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族性的中国教育学发展趋势研究

2018-01-10 11:56李卓颖
祖国 2018年22期
关键词:民族性发展趋势研究

李卓颖

摘要:中国教育学主要包含了近代教育学以及传统教育学两个方面的内容,属于集合体,在中国教育学上民族性是基本特点也是主要的标志,对于当前的中国教育学来讲,不仅仅要继承传统教育的优势还需要借鉴一些其他国家教育的优良元素,中国教育学正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其民族性的传承是需要全面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从民族性的角度上对中国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做出分析研究,争取可以得到更多教育学者的关注,给中国教育民族性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民族性 中国教育学 发展趋势 研究

中国传统教育学和近代教育学的分水岭是在二十世纪的初期,这个时期的教育学吸取国外教育的精华,并且也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是现代和近代可以吸收和借鉴的,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教育学是一门广泛的自然学科,更加关注人类的教育问题,教育现象或专业教学实践,而教育学的民族性还需要接受到更多的关注,强化民族化的发展趋势,以下对此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

一、关于教育民族性的分析

教育学是关系到人文和价值的学科,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可以享受教育的成果,这是共同点,同时教育学也是有一定区分的,主要表现在差异性和理解角度的问题上,文化差异最后直接表现出来的成果就是价值观和教育民族核心的内容上。教育学的民族性主要是教育学的民族属性,更是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相互区别的标志,属于一种外物的标签,通过查看标签的方式就能够清楚每一个物体的类别,教育也是同样的。认识一个国家的教育学还是需要从民族性开始,从民族方面查看能够折射出多少文化特点。教育学是人类共有的一种学科体现,从有人类开始就已经有了教育,教育也是对人类更为准确的判断和认知,通过民族性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进行认知。在这种认知体系上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都有所展现。世界上的国家和民族之间都有自己的社会生活环境,并且也有一定的教育继承成果,这些均通过文化来传承。文化差异性的体现也是教育学科不同体系的集中体现,是知识体系的关键所在。人类对于教育的认知还未能够达成共识,当前还不存在教育的共有模式,每一个国家都有教育的民族性展现,这是必须要达成的共识。教育学的民族性在时空还有文化等方面形成和发展起来,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教育还需要从民族性开始当做主要的切入点,在现代化教育发展之中让国家和民族教育有立足支撑[1]。

二、中国教育学凸显民族性的措施分析

(一)多元化文化是基础,凸显中国民族文化的特色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传承上下五年前的文化与精髓。中华民族的文化属于一个整体性的文化群体,更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和结晶,在中国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路途当中一定要重点关注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离开了祖国的土壤势必更为抽象,缺乏内涵,教育本身也是从文化发展过来的,文化因为教育才可以得到传承和延续,因此文化和教育之间是不可或缺的关系,每一个国家由于文化所产生的特点也是客观事实所在。文化特色要落实到客观事实基础上,世界各地的经济和文化有一定的差异性,这样就必须注意教育发展的平衡性,在民族性教育中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争取更好的体现出本土文化特色,中国教育学本身是不排斥外在教育的,借鉴和吸收也是提升民族的关键所在,避免出现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2]。

(二)从教育实际出发,实现中教育学理论实践的统一

教育学始终研究的是教育现象与教学问题之间的关联,最终服务于整个教育系统。简单的讲,教育的问题就是对教育理论的研究,是多方向的起点也是最终的归结,教育理论从整个研究过程上去分析是教育问题的本质,最后倾向于教育问题的解决。中国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要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这样的问题意识就在于对中国教育问题的解决,一边发现问题一边解决问题来提升中国教育学的地位。因此在认识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问题做好总结分析,了解实际的教育发展水平,民族教育的传承因素等等,客观的认知问题解决问题,才可以找到有效的问题解决对策。在中国教育学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正确的处理好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人才的培养最终还需要落实到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做好理论指导的分析,离开了实踐都成为空洞的理论,教育模式和教育理论并无通用的模式,还需要按照民族特色和民族兴趣探索,争取能够让他国教育和本民族的教育结合,理论和实践之间相互促进,走出一条有效的发展之路[3]。

(三)教育开放,促进民族文化和国际文化的融合

在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之下,国际间的教育往来也更加密切,国际对话是发展国际教育一种很好的途径和办法,只有紧紧的走在时代的前沿才可以更好的放眼世界,才能够对中国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发展的动态进行识别,寻求国际间的教育合作。中国教育学的民族性并不是仅仅的墨守成规,扎根民族,不做改变,而是需要兼容并蓄,吸收国际上的优秀教育成果和文化成果,在坚持本土的基础上,对外不具有排他性[4]。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民族性的中国教育学发展趋势研究做出了分析,民族性是中国教育学的根本属性,也是区分所在。因此在民族性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区别的看待,坚持民族性,兼容并蓄,并且可以更好的探索合作的新成果,加深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探索出适合中华民族发展的教育学,也才能够解决更多的问题,在多元化的教育土壤中吸收更多的营养,争取让民族教育成果在教育课堂上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罗璇.从《民族性与教育》探析庄泽宣教育思想[J].考试周刊,2015,(21):161-162.

[2]金茗.从民族性到"中国性":权吉浩钢琴音乐创作研究的一种路径[J].乐府新声,2017,(04):123-128.

[3]唐华.浅析中国油画中民族性绘画语言的传承与发展[J].美术大观,2016,(04):76-76.

[4]周如俊.浅谈中国油画的民族性构建[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4):48-49,66.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民族性发展趋势研究
论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族性的彰显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
论城市雕塑语言的民族性