2000年杨甫旺首次将金沙江傣族冠名为“金沙江河谷傣族”。同时也明确指出其主要分布于北纬25°附近的金沙江沿岸,即今云南宾川、永胜、华坪、大姚、永仁、元谋、武定、禄劝,以及四川攀枝花等县(市)沿江两岸的广大峡谷地带④。金沙江河谷傣族封闭的地理环境和生存环境使其异于以西双版纳为中心的傣族文化核心圈(表2)。主要体现在:一金沙江河谷傣族不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而是以自然崇拜为中心;二西双版纳傣族文化的唯一性和金沙江河谷傣族文化的多元性,后者称得上是“大杂居,小聚居”。如表2所示,我们需挖掘继承泼水节、窝巴节、火把节“三节”,以此来形成结构优化的原生态金沙江河谷傣族传统节日文化旅游产品系列。

表2 金沙江河谷傣族与西双版纳传统傣族文化圈的异同对比表

2.寓意化的图案符号

基于视觉艺术的形态知觉理论,人们在认识形态时,最突出的特征可被最先捕捉到,而且人的眼睛倾向于把任何一个被观察物看成已知条件所允许达到的最简单的形状⑤。这些形状可用于建筑、铺装、小品等,故笔者通过走访多个金沙江河谷傣族村寨,将寓意化的图案符号罗列如下。(图5)

(1)窗花和栏杆形式。

(2)民俗民风。如“窝巴节”传说中的王子青哥、公主红妹为拯救傣族人民而幻化为青鱼红鱼的神话故事⑥。

(3)挖掘该区域自然崇拜和稻作文化的内涵。

图4 龙井村建筑外立面改造

图5 图案符号的运用

(4)金沙江河谷傣族的标志设计。因该区域的金沙江流域河水犹如一袭绿带环绕在崇山峻岭之间,基于格式塔原理,设计出既能体现区位特征,也能传达人们对青山绿水的金沙江河谷傣族殷切期盼的标志。

3.地域化的色彩心理

罗素·福斯坦第格曾说“色彩起着一种暗示的作用,它是一种包含各种含义的浓缩了的信息”⑦。通常色彩能刺激人们的感觉,带来激动、快乐和痛苦的感受。在金沙江河谷傣族天空是湛蓝的,土地是红色的,河水是碧绿的,建筑是粉墙黛瓦的。在此空间环境中,得出金沙江河谷傣族的空间印象色彩(图6)。这体现在村寨“寨心”青石板铺装与旧物小品上,饮象塘的渐变的“地涌金莲”黄色系铺上等。

4.诗意化的空间形态

传统村落植根于农业文明,其选址、布局、街巷、广场都受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而缓慢形成。龙井村属于因势而为的空间布局形式。

(1)院落是村寨聚落空间形态的基本组成单位。龙井村大多为三合院或四合院,异于传统汉式合院,其庭院大门通常位于院落两侧,庭院中有地势高差。正房底层为会客厅和起居室,二层为粮食存放区;西侧为厨房;东侧为杂物存放和牲畜圈养。诗意院落主要通过打造庭院中“立体可食植物群落空间”(图7)。高层大乔木树种:酸角、芒果、假槟榔等,中层植物群:芭蕉、番木瓜、石榴、枣树。低矮植物群:茶树、芋头。藤蔓植物群:丝瓜、南瓜,炮仗花等。地被植物群:豌豆尖、尖叶甜菜等。

(2)街巷是村寨形态的骨骼,是村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龙井村的街巷空间纵横交错,其大体格局为东北面沿金沙江支流向西南面云盘水库的主干道,民俗体验街次干道,到村口处的通向沿江野奢别墅的专用干道,三者均大体与河流平行。村寨内原居民生活园内的干道与主干道基本成“丁”字相交。

图6 龙井村空间印象色彩

图7 龙井村院落空间

图8 饮象塘泼水广场

空间意境的营造很大程度上受到空间尺度的影响,街巷空间尤为明显。村寨一级道路为村外环线和民俗体验街,其宽度为6~7m,D/H比值接近一,给人以相对开敞舒适的心理感受,此时的视觉效果是对空间意境的宏观感受,是对村落的大体印象。村寨二级道路为村内主干道,宽3~4m,营造既不空旷也不压迫的空间感,能观看到完整的一栋建筑,是较宜于社交活动的尺度。村寨三级道路为游步道,宽2~1.5m,给人较强的空间围合感,小空间便于观察居民的行为活动,便于观察建筑细节和光照对建筑立面的照射,甚至能观看到民居内部,拉近村寨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3)广场是道路空间中人流的大型集散地,是村落的公共活动中心,是聚落空间中重要的景观节点。饮象塘泼水广场以供村民及游客泼水、祭祀、文娱表演。广场由“热风草棚”演艺区、“地涌金莲”泼水区、“青哥红妹”连廊区三区组成(图8)。中央的“青哥红妹”雕塑、霸王棕、热带风情草棚、傣族象脚鼓、地面游鱼铺装营造出了独具金沙江河谷傣族泼水广场的意境,其空间意境的复合性成为龙井村景观意境全面且直观的体现。

三、总结

村寨的景观意境营造是村寨差异化的体现,是人们处于此空间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独特感受。对村寨景观意境的深入探索能有效解决“千村趋同”的囧境,才能以正确的方式展开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工作。■

注释:

① 陶莎,赵衡宇.略论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表现[J].作家,2009(10):248-249.

② 杨振之.前台、帷幕、后台——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新模式探索[J].民族研究,2006(2):39-46.

③ 朱静.金沙江河谷傣族聚落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6:20-35.

④ 刘祖鑫,舒跃宏.金沙江河谷傣族文化研究述评[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2):30-36.

⑤ 张宇,孟娟.视觉艺术中形态知觉与心理[J].包装工程.2004(4):203-204.

⑥ 刘祖鑫.金沙江河谷傣族泼水节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11-116.

⑦ 朱慧,黄志刚.解读色彩心理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今日印刷.2006(5):57-58.

Discussion on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Longjing Village of Dai People in Jinsha River Valley

ZHU Jing1,QIU Da-ping1,TANG Li-ying2
(1.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Huaihua University,Huaihua 418000,China;2.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 611756,China )

In the context of maintaining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apping the regional culture and developing new industry, this paper takes Longjing Village of Dai village in Jinshajiang River valley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is village and Xishuangbanna traditional Dai people, the author tries to repair and mainta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ngjing village entity, and under the concept of creating poetic and picturesque atmosphere, to heterogenize the folk culture, implicate the patterns and symbols, localize the color psychology, and to poeticize the spatial for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arget audience, this paper also draws probable conclusion and makes selection of the landscape elements in Longjing Village, thus to establish the particular artistic conception of the village.

Dai People in Jinsha River Valley; Longjing villag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landscape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检 索 :www.artdesign.org.cn

TU98

A

1008-2832(2017)12-0061-03

猜你喜欢
金沙江河谷傣族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综合流量法在金沙江下段水文测报中的应用
恐龙河谷:奇妙狂欢城
恐龙河谷:拯救蛋宝宝
A new species of the endemic Himalayan genus Liurana(Anura,Ceratobatrachidae)from southeastern Tibet,China,with comments on the distribution,reproductive biology,and conservation of the genus
河谷里的精灵
行走金沙江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写实与抽象:金沙江岩画考古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