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8-01-10 11:56周秀珍
祖国 2018年22期
关键词:初中作文有效途径课堂教学

周秀珍

摘要: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初中语文教师普遍遇到的难题。而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生活的气息和活力。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学会观察、重视实践、注重阅读、利用多媒体,为作文教学注入生活的“活水”,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初中作文 课堂教学 作文生活化 有效途径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对七至九年级的写作要求是:“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老师可能都会遇到这种现象:一提到写作文,我们的学生就开始叹气,眉头紧锁,半节课过去,还不知怎样来写,终于强迫着自己写下去,或是内容空洞、虚假,或是写作材料的重复使用,或是趋同化现象严重,或就算是规定了文体,还是会写出“四不象”作文;而有些学生在下课铃响后,作文要求的半字数也没有写完,甚至一节课下来,只写了一个题目。那又如何来改变这种尴尬的现状?笔者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引进作文的“源头活水”——让生活走进作文课堂,努力挖掘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的阅读积累,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写生活化的作文。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生活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生活是作文之本”。

而关于生活作文的概念,嘉兴市教科所朱建人先生曾作如下的界定:“生活作文,是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对象,从丰富写作内容着手,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提高学生评议运用能力,进而发展学生人格的一种作文教学策略。”故生活化作文是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如何写作文,如何写反映生活的作文,从而解决当前中学生的作文弊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那又如何使“作文生活化”?各有各的途径,方法也很多。在这,笔者只是谈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走进生活,学会观察

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不外乎就是两点一线,但那也是生活,其间有纷纭和复杂,也有心灵的悸动和大脑的顿悟。只是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会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套用雕塑家罗丹的话就是:学生并不缺少生活,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在教学中,笔者引导、提醒学生平时要多留心身边的人事景物、关注社会的热点。比如要写班中的同学,首先要选定目标,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有没有与别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提醒,并要求学生将观察体会写在周记上,经过观察,学生的作文也涌现了不少写同学的佳作,吴同学的《蕉王》这篇文章就将班中一位长得矮胖、性格萌、为人和善的男生刻画得栩栩如生。当然,在平时的训练中,也会“授之以渔”。在初一下学期,针对学生观察能力差,选择通过具体的训练让学生习得观察能力的方法。先通过学生观察教师所做的掉硬币及捡硬币的动作入手,告诉他们什么是观察,如何进行观察,并及时调整、修正学生的观察角度让他们记录下观察的结果。当学生有了“用感知观察生活”的初步体验,具备了一定的基本能力后,笔者便带学生前往学校周围观察。这时正值五月底,玉兰花、鸡蛋花盛开;榕树、水杉郁郁葱葱;锦鲤池的锦鲤自由自在。在观察时,笔者有意诱导学生要“用心去听”、“用心去看”、“有心去体悟”。这样学生眼中的各种景物便有了笑,有了活力。并最终使学生明白:只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客观之物、自然之景才会鲜活地走进心灵。学生初步具备了感知生活、用心体察生活的能力,并在老师的长期、反复地设计观察活动、积极诱导下进行观察,这样学生就会化为习惯,具备了观察的敏感。这就是所说的“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重视实践,感受生活

生活化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与生活亲密接触,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事事在作文,处处有作文,让学生树立起“四季变化皆是景,嬉笑怒骂皆成文”的信心。所以教师要经常引导并带领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积累有关材料,互相交流所得,记录他们的见闻和感受,使他们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笔者所带的这届学生,每一个学期,班级都会有两至三次比较大型的活动。初一时在班中举行了雕柚子比赛,学生的兴致很高,玩得不亦乐乎,自然写出的作文也是生活气息十足;在上学期,第七届中国(云浮)石文化节在国际石材博览中心举行,征求学校同意后,笔者带着学生去参观了一个早上,琳琅满目的各种玉石工艺品让学生直呼大开眼界,写出的作文都是有感而发,既有对工艺品的描述,也有对此行的不虚此行的记叙;既有對工艺品的赞叹,也有身为云浮人的自豪。而我学校的活动也不少,如元旦文艺汇演、田径运动会、学雷锋活动月、足球比赛……在节假日,布置学生一些实践活动,如考察家乡的春节风俗、学会一个小制作……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受到责备、误解时的难过与愤慨……引导学生把这一切装进自己的“作文素材库”。而学生们通过参加实践活动,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与感受,把这些记下来,留下的不仅仅是一篇文章,更是生活的印记,生命的律动。

三、注重阅读、丰厚生活

学生说到底要坚守的主阵地还是学习,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长期深入到生活的海洋中去观察、思考。对中学生来讲,“学生在书中阅读到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广阔的生活”学生在阅读中不仅接触到了作文中需要的生活,掌握了大量地写作资料,而且大大地缩短了原本现实生活中去的时间。可见,阅读不仅可以学习知识,还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写作。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阅读量大的学生,其文笔也比少阅读的要好很多。古人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逼着学生去阅读。方法有如下种种:逼着他们读完我推荐给他们的书(班级图书角的大都是我挑选的,要学生定时定量地看),逼着他们每天做一点摘抄(两星期交一次并作交流);逼着他们每两个星期交一篇读书笔记,逼着他们背诵一些文章(不只是书本要求背诵的课文,还有额外的任务,譬如初一时我让学生背诵整本的《论语》),也逼着他们开口、动笔。凡此等等,苦苦相逼,以求丰富和增厚他们的词汇积累,以利于他们掌握文字这个表情达意的工具。逼是硬功,及时反馈、积极鼓励是软功。软硬兼施,双管齐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几年的训练下来,学生有了比较丰厚的积累,也加深了对生活的理解,锤炼了自己的思想和提高认识生活的敏感度,为自己作文的有意义、有价值奠定了基础。

四、利用多媒体,再现生活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信息,将文字、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帮助学生进行大量阅读,还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激发写作热情,进而提高作文水平。我校信息技术硬件装备是比较完善的,笔者也能充分利用多媒体一体机进行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诱发学生的情感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了冰心的《观舞记》后,笔者放了杨丽萍的舞蹈《雀之灵》的视频,让学生进行模仿课文写作,学生有法可依,写的文章还是值得一观的。再如宇航员刘亚平在太空授课的视频,也被笔者引入课堂,看到外太空上做实验,学生感觉很新奇,看得也很认真。看后笔者让学生写一篇记叙文或说明文,并给予一些写作的指导,因为看之后马上写,看不清楚的地方再进行回放,所写的作文质量是比较高的,说明文难写的问题也得到了初步解决。还有在运动会后,将学生拍摄下来的相片或视频展示出来,让学生写描写的文章,因为再现了生活,学生看得兴高采烈,写的作文也是生意盎然。而在作文评讲环节时,将优秀作文进行展示和交流,学生通过视听结合,知道优秀作文的可取之处,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而被展示佳作的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增添了几分写作的热情;也将需改进的作文选择一篇匿名展示出来,指导学生如何修改,让学生知道修改作文的方法,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修改,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避免了作文评改时教师费时费力地改,学生只是随意看看,并没有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弊病。所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联系学生生活,给予恰当指引,教师教得相对轻松些,学生也学得愉快,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践证明,作文教学生活化是一种与社会、校园、家庭紧密相连的作文教学,它笼罩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的作文如生活的汩汩甘泉,清纯鲜活,充满生命的活力。这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 编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陈计明.让作文教学走向生活化[D].华南师范大学,2013.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云浮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作文有效途径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几个基本原则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