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跟其他金属一样,锡的需求总体稳定,但是缺乏亮点。市场还要在短期的过剩和对未来供应不足的预期中挣扎,等待形势的进一步明朗。如果价格无法像预期般上涨,库存却越积越多,加上资金成本的上升,将会对库存持有者形成巨大的压力。一旦压力引发库存抛售,价格就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
6月底,中国海关公布了最新的进出口数据。5月份,中国进口的锡精矿总量为34077吨,按照实际的精矿品位估算,金属量接近7000吨。这是继去年1月份、11月份及12月份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精矿进口量超过7000吨的月份。锡精矿进口怎么还是那么多?这是所有人看到这个数据之后的第一反应。因为不久前,行业里还一直在谈论原料紧缺的问题!
1~5月份,中国进口的锡精矿总量为11.75万吨,估计金属量为2.5万吨左右,与去年同期大约2.7万吨的金属量相比,减少了8%。趋势虽然是下降,但是减少的幅度远不及市场预期的那么多。而且,去年1月份由于锡价的大幅下跌,缅甸口岸集中大量抛售库存,加上佤邦政府抛售的库存,才造成了1月份超过1万金属吨的货运量。然而,今年5月份,这些条件都不存在,这么大的出货量还是让很多人捏了一把汗。原来的判断和预期是否出现了偏差?接下来的生产和货运情况究竟会怎样?
缅甸的原矿生产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持续下降,一方面,品位从矿区最初开采时的10%下降到目前普遍低于3%;另一方面,矿石产出量大幅减少,开采难度和成本急剧上升。但是,矿区原来累积的大量矿石库存还未完全消化,这两年选厂的产能和回收率大幅提升,造成了精矿产量持续维持在高位的状况。目前的价格水平对于很多低品位矿来说也有一定的盈利空间,因此,对于低品位矿的回采也是维持产量的重要因素。尽管接下来的雨季,对于缅甸的产出和货运量都将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库存没有被消耗完之前,出货量可能还会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未来缅甸产量下降的预期是否会成为现实,何时会真正出现减少,依然是个谜。
国内市场今年以来一直徘徊在锡锭销售困难、原料加工费下降的怪圈之中。但是究其原因,并不是原料真正出现了紧缺,而是冶炼产能的大幅增加造成了冶炼厂原料竞争的激烈。从锡锭生产的情况来看,尽管出现了个别因环保原因停减产的状况,但是总体来说,上半年锡锭产量依然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近几个月,锡锭现货持续维持在贴水状态,个别时间点贴水的幅度达到5000元/吨,也部分反映了现货过剩、库存过高的事实。整个产业链正在近期过剩的事实和远期短缺的预期中挣扎,价格也因为这样的挣扎一直在14万~15万元的区间内震荡。但是随着挣扎的持久,价格波动的区间范围也越来越低,目前来看,14.5万元附近有很强的压力。
与此同时,印尼的出口量在今年1~5月份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前5个月的出口总量同比增加43%至31385吨,5月份的出口量同比增加30%至6989吨。虽然我们之前已经预期印尼的产量会增加,但是这个增幅还是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价格持续维持在高位和印尼当地政策的稳定都是支持产量增加的重要原因。
从显性库存的水平看,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库存已经下降至1700多吨的历史低点。LME现货持续维持升水的状态也支持国际市场供应短缺的论断。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了大量未通过LME的锡锭交易,以及从中国出口的各类锡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通。真实的供应短缺不如LME库存和交易反映的那样激烈。而且,在国内库存没有下降之前,LME价格的任何上涨,都会被中国的锡出口所压制,未来锡精矿加工贸易的开展也会令市场反应更快。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库存很难找到出口快速消化。跟其他金属一样,锡的需求总体稳定,但是缺乏亮点。需求对库存的消化只能依赖时间,同时供应还需要持续减少。减产的希望还在于缅甸,尽管秘鲁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减产,但是预期稳定,减产幅度也不会太大。然而,缅甸的减产,就如过去几年它的跳跃式增产一样,无法确切预期。市场还要在短期的过剩和对未来供应不足的预期中挣扎,等待形势的进一步明朗。但是,如果价格无法像预期般上涨,库存却越积越多,加上资金成本的上升,将会对库存持有者形成巨大的压力。一旦压力引发库存抛售,价格就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当然,除了基本面之外,宏观经济以及社会资金的充裕程度和流动性也会对价格产生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
锡供应的故事依然在一片迷雾之中,在市场中犹豫徘徊的各类参与者,正在用不同的心态和行动,影响着短期价格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